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文旅局组织收看宣讲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泉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昨日上午,“‘泉’民开讲”(第八讲)之“云说世遗泉州”专场宣讲播出,引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强烈反响。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泉州申遗成功,赋予了我们新的历史使命。大家纷纷表示,将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无穷智慧和强大力量,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贡献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泉州海交馆组织集中收看
亲历者们感同身受 展望未来催人奋进
本场宣讲,泉州申遗团队核心成员丁毓玲、黄明珍、林瀚和曾国恒,分别为我们解读了为什么是泉州获得“世遗城市”殊荣,分享申遗过程的感人故事。昨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和泉州市博物馆都组织了集中收看,作为宣讲人的同事,也是泉州申遗的亲历者,他们感同身受。
“作为海交馆一线宣讲员,本场宣讲让我更深入地了解泉州申遗过程,系统地学习了关于泉州22个申遗点的内容与价值,对世界遗产的体系有了深入的理解。”泉州海交馆工作人员曾诗怡看完宣讲后表示,她被泉州各个申遗点引人入胜的故事深深吸引,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申遗成果。“泉州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更好保护发展的新起点,在骄傲自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树立起保护和传承世界遗产的责任感,让家乡灿烂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同为海交馆工作人员的杨诗琪也表示,泉州大力推动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她深受感动。“我相信,在未来的世界遗产宣传保护工作中,泉州定能成为遗产城市中的骄傲。”泉州市博物馆副馆长蔡丹妮对“二十年申遗路”专题宣讲感触很深。她说,历经20年的风雨艰辛历程,泉州从众多国内外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中脱颖而出,得到国际的认可,取得申遗的成功。这背后不但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通力配合、政策扶持,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夜以继日、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的付出。她说,泉州市博物馆长期致力于做好对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和宣传教育工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挥博物馆的作用,以我们的方式,将这‘一眼千年’的世遗之美,将泉州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弘扬好、传承好。树立好博物馆作为城市名片的形象,引领更多的人成为‘爱遗护遗’的践行者、宣传者、传承者。”
泉州市博物馆陈列部主任陈锦山在收看完宣讲后,久久不能平静。他认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遗项目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古老而现代的泉州。回望过去20年申遗之路,他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是泉州申遗成功的后盾保障,无数专家学者的努力是申遗成功的技术保障。“展望未来,我们在欢庆申遗成功的时候,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不断推动文化文物事业的发展。”
泉州市博物馆宣教部康蓉婷也表示,二十年申遗路,一朝梦成真,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但也意味着艰巨的任务才真正开始。“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身为文博人,我们应将地方的博物馆力量激发出来,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家门口的遗产。”
市博物馆收看点现场
谱写“世遗城市”新篇章 创建世界遗产典范城市
作为新晋世界遗产地,今年10月份召开的泉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实施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创建工程,让文物“活”起来、让城市“热”起来,让优秀传统文化“动”起来。未来我们如何在遗产保护传承中促进城市发展,谱写申遗成功后新的篇章,将是每一个泉州人共同的责任。
昨日,拥有三个世界遗产点的石狮市设置了多处集中收看点。观看此次宣讲的观众,有不少是曾经参与申遗工作的机关干部和世遗讲解员,大家纷纷表示,泉州申遗成功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动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期石狮市举办了世界文化遗产宣传系列活动,邀请多个文博专家、网络达人走进石狮,通过参观走访、登山、茶话会、美食品鉴等形式感受石狮,打响石狮“海丝航标”世遗文旅品牌。今后,石狮还将通过世遗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石狮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泉州创建世界文化遗产典范城市贡献石狮力量。
“泉州的文化遗产,不仅是静态的存在,还有活态的传承。”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表示,虽然这些遗产历史逾千年,但它们并非老旧的、尘封的、凝固的,而是鲜活地存在于泉州民众的生活、生产、信仰、习俗中,开元寺的晨钟暮鼓、清净寺的开斋节礼拜、泉州文庙的琅琅书声延续至今,成为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让泉州丰富生动的海丝文化资源,通过优质文旅项目的生成,切实转化成为文旅产业效益。”
与故宫等单独个体的世界遗产不同,泉州共有22个遗产点,分布在自海港经江口平原并一直延伸到腹地山区的广阔空间内。如何避免“冷热不均”,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好这么多遗址点,对泉州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泉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泉州申遗成功作为一个新的起点,进一步强化保护传承、活化创新,积极创建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围绕22处遗产点出台完善管理办法、专项规划,建立监测巡查、专家咨询等制度,构建市级统筹、跨部门跨区域整体联动的保护体系,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构建泉州特色考古体系,加大考古人才培养,积极申报考古团队资质,加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国内顶级专业机构合作,不断加强研究、提升水平,建好考古和遗产研究基地,加强南外宗正司遗址、永春苦寨坑窑址、德化窑遗址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打造世界遗产交流展示中心,推动建设“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常态开展“走出去”“引进来”双向交流展览活动,提升泉州文化影响力。深化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实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市行动方案(2021—2025年)》,力争5年新增5个世界级或国家级非遗项目、30位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300个非遗传习所,每年举办各类非遗主题传播活动200场以上。同时,要借助申遗成功契机,做大唱响“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文旅品牌,做热做强世遗旅游,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泉州华侨职校组织师生收看宣讲
