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启动“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以来,永春桃城镇仑山村根据村情特色,围绕“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目标要求,突出旅游、文化、产业元素,先后投资800万元,完成村庄空间整治、污水处理和水系流域治理、旧房裸房装修、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在积极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样板的同时,注重保留原生态味道,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成为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
传说 山水灵秀 龙栖之地
仑山,村子不大,名气不小。
仑山村地处桃城镇东北部,面积3.8平方公里,距离县城13公里,有“仑头、山上、南坪头、火烧桥”4个角落,总人口1592人。村中有个千年古寨——菩萨寨,她是该村的标志性景观。通过查阅《永春州志》、《永春县志》及华侨志、族谱、地名志等馆藏资料,我们惊喜地发现,这座古寨建于唐朝末年,史载为郑可远所建。郑可远来自现在的郑州荥阳,祖父郑亚是唐武宗时的御史丞,父亲郑畋是唐僖宗时的宰相。因为时逢唐末黄巢、秦宗汉之乱,郑可远自河南光州固始随王潮兄弟入闽,王潮命郑可远镇戍桃林场(现在的永春县前身),晚年辞官职,到姜莲坑龟山坪上住下。同时,他在这座小山上建寨,防患土匪,保护乡民,并在寨里建了一座寺庙,祈祷神佛的保佑。
而后,相传在1279年,年仅8岁的南宋末代皇帝赵昺,为躲避元兵追杀,谋求东山再起,在丞相陆秀夫、枢密副使张世杰等大臣的保护下,途经仑山。当时,菩萨寨的这个寺庙已经破旧,但是有两尊神像端坐殿中,形象端庄秀美,皇帝赵昺不禁说“菩萨何其秀也!”,后来就因此称为“菩秀宫”。 赵昺赐菩萨进士出身,一尊称为许太尉,另一尊称为李元帅,希望他们保佑宋朝江山太平、百姓平安。
与此同时,因赵昺在此地夜宿一晚,其过夜之地因此得名栖龙居。
旧时 南洋侨亲 乡愁故里
有山,有水,还有乡愁。穿过一条蜿蜒的石板道,来到村落的制高点,在村委会办公楼的左手边,坐落着村里的华侨纪念馆,这也许是全国唯一一栋建在山区村落里的华侨纪念馆。
村委会主任陈建锋告诉记者,仑山村在海外的侨亲有4000多人,主要居住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通过建设华侨纪念馆,来展示本地特色水仙茶叶及芦柑发展史,展示仑山华侨尤其是著名乡贤陈志远、陈志成兄弟奋斗史,来诠释“无永不开市”和“侨村、侨心、侨魂”的文化内涵。
据悉,马来西亚丹斯里拿督斯里陈志远,祖籍就是这里。全球顶尖的集团公司、马来西亚排名前五的成功集团是其所创办,目前,他拥有10多家上市公司。除马来西亚外,陈志远的企业遍布加拿大、香港、菲律宾、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和地区,业务涉及地产业、零售业、电讯技术及电信业等方面,其中包括有全球知名的星巴克、脸书(Facebook)、科士威等。事业有成的陈志远虽人在海外,却一直心中记挂着家乡,今年10月,他特地偕母亲、4个儿子以及堂弟、侄女等11名家族成员回乡谒祖。在陈氏祖厝的那虔诚一拜,是对祖先的告慰,更是游子的深情。
而陈志远不远千里的回乡祭祖,让人不得不承认,这座华侨纪念馆,其实更是一座维系血脉的乡愁记忆馆。
“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是构建区域特色的文化符号,是老百姓小康家园的心灵慰藉。陈建锋表示,在仑山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让“乡愁”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的“底线”,保护好这份珍贵的记忆。应尽量体现特色,保持原生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让“文化符号”成为资源整合的统领,使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与乡村建设结伴而行。
“山水风光画里求,炊烟袅袅惹乡愁。”永春县农业局副局长许育明告诉记者,在仑山, “乡愁”是忧伤的,也是温暖的;是怀旧的,也是美丽的。
今天 美丽乡村 田园风情
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基础,构建天蓝、水碧、村美、人和的环境则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中之重。“不砍树、不征地,不贪大、不求洋,只做减法、不做加法。”为了保护优美的生态环境,近年来,仑山村持续加大力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从生态文明的高度加强环境整治,完成对全村范围内的环境卫生整治,美化新房、装修裸房15幢5000平方米,修缮3座较有历史价值、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厝,并拆除两违建筑、旱厕、危房等21座2350平方米,建设日处理30吨污水处理工程2座;改造仑山村公路吴化线2.3公里。加强仑山溪综合治理,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湿地公园,提高水环境质量。
与此同时,既要美丽村庄,又要田园风情。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仑山刻意保留了农村的农业特色。三月桃花艳红村庄,秋日石榴漫山遍野。芦柑、荔枝香飘万里,桑葚、枇杷更是惹人……仑山人过着最原始又最现代的生活,同时又享受着最现代又最原始的生命本真。栉风沐雨,与日月同存,与星辰同在,与自然法则相尊相守。他们种植着最养人的庄稼、放牧着最温顺的动物、唱着最美的歌谣、喝着最纯的美酒、憧憬着最甜美的梦想,让纯粹的愿望在广袤的绿海中绽放!
在桃城镇副镇长刘章森看来,青山绿水就是仑山村乃至桃城镇最宝贵的财富。“仑山村群山环抱,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山下溪水依山而流,环乡而过。”刘章森感慨地说,正是青山绿水给予这一片土地富饶和美丽。而美丽乡村正在改变着村民的生活,环境的美转变为心灵美,成了每一个人自觉的行动,让人们备感珍惜。
展望 农旅结合 生态经济
因为名声在外,周末及节假日的时候,仑山开始成为都市人群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暖暖阳光下,游人如织,或驱车或骑行或登山,可登高望远,可赏花观景,可悠然采摘,可读书品茗,在浑然天成的天然氧吧中洗涤心灵、修心养神,品尝纯绿色蔬菜瓜果之余,感受乡野风情的无穷魅力。”村委陈光华告诉记者,远离城市的喧嚣,游人在此足以体验大自然带来的优雅与浪漫,让人流连忘返。
去年,仑山村利用被定为永春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之机,深入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定位于打造永春乡村旅游知名目的地的目标,邀请专业规划团队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仑山、姜莲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并投入300多万元对整个古寨进行加固美化,复原了古寨墙,修建了景观路、栖龙宫、瞭望台、观景平台、农家作坊、平安楼、鸣锣台,旗台等。由仑山小学改建成的农民艺术山庄,现在也用于展示古代私塾办学、南宋皇帝的相关史料、仑山华侨史、古道、芦柑、提线木偶、水仙茶、手工坊等。
与此同时,村里也正筹划着在闲置的梯田上打造油菜花海和蝴蝶谷。“平凡的油菜花遇上壮丽的梯田,就变成了壮观而秀美的梯田花海。”许育明告诉记者,村里的梯田集壮丽与秀美为一体,过年的时候梯田将开满金黄的油菜花,高低错落,景色壮观而迷人。
陈建锋告诉记者,油菜花景观不仅吸引游客前来游玩,生产的菜籽又可以榨油,可谓“一举两得”。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油菜花一年可以种植两茬,独特的“梯田花海景观”将吸引不少游客。而通过将游客引进来,实现将农产品卖出去的目标,这将有效盘活乡村里的生态经济,增加村民们的经济收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