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室:
现将《2023年全市工信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2月4日
2023年全市工信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2023年,全市工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各级稳工业经济措施,扎实推进工信各项重点工作,全市工业经济呈现 “触底回升、恢复向好”态势。园区标准化工作获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八种典型”全省推广。入选工信部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成功承办工信部消费品工作会。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与全省持平);②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5%(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其中技改投资增速13.7%;③全市累计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18%。
一、2023年度工作情况
(一)着力精准施策,工业经济恢复向好。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出台“抢订单、早开工、开门红”和“拓市场、促投产、稳增长”等系列政策措施。建设完善“政策找企”平台,推动企业找政策变“政策找企业”,平台已上架市县两级惠企政策3936条,推动惠企奖补兑现超17.19亿元。二是强化运行监测。全面梳理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用电户号,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动态跟踪分析,每月开展运行指导工作,督促指标相对滞后的县(市、区)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挖掘增长潜力,力促完成较好的县(市、区)继续发挥支撑带动作用,多做贡献。三是强化新增长点支撑。组织实施全市预计年新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省级工业新增长点项目193个。推动“小升规”,预计新增规上企业870家左右,三年完成近3000家。四是强化产销对接。组织“泉州建材中国行”专场推介会、泉州工业企业装备产品供需对接会等产销对接活动超百场。其中,“国潮泉州”工鞋工装推介活动2场,吸引600余家企业参加,达成意向签约金额超22亿元。成立泉州市职业装产业协同发展联盟,举办四期职业装采买竞赛,组织前往中化集团、兴业银行等进行重点推介。
(二)着力投资支撑,发展后劲逐步增强。一是抓好有效投资。全市共征集工业投资项目1186项,总投资4101.97亿元。其中,新建项目265项,总投资1301.55亿元,技改项目921项,总投资2800.41亿元。二是抓好增资扩产。梳理全市亿元以上工业增资扩产项目385项,全年完成投资548.34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工业增资扩产项目25项,全年完成投资162.71亿元。三是抓好重点技改。一方面,强化项目储备。432个项目列入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其中省级重点技改项目382项,项目数居全省首位。另一方面,强化杠杆撬动。106个项目获省技改项目融资专项政策支持(项目签约金额83.37亿元),签约项目数量居全省前列,签约金额居全省第二。联合市财政局发布泉州市技术创新基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白名单”225家,推动项目降低融资成本。四是抓好民企对接。全市工信系统共开展专题招商会75场次,开展“小分队招商”177场次。全年入库民企对接项目420项,总投资额1763.52亿元,制造业项目309项,总投资额1234.1亿元。
(三)着力标准化建设,园区承载能力提升。一是突出项目带动。滚动管理“四个一批”项目94个,年度计划投资415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额53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额127.95%。项目启动以来累计建成面积超1300万平方米,其中企业增资扩产自用及配套用房面积701万平方米,对外招商面积603万平方米,已完成招商563万平方米。二是突出园区服务。制定出台《泉州市工业园区建设管理运营指导意见(试行)》系列文件,完善园区“吃、住、行”配套服务,促进园区良性长久运营。在试点项目周边布局建设员工宿舍、共享食堂、商贸服务、文体娱乐等综合体配套设施,推动园区从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服务”转变。三是突出宣传推广。全省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在泉州召开,我市在会上做典型经验发言,总结提炼的8种园区建设典型、15个实操手法、3份政策方案在全省现场会上获得推广。11月20日至23日,福建省电视台在《新闻联播》头条新闻,专门开设《新时代 新工业 新园区》系列专题报道,分四集连续为泉州园区标准化建设中总结出来的各种模式进行宣传报道。
(四)着力培优扶强,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出台《泉州市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引领创新若干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各县(市、区)全部开展龙头企业政企早午晚餐会活动,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2023年列入省级龙头企业名单209家,列入市级龙头企业355家。二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制定《泉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出台《泉州市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赋予专精特新企业“特殊身份”,加大扶持力度。设立专精特新企业“云展馆”,搭建集中展示平台和产品供需对接平台。常态化开展培育服务、申报辅导工作,今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64家。三是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在全省率先出台扶持措施,支持创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南安市水暖厨卫、德化县白瓷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晋江市健康食品、南安市水暖厨卫、安溪县LED、安溪县藤铁工艺、德化县白瓷等5个集群获评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累计获评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分别为3个、5个,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五)着力智转数改,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制定《泉州市智能制造数字化赋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出台《泉州市智能制造数字化赋能若干措施》。每季度举办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现场会,推动中小企业看样学样。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泉州市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获授牌正式成立。二是推进数字化诊断。建立“工业医生库”,征集电信、移动、联通、用友、金蝶等27个企事业单位入库,目前已开展23场数字化问诊服务,累计为超600家企业提供系统性诊断。三是引进优秀服务商。引进联通智慧轻工军团,提供轻工行业研究、数字产品开发、技术能力支撑服务。引进中移物联网福建分公司参与我市智慧园区标准制定,提供物联网底座技术支撑。四是培育示范标杆。围绕智能化改造、5G应用等方向建立产业数字化项目滚动库,培育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3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4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2家、5G工厂名录1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2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1家,省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和示范工厂项目31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企业16家、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4个、软件业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2个。
