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洋镇溪西村,游客在芦柑产业园观景长廊里休闲、观光,放松心情。
岵山镇茂霞村,荔枝喜获丰收。
玉斗镇凤溪村,茶农在采摘茶叶。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在永春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永春县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市部署,围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的战略目标,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全力抓好“三农”领域“六稳”“六保”工作,全方位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统筹推进
在泉州市2020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永春县获得优秀等次,排在第一位序。东关镇外碧村和岵山镇和林村被评为2020年度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岵山镇铺下村、五里街镇埔头村、达埔镇新琼村被评为泉州市第一批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成效显著村),桃城镇上沙村被评为2020年度市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
“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今年以来,永春县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将县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与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整合,成立县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继续实行“领导小组+12个专项小组+办公室”推动机制,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成立县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开展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考评工作,按照《永春县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考评方案》,围绕五大振兴目标,设置13个考核指标、6个创新加分指标,对20个省级试点村进行考评,按最终成绩对试点村进行排名,对于排名靠前的试点村在资金上予以倾斜。
在全省乡村振兴培训会结束后,永春县立即行动起来,召开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培训会,传达省乡村振兴培训会精神,并就项目策划及管理等工作进行培训。3月19日,组织14位专家及11个县直有关部门,对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及市级示范线2021年度项目进行论证,最终确定省级试点村项目135个。同时对全县2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开展2020年度项目建设验收检查和2021年度建设项目进度工作督导,2020年20个省级试点村结合自身特色资源策划实施的155个项目基本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巩固拓展脱贫成效
今年以来,永春县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持续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强化帮扶力量,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已脱贫但不够稳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收入水平略高于扶贫标准的边缘户,强化“定期监测、单列管理、重点帮扶、兜底保障”,及时认定监测对象,建档立卡动态管理,选配有经验、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副科级以上干部挂钩帮扶,有针对性地从产业、就业、社会帮扶、扶志扶智、兜底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帮扶。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对已脱贫但不够稳定和受疫情影响有返贫风险的56户197人实行单列管理、重点帮扶,多措并举防止返贫。通过帮扶,2020年底均已消除返贫风险。2021年以来继续单列管理,每周监测帮扶情况,已落实专项扶贫资金6.463万元,实施各类帮扶措施204条,其中产业扶贫措施23条,就业扶贫措施13条,健康扶贫措施56条,教育扶贫措施8条,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104条。
运行一库五机制。今年以来,该县共收集8749条脱贫攻坚数据,预警的“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问题75条,并通过部门会商制度,对预警的问题采取“一对一”精准施策。定期组织低收入农户应急救助项目调查摸底工作。
加强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2021年以来按月开展脱贫人口动态调整,对识别认定的对象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和相关政策。
巩固拓展脱贫成效。建立动态调节机制,六类重点人群防贫保参保人数采取按月更新,实行动态管理,为全面防贫建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发展壮大产业项目。组织带贫减贫产业发展项目和低收入村村财增收项目摸底和筛选确定工作,下达产业发展项目补助资金330万元。
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县下达2021年度中央财政衔接推荐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稳定增收项目)134万元,重点支持脱贫户自主经营、自主创业,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农家乐”)、森林旅游、电子商务、流通配送等项目,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后续扶持项目,每户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0元,并倾斜支持监测对象。
农村品质优化提升
近年来,永春县先后实施了“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动、深化“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动、美丽乡村提升三年行动等,创建80个县级示范村、25个精品村、10个美丽镇区,打造4个无裸房乡镇、10个无裸房镇区和一批无裸房村,荣获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今年1月23日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考核中,永春县获得优秀等次,农村建设品质取得了良好成效。特别是2020年以来,该县严格按照省、市关于城乡建设品质提升的部署安排,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举措,有力有序推进城乡建设品质提升。
推进农村居住品质提升。永春县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将村庄清洁行动与疫情防控、爱国卫生运动等有机结合,通过进村入户宣传、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宣传标语、展板、户外广告等方式,发动全县22个乡镇209个村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并实行月调度,常态化推进,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推进农村居住品质不断优化提升。
