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链融合生态圈 助力民企数字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4-01-04 09:58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分享:

  □沈 能 张 静

  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主体,也是市场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通过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来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并要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2023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民营企业应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部署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生态圈是推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组合拳”。构筑四链融合创新生态圈,能够有效实现知识、技术、能力和人才等要素的快速集聚并形成创新合力,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生态空间,不仅是保障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四链深度融合是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助推器,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间互动增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凝聚资金链,依托资金链优化人才链,借助人才链激发创新动能,四链间协同联动,是有效促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创新链是数字化转型的“血液”,关系到企业数字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的“原创力”。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创新链能有效疏通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创新的全链条,通过优化数字化产品及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构建民营企业市场竞争新优势。产业链是数字化转型的“载体”,关系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效应和综合效益。资金链是数字化转型的“关节”,关系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支撑和前景规划。人才链是数字化转型的“筋骨”,直接关系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支持和智力资本。

  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地和实践点。民营企业在福建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关于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民营企业创新转型的调研报告》显示,福建民营企业资产总量已达3.69万亿元,民营经济主体占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的98.49%,民营经济呈现“七七七八九”的贡献格局。另一方面,福建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与实践起点,具有丰富的数字实践基础。根据《数字福建发展报告》显示,福建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6万亿元,占GDP比重近5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企业增至350家,同比增长10.8%;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规模以上企业占比居全国第三。由此可见,福建要想进一步推动实现民营经济强省的目标,要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加快数字福建与民营经济强省建设的有效途径,实现数字技术与民营企业的双向奔赴。

  同时,也应看到福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仍存在相应的短板,如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驱力不足,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与急迫性意识不强;产业链衔接不够,多链协同的转型升级通道尚未打通;资金链渠道存在堵点,系统全面的金融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人才链尚待拓展,专业化的数字人才缺乏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上的屏障。在数字创新和产业升级背景下,福建应把握民营企业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机遇,协调优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数字生态圈,让民营企业加快融入数字产业体系,为数字化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进而成为引领福建数字发展的新引擎。为贯彻《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大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福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效率,推动福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系统创新链,促进数字技术与民营企业深度融合。创新力是福建民企融入数字产业体系的第一动力,强化和完善福建民企创新链,对福建民企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福建民营企业应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导向,依托人工智能应用、芯片研发、柔性显示、5G为牵引的网络通信等重点产业打造数字产业集群,发挥数字技术对产业链的强链、补链作用;鼓励数字领军企业积极发挥“链主”作用,依托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数字福建产业园、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泉州芯谷强化高校与企业合作,实施数字人才强基工程;组建富有东南特色的数字创新联合体,合力建设数字产业公共技术平台,集聚各类数字创新资源,夯实福建民企数字化转型基础。

  构建坚韧产业链,提升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核心竞争力。立足福建数字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链部署,推广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链”上发力、“链”上攻坚、乘“链”而上,提升民企在数字产业中核心竞争力。谋划打造数字“金三角”,立足数字福州链接广东和浙江,优化福建数字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一核多点”数字产业链,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基础,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服务业为增长点,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卫星应用产业为突破口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构建“政府引导+数字产业园牵头+领军企业+社会资本”数字化转型产业链生态圈,促进多链精准融合对接;由数字技术领军企业牵头,在我省民营企业中培育一批数字产业的“闽江之星”,打造福建民营企业数字产业集群新高地。

  强化企业资金链,助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要素保障。数字化转型前期投入多,不确定性大,应以资金供给为主线,强化政产学研金协同,着力推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首先,政府应建立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的综合效应评价和追踪问责机制,发挥资金杠杆作用与“活水”催化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规范、集聚催化效应的资金保障;针对数字化转型企业建立多层次数字产业资金支持体系,制定投有倾斜、税有减免、奖有侧重的激励方案,激发民企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和意识;实施“数字雁阵”培育计划,分阶段分梯次根据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给予补贴;设计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金融“工具包”,为民企量体裁衣,设计定制化、全周期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成立数字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数字化领域,支持民企进行数字化转型。发挥数字技术效能,利用数字化技术“画像”分析企业科研价值,引导资金精准高效投入参与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

  锻强数字人才链,完善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智力支撑。数字化专业人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资源。通过培育数字化人才,优化人才流动途径,能够集聚高技能数字人才,有力支撑民企数字化转型。第一,锻强人才链,重在培育。鼓励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开设企业数字化管理相关专业,通过政校企联合共建数字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定制化教育”为定向企业数字化转型输送专业人才;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参与、高校协同的联动模式,对企业管理层的数字化领军人才、数字战略管理人才等进行定期专题培训;前瞻性谋划“数字人才地图”,针对性引入高素质、高技能的数字化人才。第二,锻强人才链,重在共享。聚焦数字产业发展重点,大力引进掌握关键共性技术或拥有管理创新、模式拓展能力的数字化人才,形成数字人才共享资源池,疏通企业间人才流转和开发共享;对于数字化转型较弱的企业进行帮扶,实现生态圈内企业协同发展。第三,锻强人才链,重在留住。深化“好年华·聚福州”人才行动计划,设立数字人才专项特殊津贴和数字化转型科研奖励金,在工作条件、生活服务等方面,给予数字产业发展所需要人才多重保障,同时吸纳本土培养数字人才和外来人才留在福建,通过数字化转型人才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文是福建省社科基金研究重大项目“推进福建省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阶段性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