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政策解读
来源:市体育局 2021-12-06 09:26 阅读人数:1

  为发挥全民健身在助力健康泉州、体育强市、品质泉州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经泉州市人民政府第134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正式印发《泉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 

  一、起草背景 

  《实施计划》起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从建设体育强市、品质泉州的高度,全方位推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超越。 

  《实施计划》在起草过程中,注重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等国家最新重要政策相衔接,注重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建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等为依据,以《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为参考,注重与泉州市文化历史及全民健身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相结合。 

  二、主要内容 

  《实施计划》由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实施保障四个部分组成。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基于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论述的高度,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泉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提出了泉州市十四五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主线、抓手及目标。 

  2.发展目标:围绕全民健身核心要素,提出了十四五泉州市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即到2025年,建成具有泉州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市民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健身设施举步可就,健身组织充满活力,赛事活动丰富多元,健身指导普及有效,融合发展成效凸显。相关核心指标有新发展: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2%以上; 

  城乡居民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2%以上; 

  行政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 

  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名以上; 

  带动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4500亿元。 

  (二)主要任务 

  为实现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建成具有泉州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营造全民健身文化氛围等7项主要任务。 

  1.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一是推动县(市、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体育综合体建设;二是组织实施体育惠民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提升工程,包括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游泳健身场地、足球场地、老年人健身设施等;三是加快体育场地设施更新换代;四是优化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绩效管理方式;五是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安全有序开放。 

  2.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一是充分发挥世界遗产名片效应,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活动,形成多人群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常态化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二是注重互联网+体育应用,开拓新时代全民健身线上线下互动新模式;三是全面推动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妇女儿童等人群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四是重点打造海丝生态系列赛事、世遗寻迹系列赛事、海丝民俗系列赛事、海上泉州系列赛事。培育海丝沿线国家品牌赛事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2~3项、自主品牌赛事10项以上。 

  3.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一是完善全民健身的组织架构;二是支持体育俱乐部、健身团队等基层体育组织发展;三是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示范效应明显的体育社会组织;四是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开展体育文化、体育赛事、人才培养等国际交流合作。 

  4.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一是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二是探索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技能和业务知识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将志愿服务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三是开展常态化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四是发挥专业人士权威效应和引领效应,普及科学健身知识。 

  5.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兼容创新发展升级;二是加快体育服务业发展,引导资本与优质项目的有效对接;三是培育和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赛事,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四是建立健全四位一体的足球发展体系,争创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 

  6.加快全民健身融合发展。一是深化体教融合,推动体育与教育实现资源共享,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担(兼)任体育教师的入职通道,组织评定60所以上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二是加强体卫融合发展,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探索体卫融合泉州样板;三是深化体旅融合发展,丰富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 

  7.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一是加强中华体育精神宣传教育,普及全民健身文化,树立全民健身榜样,讲述全民健身故事;二是组织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推行国家科学运动积分体系;三是保护、推广和创新体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四是加强交流合作,探索新一代闽台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 

  (三)重点工程 

  为确保《实施计划》落地落实,提出了体育惠民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提升、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体育智慧服务、体卫融合社区试点等4大工程。 

  1.    体育惠民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提升工程: 

  公共体育场馆。推进德化县霞田文体园一场两馆、台商投资区体育场馆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安溪县公共体育中心,推进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落实公共体育场馆项目规划。 

  智慧体育公园。推动县(市、区)新建或改扩建智慧体育公园,公园项目覆盖老年人、中青年、少儿等全人群健身活动需要。到2025年新建改扩建8个以上。 

  口袋健身公园。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利用金角银边及现有各类可用土地空间资源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到2023年新建口袋健身公园300个以上。 

  老年人体育健身设施。新建村级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设置健身、棋牌、乒乓球、台球、书报阅览及办公等功能用室,配套室外门球场、气排球场及其他老年人健身项目场地。到2025年新建40座以上活动中心,配套室外场地120个以上。 

  健身步道。依托各县(市、区)山线、水线、绿道、森林公园、住宅小区等现有资源,规划新建各种健身步道、自行车步道、轮滑(滑板)步道。到2025年新增各类健身步道300公里。 

  游泳健身场地。建设各种类型的游泳健身场地,包括标准泳池、非标准泳池、拆装式游泳池、戏水池等。到2025年新增游泳健身场地30个。 

  足球场地。建设标准和非标准足球场地,包含校园足球场地和社会足球场地。到2025年新增足球场地70块,全市每万人足球场地达到0.9块。 

  侨乡体育中心提升项目。对陈延奎体育场二楼现状进行清理,重新界定功能分区。论证改造健身步道,对广大市民无偿开放,配套公共卫生间、体质监测和休闲服务设施等,解决消防疏散和强化体育服务功能。 

  2.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工程: 

  积极争创国家、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模范县(市、区)。支持晋江市、南安市和永春县争创国家、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鼓励其他县(市、区)开展创建。 

  3.体育智慧服务工程: 

  建设智慧体育服务平台。打造以健身电子地图、赛事活动、体育社会组织、健身指导等事项为核心的综合信息化体育公共服务平台。 

  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数字化升级改造。加强人脸识别、场地使用、客流监测、安全预警等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推进数字化升级改造。 

  4.体卫融合社区试点工程: 

  探索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开展慢性疾病运动疗法和非医疗手段干预。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治未病干预方案、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健身养生保健方法,探索开展运动健康促进联合行动,指导和鼓励社区进行运动健康咨询。 

  开展体卫融合社区试点,推动建设至少4个试点社区。 

  (四)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 

  市、县两级人民政府要把全民健身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加以推进和考核。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全民健身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部门联动、分工合作、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 

  2. 加大政策支持 

  各级健全全民健身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并确保体育彩票公益金重点用于全民健身事业。 

  落实体育发展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政策,将公共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盘活城市空闲土地、用好公益性建设用地、鼓励租赁供地、倡导复合用地。 

  3. 强化人才支撑 

  加强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人才队伍的互联互通,积极引导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其他领域人才为全民健身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注重体育人才智库、创新团队建设,支持单项体育协会开展裁判员培训,扩大体育专业人才队伍。 

  畅通体育管理部门、体育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保障全民健身工作有充足的专(兼)职人员。 

  4. 加强安全保障 

  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开放运行的日常监管、维护修缮和急救设备配置,确保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消防安全标准。 

  加强赛事活动安全监管,进一步健全机制,按照谁审批(备案)、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承办、谁负责的要求,强化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以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压实压紧安全监管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