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面线文化内容丰富,渗透于民众生产、生活、习俗各个领域。”日前,“中国面线文化之乡”授牌仪式在永春县蓬壶镇观山村举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燕屏宣读命名文件,授予永春县“中国面线文化之乡”牌匾,并在蓬壶工业园为“中国面线文化之乡蓬壶基地”揭牌。
永春县面线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宋元时期,大量中原人南迁入蓬壶,带来手拉面工艺,明代时期,美中村林逸源在手拉面的基础上创造出手工面线制作工艺并沿用至今。现在永春县主要有蓬壶、湖洋、东平等乡镇进行手工面线制作。在老人寿诞、结婚喜诞、婴孩生诞等重要活动或喜庆场合,面线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
“蓬壶镇制作的面线细嫩柔美、色泽明亮、Q弹韧性、咸淡适宜、口感鲜美,闽南人喜食‘面线糊’所用面线大部分出自蓬壶。” 蓬壶镇党委秘书张金炼介绍,近几年来,该镇投入10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大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及保护、传承工作培育传承机构和传承人。全镇现有手工面线技艺制作坊3个,手工面线保护与传承基地1个,代表性继承、祖承、传承人50多人。去年5月,蓬壶手工面线被福建省旅游局认定为“福建好礼百佳美食伴手礼”;12月,央视7套《致富经》栏目专题播出《小针眼儿里的大财富》,介绍蓬壶面线传统手工艺的成功转型。
据悉,永春县于2017年6月申报“中国面线文化之乡”,并于12月底通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的专家评审。 (叶国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