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知识库
信息检索:
厦漳泉都市圈规划中三地市的总体发展布局是什么?

2024-12-19

2024年6月1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扩大三市主城区的经济辐射范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一带集聚、两轴协同、三核引领、多片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厦漳泉都市圈空间格局。一带集聚。依托福厦高铁、福厦铁路、漳汕高铁、厦深铁路、城际铁路R1线和沈海高速、国道G324、G228等互通互联的沿海交通网络,合理规划岸线开发利用和港口建设,建成人口、产业、创新要素集聚的沿海城镇发展带。以区域协同发展为目标,下好厦漳市区一体化的“先手棋”,优化提升紫泥岛,加快实现九龙江口城市建设一体化。加快湾区经济发展,推动厦门湾区、东山湾区、泉州湾区经济共振、联动发展,提升区域物流、金融、贸易、航运服务功能,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高地。两轴协同。依托厦龙铁路、厦蓉高速公路等骨干交通建设厦门—漳州北部山海协同发展轴,依托兴泉铁路、厦沙高速、泉南高速等建设厦门—泉州北部山海协同发展轴,打造贯通山海、联接中西部的重要通道。深入推进新时代山海协作,加快补齐山区县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短板,强化沿海城镇带和内陆腹地的整体联动。三核引领。充分发挥三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引领作用,通过功能调整、优化开发,形成“分工协作、错位发展”的格局。厦门协同漳州龙海、长泰部分乡镇和泉州安溪龙门镇、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组成都市圈环厦门湾中心,发挥经济特区、金砖创新基地、自贸试验区等政策叠加优势,推动三市政策优势共享,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增强创新要素和高端服务溢出效应,带动漳州、泉州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漳州中心城区立足自然禀赋和区位条件,主动承接厦门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先进制造、航运物流,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泉州中心城区发挥世界遗产和华人华侨优势,加快文化赋能城市发展,营造现代时尚的消费场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增强中心城区服务县域产业的能力,全方位建设海丝名城。多片合作。以跨行政区城镇圈为抓手,策划实施一批促进交界地带融合一体化的先导型工程,共建一批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区域发展功能平台,率先在规划统筹、政策协调、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