汇聚各方合力 保护传承利用好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责任,普通民众在这方面也是一支强大的力量。在收看完宣讲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传承纷纷发表见解。
昨日10时,在泉港区前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党员干部和村民认真收看专场宣讲。前黄镇凤北村党支部书记连阳祥表示,这次宣讲,让他对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了解了整个申遗历程。
“这个宣讲提到世遗泉州的发展方向,聆听完以后,我深受感动。我们老年学校要更多地开展一些训练和演出活动,使南音活起来、热起来。我们将开展针对小学生的南音培训等活动,让更多年轻一代喜欢南音,把南音这个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谈起该如何更好地守护和传承泉州文化遗产,丰泽街道源淮社区老年学校校长郭定河说道。
“这次的宣讲,让我再一次为泉州的申遗成功感到自豪!”泉秀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周瑞丽激动地说,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宣传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积极宣传、保护和传承泉州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将积极引导广大的普通群众参与共建共享,使人民群众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中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让文化遗产成为普通民众共享的文化资源。
“作为一名机关党员,我们要加强宣传引导,汇聚保护合力,让保护文化遗产成为公众的高度自觉;要用好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利用文化遗产价值,特别是我们安溪青阳冶铁遗址的价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安溪县委县直机关工委副书记潘友生表示。
安溪县文旅局副局长陈敬平表示:“看了宣讲后,深有感慨,觉得二十年申遗路成功来之不易。安溪青阳冶铁遗址能够列入世遗点之一,我们深感荣耀。”安溪县博物馆副馆长林美莲也表示,他们会更好地把青阳冶铁遗址发掘出来的8万多件出土的文物保护好,把整个遗址保护好。对此,青阳冶铁遗址所处的尚卿乡工作人员则表态,他们将成立遗址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义务,做好遗址文化价值的开发和保护工作。
“申遗成功,在充满着喜悦和自豪的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很多思考,作为基层一线的文物工作者,如何肩负起保护世界遗产的历史使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而厚重的文化财富保护好、传承好、研究好、利用好,责任是沉甸甸的。”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文博副研究员陈丽芳说,“希望大家都来讲好德化窑故事,把陶瓷文化传承下去,让德化窑的故事走进更多人的心里,让德化窑址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记忆和遗产。”
德化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颜如春也表示,德化窑址是出口商品生产环节的代表性遗产要素,??德化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听了宣讲后,??他觉得保护德化窑责任重大、意义重大,他们将进一步深挖德化窑的文化内涵,讲好德化窑的故事,??用德化窑传播德化陶瓷文化。
当好参与者 推动海丝名城走向世界
“在进行专业保护的同时,还需要广泛保护与传承,也就是草根、民间的保护。”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艺术总监王琼芬建议,进一步挖掘22个遗产点的历史价值,并结合文旅项目、舞台剧创作,扩大宣传影响。“活态传承可以转变为惠民利民的举措,让更多的民众知晓并参与其中。”
世遗讲解员粘竹君表示,她庆幸自己生在泉州,这里的一砖一瓦无不见证着千百年来的岁月,“她”收藏了祖辈的智慧,守护着我辈的奋斗,亦将记录下一代孩子们的美好记忆。“这些历史文化宝藏,一点一滴都是我们的财富,更是应该好好保护,从我做起。”
同样身为世遗讲解员的陈萍,是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她说,因为职业的关系,平时喜欢把泉州的历史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去,比如古诗教学陆游《示儿》时,会向孩子介绍南宋时期来到泉州的南外宗正司;又如学习汉乐府诗《采莲曲》时,会向孩子们介绍闽南传统民间艺术嗦啰嗹。她希望把世遗泉州的文化魅力潜移默化渗透到孩子们的心中。
到本场宣讲录制现场观看的鲤城区委宣传部四级主任科员孙少鸿感受更加深刻。他认为,泉州申遗成功,秉承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必将进一步提升泉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昨日上午,泉州也组织师生收看了宣讲。走进泉州市实验小学洛江校区多媒体教室,近百名师生正在聚精会神地聆听。“通过这次宣讲,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泉州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也深深震撼了我。接下来,我将把泉州的古城文化和22处遗产点的相关知识融入日常教学,和同学们一起深入领略泉州的发展,感受泉州文化。”泉州市实验小学洛江校区老师杨保良表示。
“通过这节生动的宣讲课,了解到了很多课本外的知识,对日夜生活的泉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之后我也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到这些遗产点去实地参观学习一下,听听它们的故事。”泉州市实验小学洛江校区学生陈思雨说道。
黎明大学的同学们也纷纷发表收看感受。智能学院的林坤杰表示,像曾国恒一样,在泉州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守护着身边的文化遗产。“我们也应该尽己所能,用行动诠释对刺桐城的热爱。”信电学院2019级软件2班的陈智楠表示,作为大学生,应该保持一颗热情赤忱的心,不断在学海中遨游,提高学习和工作的创新能力。应该深刻认识到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尊重民族文化,才能有力量推进国家的伟大建设。土建学院的邹颜琛表示,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曾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古代泉州劳动人民勤劳淳朴、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传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