走村入户宣讲精神,理清思路指导实践。连日来,在永春县村(社区)里,活跃着一群挂村蹲点干部的身影,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在最基层一线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永春县从县直机关选派236名县管干部挂村蹲点,实现村(社区)全覆盖,指导抓好主题教育、推动干事创业等工作,确保农村领域主题教育学深学透、做深做实。
恳谈式宣讲:
以学促干悟透思想
“20世纪90年代初,仙岭村还是‘田不平,路不平,粮食亩产只有二百零’的贫困村,现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村’,村民的日子也如桂花般甜蜜。这得益于仙岭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农村科技创新,拓展山区小康之路,实现从‘一穷二白’蝶变为‘富裕和美’乡村。”桂花广场上,永春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黄永炎正用接地气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向党员群众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谋划仙岭村发展蓝图。
“主题教育期间,他经常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工余时间下村指导我们开展工作。”仙岭村党总支书记苏振耀说,最近,黄永炎多次与他们探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思路和有效抓手,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
娓娓道来又不失鲜活的恳谈式宣讲,深入浅出地回答基层党员群众关心的怎么看、怎么学、怎么做等问题,更有助于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据了解,该县挂村蹲点干部发挥领学促学作用,改变以往“关门”开会的旧习惯,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入党月学习日”等契机,以基层的视角,开展时间短、规模小、覆盖广的微型党课,截至目前已累计宣讲700余场次,辐射群众5万余人。
开放式调研:
以干见行办实民生
重阳节前夕,永春县东关镇内碧村长者食堂正式启用,“免费午餐”变成现实,老人们纷纷点赞。
“到内碧挂村蹲点的干部县科技局副局长潘锦辉,帮了我们很大忙!”内碧村长者食堂理事长李紫明竖起大拇指,激动地说:“他利用中秋、国庆等节日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并针对村里留守老人日益增多、空巢老人饮食质量难以保障等现象,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促成长者食堂投入使用,改善了我们老人生活质量。”
不只是内碧,桃源大地处处充满孝亲敬老氛围。在挂村蹲点干部的推动下,重阳节当天,全县81个村组织60岁以上老人共进午餐,共有11948人参加。
以“免费午餐”为切口,持续推进养老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千方百计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这是该县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挂村蹲点干部开放式调研成果的一个缩影。
在236名挂村蹲点干部带领下,其所在单位年轻干部下沉一线开展村情、民情调研,持续深化“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重点走访村(社区)“两委”、离任村干部、在村党员、困难群众、外出能人、信访户,做到“四必问”,即基本情况必问、困难问题必问、干部评价必问、工作建议必问,收集群众对民生工作的意见建议1435条,办理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319件,打造广聚民力的开放式实践平台。
组团式帮带:
以行践学做优发展
“要具体实施‘提品质、扩面积、强引领、促升级、树品牌’五项工程,不断做强佛手茶产业。”日前,在永春县第十二期“强村半月谈”上,永春县纪委监委一级主任科员黄更生向村干部说,要持续推进整村土地流转,强化招商引资,招引优质企业,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经营,不断做优现代农业。
“老黄工作经验丰富,经常帮我们出谋划策。”玉斗镇新珩村党支部书记赵福东说,黄更生还牵线搭桥,带动所在单位骨干力量与他们村“两委”成员结成对子,有针对性地落实帮带措施,从会怎么开、组织生活怎么过,到工作制度怎么建、群众工作怎么做,面对面传经验,手把手教方法。
“通过结对式帮带、授课式帮带、项目式帮带,把‘机关干部联基层’的好传统好作风进一步组织化、制度化,形成集群效应、规模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黄永炎说,在永春,像黄更生这样的挂村蹲点干部还有很多。
据悉,该县挂村蹲点干部到位后,发挥县直机关政策通、见识广、人头熟、信息灵、资源多等优势,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村庄发展方向,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精准帮带,共推动基础建设、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等411个项目工程加快建设进度,已提前竣工289个,其余122个项目年底将全部完成。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