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安海四样美食获提名
来源:泉州晚报 2015-09-12 13:50 阅读人数:1
番石榴系列产品
粩花
桔红糕
麦伯面线

晋江古镇安海有着800多年的历史,历代先贤辈出,人文荟萃,古迹纷呈,文化积淀丰富,因而也传承了不少特色美食。在去年首批晋江伴手礼的评选中,安海肖园土笋冻以其鲜美的味道、滑嫩的口感,成功入选。

第二批晋江伴手礼候选品牌品鉴会今明两天将在晋江市区万利夜市举行。此次获伴手礼提名的16个产品,有4样来自安海,分别是“胜金”桔红糕、“胜金”粩花、“鸿盛”番石榴、“五丰”麦伯面线。昨日,记者来到安海,走访相关美食制作人,了解这些充满“安海味”的晋江伴手礼候选品。 □本报记者 许雅玲

“鸿盛”番石榴: 制干做茶样样行

来到安海鸿盛果蔬基地,记者看到地里植满各色果蔬,其中,以番石榴树的规模最大。

据果蔬基地负责人吴汉走介绍,这些有机番石榴树是在普通番石榴树的基础上,以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嫁接培育的,大大提高了番石榴的优品率。“我们所产的番石榴经过了独立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审查。在食用时,口感上更加柔软,蕴含的微量元素也高于普通番石榴数倍。”

为了确保有机番石榴绿色无污染,鸿盛果蔬基地在果树的生长过程中杜绝使用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保证食用安全。同时,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综合措施进行番石榴病虫害控制,并与福建省农科院、省市植保部门等单位进行技术交流,建立了产前、产中、产后的产品质量检测制度。

除了生果,果蔬基地还研发出了番石榴干、番石榴茶,“鸿盛果蔬会在有机番石榴项目研发上持续发力,带来更多样的番石榴加工产品,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胜金”桔红糕、粩花:糕点里的古早味

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安海人来说,“胜金粩花”、“胜金桔红糕”是再熟悉不过的味道了。原先家住安海鸿志崎62号的高鹤治阿婆,是“胜金”现在的掌门人。

据高鹤治阿婆介绍,“胜金”这块招牌始创于清朝光绪年间,是其先夫黄启民家祖传下来的,传到现在已经是第五代了。新中国成立前,“胜金桔红糕”是黄家祖传的手艺,1956年公私合营的时候,“胜金桔红糕”就停产了,黄家人被安排在安海饼干厂上班。一直到改革开放后,高鹤治的公公才重拾起这门手艺来继续经营。

高阿婆说,因为当时她的丈夫已经有一份工作了,所以公公没把制作糕点的手艺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她。最初店里生产的糕点种类可谓是多种多样。但是后来人手不够用,发展到现在,店里主要经营的糕点只剩下粩花和桔红糕。

“五丰”麦伯面线:数百年古法传承

“每一指好面线的制作时间长达10个多小时,经和面、划面、揉面、串面、拉面等1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来到安海五丰食品有限公司,面线老师傅告诉记者,只要其中一道工序出错就无法做出高品质的面线。

“首先是和面,这步骤很关键,面粉经过发酵,面团才会更筋道,面线吃起来才会Q。”老师傅边做边说,从和面到晾晒至少需要6小时。只见老师傅将面团搓成粗面条,不停地揉、捏、拉,而后挂上竹竿进行延拉。他双手持一段竹竿,一拉一弹一甩间,面线由粗到细,经数次延拉后,面条变得柔韧而富有弹性,不容易扯断。“1根变2根,2根变4根……如此反复数次,一副竹竿就有2000多条面线了。”老师傅说,接下去就是放到阳光下进行晾晒成品。

据了解,五丰食品有限公司是以传承百年祖传手工面线技艺的安海梧棣吴姓家族为核心,早期以家族作坊形式生产,于2003年正式成立公司,旗下有“呷好唛”“麦伯”“安平桥”“福联”等四个品牌,开发出传统手工面线、蔬菜营养面线、现代机制面线、油炸面线、火锅手捞面及各类米面制品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