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陪伴小朋友阅读 (陈灵 摄)
小朋友在二楼创意空间搭积木 (陈灵 摄)
昨日上午,即将就读五年级的苏行早早来到位于南安康美镇的康美公益图书馆,为当天的开馆典礼做准备。他既是小志愿者,也是读者,即将与其他读者一同在520平方米的崭新图书馆里畅游知识海洋。记者获悉,该图书馆由霞舒助学公益服务中心创办。筹办倡议发起后,热心乡贤无偿提供场地,各界爱心人士踊跃捐资、捐物、捐书。图书馆由1名专职馆长及志愿者共同管理。
设多个特色功能区 楼梯也是阅读区
“请在门口测一下体温再进馆。”正式开馆的前一周,图书馆先行试运营,20日下午3时,记者前往体验,刚要进门便被一名穿橙色马甲的小志愿者拦住了。原来,门侧外墙上设有自动额温仪可检测并显示体温,温度正常且健康码无异常的方可入内。
图书馆有2层。在一楼的亲子阅读区,58岁的苏文珍正与孙子、孙女静静地看书。7岁的孙子正在看《米小圈漫画成语》,5岁的孙女则翻看着《呼噜呼噜睡大觉》,三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一放假,小孩子在家特别喜欢看电视,我觉得这样不好。听邻居说这边开了图书馆,今天早上就带他们来看书。我和他们说,在图书馆要安静,不能说话,他们都很听话。”苏文珍笑着说,“现在一些字都不会写了,我也要多看书才行。”
通往二楼的楼梯也设置为阅读区,左侧供读者上下楼,右侧可自由倚坐,在此看书的小读者都很自觉地把鞋子脱在楼梯下。二楼除了常规的阅览区,还设有乡土文化区、创意空间、心理沙盘室等特色功能区。在创意空间,不少小朋友正沉浸在积木、模型的世界中。
村民乡贤踊跃捐赠 共同助力建新馆
“康美镇有十多所幼儿园、13所小学、3所中学,却缺少面向公众开放的书店和图书馆。一个具有良好阅读环境的图书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有必要。”康美公益图书馆馆长、霞舒公益执行长苏佳斌介绍,抱着这个初心,2019年8月,霞舒公益在康美镇创办的第一个公益图书馆“赤岭公益图书馆”开馆,面积约150平方米,馆藏图书8000多本,成为不少读者的书香港湾。
“创办、运营赤岭馆的历程让我们看到,一座乡村图书馆可以带给孩子们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知识,以及体验丰富多彩活动的机会。如果全镇仅有一家图书馆,无法满足村民就近阅读的需求。建设更大、更好的家门口图书馆,才能让更多人受益。”苏佳斌说,去年10月,他们有了建新馆的想法,陆续寻找了20多个场地。“康美村乡贤苏瑶人主动将自家位于镇中心的两个店面及二楼共520平方米的场所,无偿提供作为新馆场地,我们都非常感动。”
今年3月,霞舒公益在公众号上发布“共筑康美公益图书馆”的倡议。20元、1000元、5万元……各界人士纷纷积极响应,踊跃捐资。苏建彬和苏世强是康美镇梅魁村人,看到图书馆发出的倡议后,他们相约共同捐款,为公益事业献上一份微薄之力。“康美镇青山村79岁的老党员陈德时天生残疾,将省吃俭用存下的2000元捐给图书馆,现场人员无不动容。”苏佳斌说,大到场馆设计及玻璃等装修材料,小到矿泉水、鲜花等物品,大多数由爱心人士公益设计及捐赠。馆藏书籍5566本,亦多数来自捐赠,其中康美村的苏泳超、苏盛达、苏明河及东旭村的苏顺平4位乡贤共捐出图书4000多本。
大小志愿者热心服务 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记者发现,馆内每个区域都有“橙色小马甲”的身影,他们既有中小学生,也有青年人。就读于南安市康美中心小学的苏行说,他此前常去赤岭馆看书,渐渐地想为图书馆帮点忙,便主动报名成为小志愿者。与他同年级的苏炜豪向记者介绍了图书馆鼓励中小学生成为小志愿者的积分制度:“小志愿者帮忙整理书籍、清理卫生、前台值班、维持秩序等,管理员会根据我们的表现和服务时长计算积分,积累一定积分可兑换文具。”
“目前,小志愿者共30多位,大学生志愿者20位。”苏佳斌说,大学生志愿者独立或组队来馆参与服务,除了协助管理,他们还会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进行陪伴阅读和课业辅导。同时,康美镇还有600多名成年志愿者,随时可过来帮忙。“开馆后,周一闭馆休息,周二至周日开放。计划每周都组织多样化活动,如周末影院、兴趣小组、专家讲座等。”
开馆当天下午,图书馆举办了省乡村图书馆发展模式与经验交流会。“乡村公益图书馆是共建共享的乡土文化空间,”图书馆筹备期间,康美村村委会副主任、霞舒公益副理事长苏青钢处理村务之余都来图书馆帮忙,他说,希望越来越多村民、儿童走进图书馆,爱上阅读,从而引领乡村阅读新风尚,树立文明新风、淳朴民风,助力乡村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