(六)着力绿色发展,工业含绿量提升。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泉州市推进绿色经济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泉州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二是实施节能技改。实施节能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103个,年可节能22万吨标准煤,综合利用各类工业固废约80万吨。37个节能技改项目列入省重点工业节能改造项目库,数量居全省前列。三是推进绿色制造。以标杆创建带动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新增国家级绿色制造项目24个,省级绿色制造项目26个,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工信部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3家,福建省“能效领跑者”3家企业共13类产品。四是加强节能监察。对116家次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监察,新增15家企业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18个工业领域项目通过省、市节能审查,项目能效水平均达行业先进。五是做好环保迎检工作。做好涉及工信领域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按程序完成59件信访件现场核查及办理工作。
(七)着力创新驱动,发展动能加速集聚。一是牵头承办全市创新大会。会同市科技局牵头承办“开放创新 智造未来2023年泉州市创新大会”,在大会上发布“1+3+N”政策包,启动创建15家重点专精特新园区,授牌35家异地孵化基地、工业设计中心等。二是开展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形成《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送审稿)》,提出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重点,形成“2+2+1”新赛道体系,打造以“芯储融合、医智协同”为IP的特色产业链群。三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企业分类指导,新增纳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年报库企业278家,新增数量居全省第一。27个项目纳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计划,项目总投资超99亿元。四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开展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市级15家,指导高端绿色鞋服产业创新中心顺利通过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复评。五是打造典型示范。推荐3家企业申报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个项目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七匹狼实业“基于商品全流程数字化质量管控模式的经验”入选国家质量标杆。九牧厨卫“供应链质量再造典型案例”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典型案例。
(八)着力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深入推进。一是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着力推动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转型,新增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2个,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6个。新增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7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1个。二是启动“抓工业设计促产业提升”专项行动。参与制定《泉州市工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关于推进工业设计能力提升若干扶持措施的通知》,助力我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对象3家。支持泉州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与机器智能创新研究院发起成立“泉州市工业设计创新联盟”,举办泉州市第二届“刺桐杯”国际设计大赛活动,开展“工业设计驱动创新发展”主题论坛和工业设计工作坊(营)活动26场。三是推动工业旅游发展。开展工业旅游资源调查摸底工作,引导相关企业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发展规划,完善旅游设施配套,开发供游客观光、游览、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产品,丰富旅游新业态。同步推出“工业旅游电子地图”,收录231家企业及12条扫货路线,满足游客需求灵活规划旅游线路。开展工业旅游短视频创作活动,加大工业旅游宣传力度,扩大活动影响力。四是深化产融对接。举办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融资对接活动11场,成功对接授信总金额超38.3亿元,助力企业缓解融资难题。推荐2008家工业和信息化企业获得贷款58.56亿元。推动7家制造业核心企业,帮助118家省内中小微企业实现应收账款融资1.67亿元。
(九)着力安全保障,应急能力不断提高。一是抓实行业安全。持续开展工信领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建立“周统计”、月小结、督查督办三项制度,完成隐患整改15处。持续推动工信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巩固提高,定期抽查12次,核查隐患96处。二是有效应对灾情。在防御第5号台风“杜苏芮”中,派出工作组20余次、党员干部80人次,督促企业70多家次,排查隐患400余处,现场督促整改。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情况”“全市工业企业受灾情况”两份清单,全面掌握工业企业受灾情况,及时协调问题,确保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正常生产。组织党员志愿者突击队,下沉东梅社区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受到社区群众的高度评价。三是提升电网保供能力。牵头起草《泉州电网灾后补强提升实施方案》,编制负荷管理、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有序用电方案,探索建立适应我市负荷特点的需求响应管理机制。建立电力设施通道安全隐患“一本账”,排查电力设施通道安全隐患729处。