推进农村改厕进度。持续推进农村旱厕整治工作,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今年将完成新建改造公厕6座(一都镇1座、石鼓镇1座、岵山镇2座、湖洋镇2座),目前完成1座(岵山镇铺下村)。健全农村公厕管理长效机制,将公厕纳入日常保洁管理范围,开展每月城乡卫生考评并通报。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乡镇生活污水管网配套建设,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新建蓬壶镇污水管网1公里。推进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完成桃城镇上沙村、丰山村2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验收工作,累计建成配套管网约5公里,外坵村、姜莲村、洋上村三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完成90%,建设配套管网3.6公里。
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推进外山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沤肥返田池已完成初步设计和选址工作,推动“垃圾银行”的前期布置工作。持续完善垃圾转运系统,一都镇、蓬壶镇中转站均已完成主体立面装修和压缩设备采购,呈祥乡已完成主体立面建设。推进农业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宣传引导农户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利用。
推进农村裸房整治工作。扎实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下拨村庄规划编制扶持资金260万元,目前已经批复1个,正在编制7个,其余正在做前期准备。完成全县裸房摸底排查,共排查出裸房16196栋,面积509万平方米,目前完成裸房整治760栋。
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组织全县各单位,乡镇,村居(社区)在辖区范围内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积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村庄清洁行动暨春季战役等人居环境整治的活动。已完成乡村绿化100亩,已建成省级森林村庄10个、森林城镇1个,完成农村公路改造21.5公里。
永春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了《2021年永春县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实施内容,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要求,进一步分解细化任务指标,明确项目建设地点、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员;对重大项目要靠前指导、优化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和标准要求推动项目建设。
此外,该县还围绕“布局设计协调美、居室整齐清洁美、庭院净化绿化美、家庭和谐家风美、产业致富生活美”等五方面创建要求,今年率先在省级、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启动500户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强化资金保障,创新投融资平台,通过政银合作,与泉州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福农·裸房贷”产品,主要用于裸房装修,以“政府+银行+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模式,发挥永春县供销社各网点挂牌金融服务便民点渠道,以及全县各乡镇46个乡村振兴信息员人熟、地熟优势,加大力度推广“福农·裸房贷”,在全县22个乡镇全面推广、整村推进。
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围绕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任务,今年以来,永春县认真抓好园区农业、品牌农业、数字农业、重点项目、产业调研等工作。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业态、新格局,构建芦柑、茶叶、特色水果、畜禽、花卉苗木和食用菌、设施蔬菜等“5+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营销体系,扎实推进现代农业(水果、茶叶、蔬菜、食用菌、畜禽)产业建设,实现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富裕,为建设创新、美丽、幸福永春奠定基础。
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总抓手,以实施省市特色现代农业“3212”“4222”工程为契机,实施永春县特色现代农业“3366”工程,重点围绕柑桔、茶叶、蔬菜、畜禽、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培育成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建设永春县现代农业(果、茶)产业园,主导产业为柑桔与茶叶,创建区域覆盖全县22个乡镇。委托编制《永春县现代柑桔产业园发展规划》,策划三产融合发展猛虎芦柑公园,入选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推动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和提质增效,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建成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焦、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抓好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坚持项目支撑、坚持企业主体、坚持机制创新,完善《永春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果业)产业园十四五发展规划》,福建闽西南城市协作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将在达埔服务区建设特色水果产业园、主题康养体验区、香道文化展示区等海峡两岸农文创融合发展服务中心,打造集食、住、行、娱、游、购、朝圣等为一体的网红服务区,建成可学可复制的“海峡两岸农文旅示范产业园”,发展服务区经济;永春云丰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流转土地600余亩,正在建设坪行宽度3—6米的标准果园,在达埔镇、蓬壶镇建设旅游休闲多元化生态观光园,完善生态休闲观光设施,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抓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围绕做强做优做大芦柑(湖洋镇)、蔬菜(五里街镇)、水果(岵山镇)、佛手茶(玉斗镇)、食用菌(一都镇)五大特色产业,建设主导产业产值超过2亿元的农业产业强镇,岵山镇入选2021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五里街镇获得2018年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奖补资金300万元,玉斗镇获得2020年泉州市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资金200万元,湖洋镇申报2021年泉州市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全力补齐一产基础设施短板,打造成乡土经济活跃、乡村产业特色明显的农业产业强镇。
强化重点农业项目支撑。积极创建两岸农业融合发展水果产业园、特色农产品(柑桔、茶叶、荔枝)优势区,加快柑桔、茶叶庄园建设速度;谋划2021年现代农业重点项目12个,计划投资31.15亿元,累计已投资180338万元,占年度计划57.89%,重点围绕做强做优做大柑桔、茶叶、蛋禽三大特色产业,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柑桔、茶叶、荔枝),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形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新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新亮点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抓好品牌农业建设,抓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通过发展“电子商务+永春芦柑”营销模式,结合“线上网络营销+线下实体店销售”的方式,完善永春芦柑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大力推进永春芦柑电子商务网络销售,拓宽永春芦柑销售渠道,实现优质特色芦柑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