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地处安溪湖头李光地主题公园核心部分的阆湖博物馆举行落成、揭牌、开馆仪式,该馆成为泉州乃至省内首个按照国家规范标准、实际存在意义的镇级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
募集500多件文物
湖头地势如大湖,四周山头将镇区围绕成盆地,故称阆湖,当地郭埔是商周时期遗址所在地,阆湖即代表湖头,博物馆便以此命名。
“从布馆开始,共募集、收集到文物500多件(套)。”阆湖博物馆馆长李绍清介绍,村民、单位等自愿捐出的石雕、石构件可以追溯到明清时代。
“馆内首次向公众展出李氏家族收藏的32件官服画像,最早的也可追溯至明代。”据了解,这些画像原件本已破损严重,经政府资助修复和装裱,如今焕然一新,李绍清介绍,以后博物馆内永久展出的将是高仿作品。
“馆内展示的动态《榕村雅集图》是又一大亮点。”据介绍,“榕村”是李光地别号,创作于1710年的《榕村雅集图》,描绘李光地在家乡安溪湖头与众亲友雅集场景,演绎名相返回故里时,抚琴听音、品茗博弈的休闲之趣。画卷中还有能走动的仙鹤、潺潺的流水声和清脆的鸟鸣声,配以动态人物动作,整幅画好像“活”起来。
此外,李氏家族相关家训、石碑拓片、木质匾额等成为展品重要内容。该馆主打以李光地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设有“千年古镇、海丝起点;名相故里、廉政家规;名人贤士、灿若星河;文化多元、非遗传承”四大展示区。“在湖头,明清时期就有150多个历史人物,无法同时展现,同时,一些实体无法用物质体现,都可以在体验区、感应区体验。”
据了解,该博物馆建设布馆时,与中共泉州文博支部携手共建,得到市文博专家支持,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还把馆内收藏多年、湖头出土的几件商周时期的瓷片,以及一幅康熙皇帝亲笔所书赐湖头历史名人李森的“急公尚义”四字拓片,捐赠给阆湖博物馆。
文化滋养“小城市”
“湖头镇将打造以李光地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以惠民为衡量标准的‘小城市’休闲文化、以乡风文明、民风朴实为落脚点的新村文化,通过文化提升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湖头镇党委书记黄永岗介绍,该项目作为文化宣传一个窗口,集文化宣传、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既是文化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湖头镇于2014年年初建成李光地历史文化主题公园。该园占地35亩,项目主要包括阆湖博物馆、人工湖、曲桥、文化诗廊、门牌坊、观景亭、休闲广场、李光地治水雕塑及民俗雕塑等部分。湖头镇党委副书记刘秋殿介绍,今后5年,湖头镇将致力推动“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和产业化建设,实现从“小城镇”向“小城市”跨越,文化滋养成就历史文化名镇最大特色。
据介绍,湖头作为清朝一代名相、理学家李光地出生地,明清时期出了100多个举人、进士;这里保存着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光地宅与祠为代表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60多座。2013年,湖头出资出版《榕村全书》,收入李光地著作30多种。近年来,湖头还举办多场全国性与李光地文化有关的征联、书法、研讨会、学术论文大奖赛等活动,充分利用李光地文化资源,打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家训家风教育活动。
黄永岗介绍,未来的湖头镇将以“李光地文化”为文化品牌,规划以李光地故居建筑群、李光地文化主题公园等为中心,建成以步行为主,集居住、旅游、研究、保护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带动小城市的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