(十)着力党建引领,工作作风持续转变。一是主题教育扎实推进。高标准组织学习,打造“1+3”理论学习品牌,通过读书班、党组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工信微课堂”等载体开展全覆盖理论学习。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共梳理问题 10 个,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高质量推动发展,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局领导紧密结合工信领域重点任务,深入基层、企业一线调研78次,现场协调解决问题9个,形成一批调研成果。《“四下基层”解难题稳住工业“压舱石”》案例入选《全市“四下基层”实践案例》。二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泉州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创建,深入实施“勇当主力军、工信当先锋”工程,扎实开展“鼓足干劲比担当、实干争效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党建课题获评全市一等奖、体制机制创新案例获评全市十佳案例、特色党建获评全市三等奖。三是巩固廉洁自律防线。开展“清风守初心、廉洁葆本色”廉政主题教育月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到警示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邀请驻市工信局纪检监察组组长为全体党员上廉政教育党课,持续增强党员廉洁自律意识,营造风清气正氛围。 此外,机关效能、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综治、干部队伍建设、人才工作、离退休干部、工青妇等工作不断加强。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全省工信工作会议以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政府一次全会的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全面有序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能耗双控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注重抓运行调度。一是抓好“开门红”。加大一季度工业经济“促生产、拓市场、开门红”措施宣传解读,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抢抓开门红、奋进新征程”系列报道,对春节期间规上工业企业生产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指导企业组织好生产安排,加强节后复工情况跟踪,推动企业尽快恢复生产。一季度,力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二是抓好监测分析。加强工业增加值、用电、投资等主要指标监测和重点县(市、区)、行业、企业、项目情况分析,做好工业企业月度、季度问卷调查,常态化下沉基层、企业一线开展调研服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三是抓好新增长点。坚持精准施策,对“小升规”企业在要素保障等方面予以倾斜,主动做好“小升规”业务辅导。完善省级工业新增长点项目分级服务机制,推动项目尽快投达产,全年实施省级新增长点项目150个以上,力争新增产值250亿元以上。
(二)注重抓工业投资。一是全面梳理投资项目。夯实项目基础,全面梳理2024年工业投资项目,跟踪分析全市工业和技改投资发展情况,及时通报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情况,促进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稳步增长。二是推动项目增资扩产。紧盯亿元以上增资扩产项目,重点跟踪156个2024年3亿元以上增资扩产项目建设情况,建立10亿元以上项目台账,实现市县两级领导挂包制度,全力推动项目增资扩产。三是盯紧重点技改项目。加大重点技改项目入库指导工作,力争2024年推动300个项目列入市级及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库,争取更多技改项目享受省“技改贷”贴息和市级技术创新基金“白名单”融资扶持。四是抓好民企项目对接。全市工信系统举办专场招商推介活动20场,开展小分队招商活动100场(次),力争对接民营企业行业龙头企业20个以上,项目300项目以上(其中制造业项目210项以上),项目计划投资额800亿元以上。
(三)注重抓园区赋能。一是把握项目推进节奏。按“四个一批”管理机制,持续滚动推进在库94个项目建设,紧盯项目建设、招商、投用、投产、达效,进一步控制建设进度,加快项目招商落地,谋划生成新一批园区项目、示范项目,力争到2024年底,投用园区项目超60个,带动周边规模化连片开发,加快推进“一区多园”整合提升。二是开展“项目创优年”活动。坚持建设进度同步匹配招商进度,厂房供给精准对接招商入驻企业的实际需求,支持龙头企业建园区、专精特新企业建园区和“一园一品”建设,2024 年新增滚动管理项目以优选龙头企业建园区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为主,确保新建成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用房700万平方米以上。三是实施“三比、三看”。拉练检查重点比招商落地、比亩产效益、比创新要素,看园区城市设计、看连片滚动、看生活配套,强化产出效益,力争2024年底,累计完成招商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拉动各类企业投资1000亿元以上、新增产值1000亿元以上。
(四)注重抓梯度培育。一是培育龙头企业。滚动培育市级产业龙头企业300家以上,落实《泉州市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引领创新若干措施》,在工业用地、能源供应、技术进步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贯彻落实《福建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及一揽子扶持措施,常态化抓好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服务、申报辅导、政策支持等工作,推动各县(市、区)加快首批15个重点创建专精特新示范园区建设,对各县(市、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力争2024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00家。三是举办产能对接活动。开展常态化协作配套和供需对接,举办“探工业文明 享源头好物”工厂店直购节系列活动,支持建设“国潮泉州”职业装展示交流中心,进一步促进我市鞋服、食品、建材等名优产品扩大销售。加大省工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宣传推广力度,引导中小微企业主动入驻平台,开展市内工业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对接。
(五)注重抓数字化转型。一是争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按照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总体要求,选择重点行业和企业,组建数字化服务商资源库,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编制《2024年福建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力争2024年获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二是打造数字化标杆企业。在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分类打造标杆工厂,引导同行业同规模企业对标先进。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力争全年培育10家省级融合发展标杆,15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三是开展咨询诊断服务。开展一批咨询诊断活动,帮助600家以上企业梳理“智改数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一企一策”方案。打造数字超市,征集培育一批面向多场景、多应用、多服务的数字化服务商,发布一批“小而美”的数字化产品,建立服务商及产品矩阵,重点面向中小企业开放。四是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编制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大院大所、运营商及本地企业需求,制定出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聚焦纺织鞋服、建材家居、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立足县(市、区)实际发展需要,进一步梳理 AI 客服、数字人、智能产线等行业应用场景。
