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济门遗址位于泉州城区南部的鲤城区天后路,与天后宫隔街相望,濒临晋江,为泉州古城南城门遗址。其始于南宋绍定三年建的翼城“南门”,古代舶来货和外销产品大多通过此门出入泉州城,是泉州城南的重要享通要道。元至正十二年郡守契玉立拓展翼城,废镇南门改称德济门。明清两代屡有修葺拓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济门附近大部分城垣被拆。1948年德济门城楼毁于大火。2001年经过考古发掘,德济门遗址被完全披露出来。
遗址由早期城垣遗迹、内濠沟、古拱桥、德济门城垣、月城(瓮城)城垣、外濠沟等遗迹组成,已发掘面积2000多平方米。现存遗址皆由大小不一的规则花岗岩石条、废旧石建筑构件筑砌而成。它是我国目前延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的石构古城门遗址。遗址宋、元、明、清各个时期建筑遗存叠压打破关系清晰。遗址文化层内还出土南宋修城官砖、宋元外来宗教石刻,明崇祯年间的“盘诘奸细”石碑以及明清铁炮、弹丸、钱币等文物,它印证了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的兴盛,较完整地保存了11世纪泉州南城拓建、发展、演变的历史印迹,具有重要考古和文物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