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全市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大会吹响了泉州民企创业再扬帆的号角。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大会精神,昨日,十一届市政协一次常委会上,12名来自企业界的市政协委员就企业如何用好省市政策、政府部门如何提升服务能力等建言献策。本报今日摘登委员的部分建议和典型经验,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 叶舒雯
莫让扶持政策“变味”
市政协副主席、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许连捷
“企业转型,政府转变”。“二次创业”省市系列扶持政策,应避免成为权力部门对企业的“恩赐”。职能部门应主动服务企业,引导、扶持企业新一轮创新发展。企业也要用好政策,主动创新,加快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恒安能有今天的成绩,关键在于能主动变革和创新:通过管理创新,提高运营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引导消费、开拓市场,成为行业领跑者。在“二次创业”精神鼓舞下,我们将加快变革创新步伐,为早日实现“成为中国顶级的生活用品企业”愿景而努力。
“舞动”龙头延伸产业链
市政协常委、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少雄
“二次创业”,其实就是产业升级,应坚持“三要”原则:要走得稳,除了拓展销售渠道,还应该实现严格的成本控制;要做得专;要有创新。实力较强的企业可通过收购、入股、战略合作等途径,整合相关上下游产业链条,获得更大的增值机会和利润空间。建议政府出台更详细的扶持政策,包括对龙头企业纳税大户加大税收返还力度,适当减免税赋;对龙头企业带动当地OEM工厂或原辅料生产厂商等发展给予奖励扶持等。
做专做精差异化经营
市政协常委、现代家具广场董事总经理 庄刚毅
新形势下如何把握机遇创造新优势,我们谋划:工厂转型升级,引进意大利专业家具生产流水线,提升生产效率、精美度,节省大量劳动力成本;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改变薪酬计算方式。市场整合提升,在工厂搬迁后,对原商场进行扩建整合,立足做精做专,特别是在产品差异化上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立足泉州,将本土品牌连锁化,计划在各县(市、区)拓展市场,将家具广场的品牌和经营模式复制到县级市场。
商会行业协会应传递政策
市政协常委、福诚(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宏楠
“二次创业”对于泉企而言,就是要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很多国际品牌下沉到三线城市,与本土品牌正面交锋。因此,无论是单店营收、毛利率,还是品牌影响力,整个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都要进行提升。我们也将通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拉近泉企和世界名企间的距离,如引进国外专业技术人员、最先进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等。每项政策出台,往往很少小微企业懂得利用。建议政府通过各行业协会、商会上传下达,真正把政策百分百落到实处。
研发资金每年递增
市政协常委、福建万兴隆集团总裁 许维蓄
关于“二次创业”,我们计划:每年选派优秀管理人员赴欧美、日韩等国家学习,加速集聚领军型科技创新人才;每年计划研发实验产品资金投入在原基础上增加30%,推动产品高端化。建议政府部门制定相关计划,指导全市纺织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建议推动协调金融机构、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为民企发展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同时再度重视扶持微型企业和初创型企业,实行减税免税、财政补贴等,扶持培养一批新技术、新高科、新市场企业。
培养复合型人才
市政协常委、南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志雄
在“二次创业”的崭新道路上,我们将加强对所在领域业务和技术趋势的研究和储备,主动与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注重培养既掌握软件技术又熟悉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既熟悉国内市场营销又懂国际市场开拓的经营型人才;加强全国营销网络的建设,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营销网络。我们建议政府加大自身政务信息化投入,以引导、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采取科技经费补贴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企业信息化。
勇对国际化挑战
市政协委员、福建匹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志达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作为“创二代”,我认为“二次创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借全球化大势开拓国际市场。不忘立足之本。父辈创业者形成的企业文化、国内市场、市场策略、产品研发生产体系,是经过风雨考验的,抛弃自己的强势市场和消费者,是不明智的。要守正创新。通过长远有效的科技、产品、营销、服务和管理创新,实现精细管理;调整公司运行模式,国内国际市场两手抓,由内而外施行策略转型和结构优化。
加强信息化建设
市政协委员、福建诺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丁辉
在“二次创业”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推动企业持续发展: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自主研发线上线下互动试衣系统、网络电台等信息技术,确保企业科学、高效管理;成立电子商务事业部,负责公司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运营,加大线上销售业务的发展,为未来“O2O战略”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们期待政府部门制定针对“时尚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政策,更多鼓励传统服装企业向商业流通型企业转型发展。
以文化创意带动转型
市政协委员、泉州子燕轻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耿耿
泉州提出民企“二次创业”,恰与企业寻求转型升级的思路不谋而合。2008年子燕动漫公司成立后,就有意识地在“二次创业”方面走前头,仅去年一年,我们与海外两家公司签订了授权合作协议,创汇350万美元。这些成绩让我们更坚定了以文化创意产业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我们期待,随着民企“二次创业”的深入推进,政府部门能加快对新出台扶持政策的落实,让民营企业尽早享受到优惠和帮助。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
市政协委员、晋江市吉隆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天增
特色农业是实现“二次创业”的必然之路,应创新机制,采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制、农场式、合作社、种植组织管理和大户承包经营模式,吸引工商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促进土地向龙头企业集中;强化科技,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加大投入,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三农”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农业保险风险基金,通过“评估—参保—理赔”等运营模式,为规模化生产经营降低风险,推动特色农业发展。
研制新品传承“老字号”
市政协委员、泉州市春生堂酒厂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育民
在企业“二次创业”的进程中,我们将按照科技创新的要求,努力再造百年辉煌:今年新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新厂区设备技改,生产系统还将实行智能化控制。与此同时,我们与科研院校联合研制新品,增加花色、品种,并加大终端建设和品牌推广,加大分销和品牌销售通路建设,与国际卖场和国内大型连锁店建立稳定的业务关系,实现区域化市场突破,促进品牌形象和销量提升。
坚持运用高新技术
市政协委员、泉州安记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秀黎
企业如何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我认为,应坚持运用高新技术。我们去年研发了一条全自动粉类调味品生产线,既降低人力成本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将产品质量标准推向了新高度,实现由传统型逐步向创新型转变;引进培养人才,规范企业生产经营;高标准,严执行,通过对生产车间标准流程作业化管理培训,员工做事时有章可循,责任到人,不仅提高产品合格率,也能提高工人积极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