(六)注重抓绿色发展。一是推进节能改造。严格落实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严把新上项目能评关,加强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新上项目能耗达先进水平,强化“节能监察+节能诊断”双轮驱动机制,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持续开展节能监察、能效评估、节能诊断,引导企业加快节能技改和绿色化改造,力争全年全市实施节能重点项目60项以上,实现节能量10万吨标准煤以上。二是推进绿色制造。持续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对绿色制造企业实行动态化管理、精准化指导,力争全年新增绿色制造项目20个以上。三是推进循环化改造。持续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完成省上下达的重点资源利用项目任务。组织11个省级以上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推进园区供热、供电、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不断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四是做好环保督察整改。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涉及工信领域整改方案编制及整改落实,指导各地按程序做好涉及工信领域信访件验收销号,推动石材等行业规范提升,确保不折不扣按时完成各项整改任务。
(七)注重抓创新驱动。一是抓好战新产业培育。指导和督促县(市、区)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申报工作,确保产值应统尽统,应报尽报,力争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10%。二是抓好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提升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力争2024年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家以上。指导高端绿色鞋服产业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三是抓好创新项目建设。着眼于提高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韧性和安全性,以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产品创新研发和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为重点,力争组织实施省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10个以上,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四是抓好领军团队建设。支持一批高技术、高成长、强引领的产业领军团队建设,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培育产业领军团队3个以上。五是抓好质量品牌建设。落实制造业可靠性提升意见,促进重点行业典型产品可靠性水平提升,加强质量品牌管理体系宣贯,指导企业提升质量管理能力。
(八)注重抓服务型制造。一是培育示范项目。以培育入库、重点辅导、示范引领为抓手,从定制化服务、检验检测、总集成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入手,力争培育市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6个以上。指导创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提高园区信息化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二是深化“抓工业设计促产业提升”专项行动。联合省工信厅共建福建省工业设计产业城,引导浪尖、洛可可等省内外工业设计机构及其生态伙伴往产业城集聚,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工业设计进园区”、“大学生工作坊”等各种主题赛事活动,促进工业设计成果在泉州企业中转化、生产、销售。全年力争新增培育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6个以上。三是深化工业旅游。聚焦我市优势产业,持续开展工业旅游资源调查工作,着力发展工业遗产、文化创意、数字工厂、工业博物馆、研学科普等工业旅游模式,强化工业旅游宣传推广,丰富我市工业旅游产业体系。四是深化产融合作。进一步推动产融合作试点工作,常态化举办政银企对接会,联合金融、财政、人行等部门合力推动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更好服务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九)注重抓安全生产。一是积极履行部门监管职责。紧盯民爆、陆上油气管道等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企业,积极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同时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二是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和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建设,积极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三是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结合“八五”普法宣传,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企业”活动,增强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企业干部职工的安全能力和意识。
(十)注重抓党建引领。一是持续深化主题教育。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充分运用各种宣传阵地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三会一课”、专题讲座、党员心得分享等形式,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二是持续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强化提升机关服务效能,突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深化和改进创建工作,把创建过程作为解决存在问题、提升党建质量、推动工信事业发展的过程。三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好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加强作风纪律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折不扣把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