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开拓低效老旧厂房升级路
来源:泉州晚报 2020-09-28 09:13 阅读人数:1

  历经40年改革开放的积聚,晋江诞生了众多全球知名企业,但同样也沉淀下许多老旧厂房资源。唤醒沉睡资源,破解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的痛点摆在了晋江面前。经过缜密的前期调研,晋江市在发布《推进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工作的通知》《扶持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项目若干措施的通知》的基础上,持续推出《晋江市老旧工业区改造项目入园标准操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工业物业分割和转让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物业分割”)等系列执行细则,从审批到建设,从业态规划到补助与监管,形成立体式推动低效老旧厂房升级服务体系。仅交易税补助一项,符合条件的出让方可降税8%以上,受让方可降税3%。根据计划,今年内将率先落地老旧工业区改造的“标杆改造项目”,践行“晋江经验”,发挥示范作用。

  准入有门槛 打造共赢模式

  晋江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持续多年的发展,土地开发强度已接近红线,盘活老旧厂房,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势在必行。为此,该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一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从工信、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抽调精英人员组建晋江市改造提升老旧工业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工改办),全力推进老旧工业区改造工作。

  顶层设计好,功课做得足,准入门槛明确,重中之重就是要确保入驻业态的丰富性、先进性以及补充性。“指引”强调,优先支持精品工厂、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其他具备明显成长性企业入园。根据要求,优势产业培育入园产业门类一般不超过3个,主导行业及上下游关联产业入驻企业数要达到70%以上,亩均产值、税收等经济效益要高于所在镇域平均水平。围绕“强链补链”“品牌产能回归”“新业态培育”“科创孵化、成果转化”“产能扩张、产品升级”等主题,纳入晋江市老旧工业区改造项目盘子的改造项目将按照“一园一品”或“一园多品”的原则,侧重新材料应用研发、助推传统升级及其他配套研发项目的引进。

  得道者多助,老旧厂房改造正充分释放“多方共赢”的利好信号。对地方政府而言,可盘活存量土地,清低效企业,引优质项目;对原业主而言,环境改善后可提升厂房租售效益,并通过保障服务增收,后期通过掌握入园企业运营动态,还可从中寻找筛选优质项目,参与IPO前投融资;对入驻企业而言,则可破解扩张升级空间不足的难题,降低增资扩营硬投入,确保专注生产。目前工改办已从各镇(街)推荐的49宗老旧工业区改造项目中,筛选出27宗项目纳入全市工改项目培育库,并拟从中确定13宗项目作为老旧工业区改造重点推进项目。

  政策+奖励 破解升级障碍

  改造升级,服务先行。为了便于操作,“指引”附上“更新改造策划方案模版”,便于业主递交申请。后期经各单位部门、工改办及相关领导小组严格审定“体验”合格,纳入晋江市老旧工业区改造项目盘子的项目,将享受全生命周期无死角的贴心服务。

  首先在审批环节,晋江推出一窗式服务保障,将原来需要90天的行政审批时间缩减至21天。在政策支持及补助方面,全面贯穿土地交易、后期投资建设、企业入驻运营等多个环节。以“降低产权交易成本”为例,只要参与交易的双方企业满足固定投资额及新增工业产值等相应指标,均可享受不动产管理交易本级税收等额奖励及贴息奖励,其中出让方税收从原先的13.6%可降至5.53%,受让方从原先3.38%税收可降至0.38%。

  为了帮助增强升级园区运营的灵活性,提升企业入驻的积极性,晋江市聚焦“分割转让后原权利人自留工业物业比例问题”,提出工业物业产权分割转让后,业主最高转让比例为60%,根据比例允许购买人购买生活配套用房。如,购买人购买的工业功能建筑面积占工业功能总建筑面积比例为10%,则购买人可以对应购买不超过总配套用房10%比例的配套用房;对购买人在购买工业建筑时因资金等原因限制未能一并按相应比例购买配套用房的,今后如原产权人同意,可以再向原产权人购买不超过允许购买比例的配套用房。除此之外,晋江针对原有土地位置零散,产权使用时间不一等方面出台对标政策。

  满满的升级优惠大礼,充分表达了诚意也收获了业界支持。细则未发布之前,已有数十户旧厂房业主表达了升级诉求。日前,中南高科等工业地产一级开发商代表抵达晋江,分别走访了新塘、磁灶、安海、东石、永和、英林等镇(街)老旧工业厂区改造项目。来访的业界人士表示,晋江市大大小小的老旧工厂数量众多,其中有不少位于特色产业链核心地带,十分适合小微制造园区的升级诉求。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