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区小坝蒙古族村是全省最大的蒙古族聚居地,近年来,该村在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提升蒙古族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区民宗局、涂岭镇紧密结合全区精准扶贫和“文化旅游提升年”行动,精心打造“民族风情体验、历史文化探源、山水生态观光、乡村民俗休闲、户外运动康体”蒙古文化旅游线路,突出抓好旅游基础设施、景区建设、品牌打造、融合发展等重点工作,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增加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一、注重基础配套,提升通达串联能力
针对小坝四面环山、人口分散的不足,重点打造“一线、三路、两配套”的基础设施布局。一线,即小坝村内主干道沿线,完成拓展升级6.7公里,布置马头琴路灯87盏,完成沿线拓宽和亮化。三路,即规划建设小坝通前欧、小坝通樟脚、小坝通秀溪三条旅游公路。小坝通前欧旅游公路总投资500多万,完成拓宽硬化里程1.2公里,串联前欧、小坝两个主要景点;小坝通樟脚公路项目,计划投资6000多万,规划建设长4.5公里、宽7米的三级公路,打通小坝至樟脚村通道,已进入勘察放样阶段;小坝通秀溪旅游公路,计划投资7600多万,建设里程5.9公里,已提上规划议程。两配套,即接待配套和环境配套。接待配套包括停车场和农家乐,截至目前,小坝村洪厝坑规划10亩土地建设停车场,计划投资40万元,可容纳车位超300个,共有农家乐2家,其中燕山部落荣登2015年“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今年新增1家,正在规划2家。环境配套包括村容立面装修和环境整治,新建上新休闲公园1处1000多平方米,硬化房前屋后、生产道路8000多平方米,建成乡村公厕2座;清淤洪厝坑溪流2公里,修建拦水坝5个,污水处理池1座,整治排污沟渠1000米。
二、注重景区建设,展现民族风情特色
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特色先行、创业优先,按照完成全区“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涂岭镇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累计投入70多万元,编制新型特色村寨建设规划。一是凸显蒙古元素。充分吸取小坝蒙古民族特色村的山、水、林、石等自然景观优势,放大小坝村的古建筑、古寺庙、古祠堂、木华黎后裔、天下奇姓的故事传说等,确立了打造福建独具特色的蒙古民族文化主题旅游区和集宗教文化、生态休闲、康体度假等为一体的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区。截至目前,小坝村修建完成村寨大门1个、蒙古文字指路标10处,整顿观光露营草地200亩,完成出氏源流壁画100多米,修缮翰林第、出氏古大厝、燕山寺等古建筑、古寺庙;全村鼓励蒙古风格民居,建成蒙古风格民居20多座。二是策划生成项目。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突出文化生态旅游功能,实行“一线带四区”布局,“一线”就是沿着现有的小坝公路加强辐射带动,串联东洲观光露营草地、上新休闲公园、观音山景区、沿线敖包和农家乐;“四区”就是分别设立了燕山康体宗教朝拜区、洪厝坑蒙古文化展示区、蒙古族特色餐饮休闲区和现代旅游农业体验区,策划生成蒙古族文化体验休闲中心、敖包祭祀及文化体验、阿尔丁广场、沿线景观等四大类32个主题项目,打造海峡两岸蒙古民族文化旅游市场核心体验区。已完成旅游规划编制、游客集散中心、敖包、沿溪步道等项目建设;小坎瀑布观景台和十八湾连环桥已完成建设,即将对游客开放;武装部打靶场正在选址论证,一旦确定下来将尽快开展前期报建工作。三是囤积预备项目。桃岭房车露营地,该项目选址小坝村紫源山庄,规划用地面积300亩,建设房车露营地设施,计划总投资1.2亿元。目前,业主多次到镇考察用地选址,已完成初步设计。中国房车露营地会展中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00亩,总投资1.2亿元,建设房车露营会展中心及房车露营地。预计上半年完成规划设计等前期手续,下半年完成选址及土地租用。福建逸凡青少年户外教育基地,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规划用地100亩,建设户外童军乐园、户外野营露营地、水上运动、CS野战场等青少年户外教育基地。目前,正在办理项目立项等前期手续。
三、注重创新模式,搭建宣传领导平台
针对地处山区,“留守”现象严重,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民族特色元素消亡殆尽等问题,涂岭镇党委立足挖掘特色、统筹共赢,创新运用党建联建和“互联网+”,推动特色村寨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该镇成立创建小坝全国特色村寨工作小组,以工作片片长为组长、以村支部书记为具体负责人,选配村两委7人、聘用干部3人,制定明确的工作方案和奖惩细则,积极与上级民宗、旅游、农林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取得上级部门的最大帮助与支持,形成创建合力。目前,累计召开小组会10次,形成决议20几项,向上申请资金500多万。二是成立联村党总支。整合有“出氏”蒙古村民居住的前欧村、小坝村和樟脚村3个村党支部,按照村级行政区域不变、村民自治主体不变、村级财务管理体制不变、村级目标考核奖惩不变、村干部职数配置和经济待遇不变等“5个不变”的原则,成立前欧蒙古民族村联村党总支部,统筹研究解决下辖村庄规划、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管理服务等问题,实现基础设施串联、景观景点配合、人才项目共享,推动“三村”乡村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三是依托“互联网+”加强宣传。积极借助涂岭镇“大美涂岭”官方微信平台推介小坝文旅内容12项,吸引读者20000多人次,举办涂岭猪脚美食节暨首届草地音乐节,吸引游客10000多人,王晨拍摄涂岭旅游形象宣传片《大美涂岭—我的清新记忆》《梦回小坝》《最美》等微电影。
四、注重融合发展,巩固文旅惠民实效
一是推进民生落实。三年来,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全村共拆除石结构房屋15000多平方米、房屋立面改造9000多平方米,完成泗洲水库上游水源地整治50000平方米,关闭和拆除猪圈、鸭栏等55处、改造97户。二是引导创业就业。成立了泉州市燕山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创办烟驼山养殖场,燕山木业有限公司增资500万元,扩大木材加工生产线,新增木炭生产线1条,新增就业90多人,村民的收入不断攀升。三是吸引回归工程。今年来,引进北大培文外国语学院,由北京大学直属的一级全资校企北大培文教育文化产业集团与泉州恒昂工贸集团合作创办,一期总投资3.5亿元,规划占地280亩,计划打造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国际部于一体的全寄宿制现代化学校,于2016年9月1日正式开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