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泉州旅游 > 民风民俗 > 岁时民俗
蟳埔女习俗
2015-10-29 15:12 阅读人数:1

   蟳埔女是福建“三大渔女”之一,主要分布在丰泽区东海街道蟳埔、金崎、后埔、东梅等社区,其服饰独特,别具一格,凸显海洋文化的艺术特征。
   蟳埔女有独特的头饰、服饰风韵和不饰雕饰的 粗脚头渔女原生态。蟳埔女爱戴花,所戴鲜花,更多的来自附近的云麓村。该村原是南宋时,阿拉伯人泉州提举市舶司蒲寿庚的私家别墅“云麓花园”。据说圆中的茉莉花、素馨花等奇异花木是当时从西域引进延续至今的。蟳埔女的骨笄保留了古代“骨针安发”的本意,系全国独有的“活化石”。蟳埔男性上衣的直裾,《师古注》:“裾亦傲也”,表示不屈服。女为弯裾,弯曲表示礼曲。显明展示出蟳埔人男刚女柔,刚柔相济的性格。衣纽模仿竹节,表示男德女节。《庄子﹒达生篇》:“竈有髻。”“著赤衣状如美女”。 竈即灶,蟳埔女头结髻,身穿用桂圆树或荔枝树皮染成的赤色上衣,活象书中的灶神。从此可看出庄子认为女性“有德能司火”的美学思想。
   我国的发式、发饰与服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蟳埔女”头饰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东晋以来的孕育期,宋元时期的转型期,清未民初的成熟期,以及新中国成立至现在的兴衰更迭的曲折发展期,但不管怎样,都能因特定的劳动形式和生活环境,由母教女,婆传媳,世代相传。对于蟳埔女的服饰渊源,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簪花围”是宋元时期遗留下来的阿拉伯人风俗;还有人指出,蟳埔女的风俗是原始人类的遗传。俗称“簪花围” 的“蟳埔女”头饰各种鲜花则随季节而变化,花团锦蔟,美丽芬芳,既反映“海上丝绸之路与蟳埔民俗文化”的因缘关系,也是民俗文化的研究范畴。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生活状况也在变革,民俗风情不断受到冲击,但蟳埔女的头饰、服饰却仍然一成不变,依然保持着几百年来的传统装束。当然受现代生活的影响,蟳埔女传统风情头饰、服饰艺术亦存在消失的隐患,必须予以传承和保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