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泉州办事处主任陈金德,10月16日周四下午5:00-6:00,我将带领省农信联社泉州办事处各个科室以及泉州、晋江、石狮、南安四家农商银行,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四家农信联社的负责人一起走进泉州广播电视台《政风行风热线》直播间,就有关存款、贷款、结算、理财、电子银行等金融产品以及服务态度、效率、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现场接听广大市民群众的热线电话,与大家进行直接的沟通交流。欢迎广大市民踊跃参与,谢谢!
时 间:2014-10-16
嘉 宾: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泉州办事处主任 陈金德
在探索泉州农信的“普惠金融”模式上,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是如何推进服务体系广覆盖的了?
服务体系的广覆盖,将给广大客户带来更为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在这方面上,我们通过广开三个渠道,全力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广覆盖:
一是网点渠道。我市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目前网点总数达445个,占全市银行业网点总数的三分之一强,是泉州地面网点最多、覆盖面最广的银行业机构。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积极稳妥地推进农商银行异地设立分支行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提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目前,已设立异地支行9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23家。二是电子渠道。加大自助机具投放力度,不断扩大服务半径,已累计布设ATM/CRS机具1253台、自助终端387台、POS机1.13万台、福农通2.53万台,自助机具覆盖率368.54%。同时大力推广电话银行、短信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提升电子渠道业务替代率,全辖电子交易替代率达到87.21%。三是便民渠道。在全市各行政村广泛布设1954个小额支付便民点,实现“村村通”,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能轻松办理基础金融服务。同时在城区尝试设立金融服务站、金融便利店,打造农信版“社区银行”,推出“金融流动服务车”流动服务,让更多客户体验到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方便快捷的新型服务。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近年来,我市农信社、农商银行在推进信贷服务创新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我市农信社、农商银行在信贷服务创新上,主要体现在“产品、担保、机制”三大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一是在产品创新上,做到“量体裁衣”。结合实际,创新推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信贷产品,提高客户的满足度。其中泉州农商银行“易续贷”、晋江农商银行“年审制”、石狮农商银行“惠商贷”、南安农商银行“容易贷”、惠安联社“安居贷”、安溪联社“茶三通”、永春联社“美丽乡村贷”、德化联社“电商互助贷”,受到客户关注和好评。二是在担保创新上,做到“灵活多样”。首开泉州市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先河,填补了泉州地区专利权质押贷款 “零”的空白,将农户联保方式做法扩大到小微企业。并适时推出了应收账款、仓单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和机器设备、采矿权、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及“公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担保方式更具灵活性、多样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在机制创新上,做到“方便快捷”。对信贷审批流程和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改变传统贷款审批流程,实行“信贷工厂”服务方式,通过下放贷款审批权、简化审批链条、缩短审批时间,同进时创新推出一系列无还本续贷信贷产品,进一步提高“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效率和水平。
为农户、小微企业建立信息档案库,大大方便了农户、小微企业及时获得信贷资金支持,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了?
我市农信社、农商银行于2011年率先开展农户信息建档工作,通过建立“农户基本情况、家庭收支、家庭资产、村委评价、信用评级”等几大模块,摸准、吃透农民基本信息和金融服务需求,及时对接信贷资金支持,给客户带来快捷、便利、安全的金融服务。通过信息档案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银行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弥补农村征信体系的空白,为农户建立一张属于自己的“金融身份证”。目前,全市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已建立目标农户信息档案88万户,建档面达100%。
农户信息档案的成功建立后,我们又将其做法推广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同时又开发“两个信息库”即“农户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和“小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客户信息系统化、标准化管理,发挥出更大作用。目前,已采集建立1.17万户的小微企业和9031户的个体工商户电子信息档案。
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积极开展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欢迎,您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今年这方面的推进情况了?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我市农信社、农商银行践行“服务三农、造福民生、奉献社会”经营宗旨,善尽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今年7月份我们开始全面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目前整体发放工作良好,已发放1.24万笔、金额1.49亿元,占全市银行业机构的比例达到95%。为推进今年发放工作,我们采取了“四项举措”:一是充分沟通。加强了与当地学生资助中心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需资助的困难学生信息。二是科技支撑。研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系统,为资助中心、高校、学生、银行、保险五大用户开通网上渠道,减轻各方压力,节减学生60%的费用,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三是组织培训。召开多次专门会议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对开发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系统进行专题培训,为业务开展奠定基础。四是发挥优势。利用农信社、农商银行点多、面广优势,发挥信息采集建档作用,基本实现家庭困难学生应贷尽贷,真正为广大家庭困难学生办一件实事、好事。
“三权”抵押贷款有效破解了“三农”抵押难、担保难这个老大难问题,您能不能介绍一下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在这方面的推进情况呢?
所谓“三权”即“林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对于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解决农村融资瓶颈,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在担保上力争做到“灵活多样”,对“三权”抵押贷款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目前已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6笔、贷款余额4847万元;农村住房所有权抵押贷款1256笔、金额达7.87亿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3笔、金额109万元。
近年来,“阳光信贷”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能否为大家介绍一下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推进“阳光信贷”工程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我市农信社、农商银行对“阳光信贷”进行了积极有意义的探索,近年来我们又持续做了一些完善和提升,目前“阳光信贷”实现了“六个阳光”。一是流程阳光,通过制作信贷标准化流程图,公开贷款条件、流程等,实现信贷全流程公开化、透明化和阳光化。二是产品阳光,全面梳理现有信贷产品,并制作信贷产品手册,方便客户咨询和办理业务。三是申贷阳光,设立便民申贷平台,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四是授信阳光,统一审查农户授信档案的合规性和完整性,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农户授信额度。五是利率阳光,公开贷款利率定价标准、优惠政策以及特定对象的减费让利规定。六是监督阳光,设立统一的服务投诉电话,建立贷款回访制度,保证阳光信贷服务质量。阳光信贷标准化网点覆盖率实现基本全覆盖。
经济下行,企业经营更加困难,一些小微企业反映到期还款难,还款后续贷难,你们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举措了?
对小微企业还款难、续贷难问题,我们通过创新小微企业信贷还款方式,推出一系列“无还本续贷”产品有效满足小微企业需求,也是我们积极对接泉州金改推出的一项举措。比如泉州农商银行推出的“易续贷”、晋江农商银行的“年审制”贷款、石狮农商银行的“惠商贷”、南安农商银行的“连续贷”贷款和惠安联社的“如意贷”、永春联社的“整贷零还”、德化联社的“续贷宝”,都是针对小微企业还款难、续贷难创新推出的信贷产品,到目前为此,全市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已发放各类“无还本续贷”贷款629笔、金额9.0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