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十年:砥砺奋进 全面蜕变
来源:泉州晚报 2017-12-04 10:01 阅读人数:1

安溪一批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图为宝龙广场。

安溪东高速枢纽

三安中科生物植物工厂

蓝溪彩虹桥

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审评现场

  过去的十年,是安溪写下逐梦小康、奋力前行的十年,安溪跃居到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第65位、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25位、创新创业百强县第81位;过去的十年,是安溪写下大美安溪、生机勃发的十年,安溪荣膺中国藤铁工艺之都、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等殊荣。

  弹指一挥间,一跃十年。这些年,安溪经历了哪些变化?实力、大美、小康、活力“四个安溪”建设迈出了怎样的步伐?记者带您探寻。

  综合实力之变 从“全省十佳”到“全国百强”

  过去十年,安溪从进入全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到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全县GDP从2007年的157.89亿元增至2016年的466.37亿元。2007年,安溪首次进入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居第10位),位列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首位,成为全省两个“双优”县(市)之一,首次入选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居第72位)。

  2010年,安溪首次进入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县(居第90位),如今安溪已跻身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县第65位,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第25位、创新创业百强县第81位,在福建山区县中走前列。荣获全国首批综合发展质量优秀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以及省级文明县城等称号。

  茶业发展之变 从传统农业到茶产业链延伸

  2006年,安溪县提出“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这一崭新理念,此后,该理念成为安溪茶业发展的指导。

  2007年—2011年,安溪县围绕着加快茶产业的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现代化,深入学习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导入联作制、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现代产业模式;严控茶园种植面积,大力建设生态茶园、改造低产茶园;在全国首推农资归口经营管理制度并首建农资电子监管追溯平台;启动实施茶博汇、海峡茶博园、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等重大项目,大力发展茶机具、茶用品、茶旅游等涉茶行业。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安溪县以市场诉求为导向,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动力,坚持“四心”(不忘初心、坚定信心、弘扬匠心、上下同心)、“四化”(地标化、去冰箱化、庄园化、标准化)。致力打通新茶向老茶转化通道、消费者购买正宗安溪铁观音通道、金融资本进入茶山茶园通道、游客到安溪体验消费通道、安溪铁观音“一带一路”新通道、品牌精准传播通道“七大通道”。强化“地标”管理,引导认标消费和认牌购茶,开发建设安溪铁观音官方APP;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管理模式,在全国率先建设茶庄园,并加快发展“茶庄园+”文旅模式;通过“茶酒对话”“中法文化论坛”“闽茶海丝行”等活动载体,积极参与闽茶欧洲文化推广中心建设;积极探索产业发展基金、农业综合贷款项目,加快推进茶园确权登记及价值评估体系建设;今年安溪策划举办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百万重奖制茶大师,在全县形成敬重技艺、匠心制茶的氛围。

  截至2016年,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规范管理使用,茶机械、茶配套、茶包装、茶文化、茶旅游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值超45亿元。安溪县建成茶庄园22个,“茶庄园+”旅游新业态渐入佳境。全县涉茶总产值达148亿元。

  2009年—2017年,安溪连续位列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2015年、2016年安溪铁观音分别以1401.38亿元、1424.38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区域品牌价值茶叶类第一位。如今的安溪茶业,产业基础更稳,发展势能更足。

  产业转型之变

  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

  2007年—2011年,安溪着力推动茶叶加工、建材冶炼、工艺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向现代化转型,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电源电器等成长型产业向规模化发展;实施扶持政策,支持工艺行业加强研发创新,开拓国内市场;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深入开展行业污染治理;高标准规划建设石材集中加工区,确保完成石材行业综合整治任务,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近五年来,安溪主动求变,适应新常态。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建成泉州(湖头)光电产业园、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厦门泉州经济合作区湖里园和思明园、弘桥智谷电商园等“五园”。2016年以来,安溪抢抓机遇,谋划生成安溪2025产业园、中国南方水产城、安溪卫浴新城三大专业园区,形成“5+3”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崛起了光电、光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晶安光电成为全国产能最大的蓝宝石衬底生产基地,中科生物植物工厂率先挺进我国光生物产业领域;泉州(湖头)光电产业园形成涵盖“衬底-芯片-封装-应用”的全产业链集群,行业产值近百亿元,园区16家企业中有3家为上市公司;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成为华东南最大的大数据产业重点园区,弘桥智谷电商园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县拥有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省级科技型企业17家、省级企业孵化器3个、省级众创空间3家,实施1个国家高技术研究863计划、2个科技部“十二五”农业领域科技支撑专项、2个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新阶段的种种变化呈现出安溪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从企业单体向产业集群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四个发展趋势。

  文化建设之变

  弘扬地域特色发展文旅产业

  安溪置县历史悠久,素有“龙凤名区”之称,文化积淀深厚。近年来,安溪县立足自身独特文化优势和侨台地缘优势,努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2007年,安溪县启动“安溪县夜间文化工程”,举办各种文艺会演400场;创建56个村居宣传文化活动室;开辟城区图书阅览窗口;“蓝印花布”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溪荣获省级文化先进县称号;与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联合拍摄30集电视连续剧《铁观音传奇》和百集室内情景剧《铁爷茶馆》。2008年,安溪“文化小康工程”扎实推进,新建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0个村级宣传文化活动室、100个农村宣传栏。安溪藤铁工艺、清水岩祖师文化申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2011年,安溪建成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20个村居宣传文化活动室、410个新农村宣传栏,城乡广场文化蓬勃开展。安溪文庙、清水岩成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遗”并申报“世遗”。

  近年来,安溪文化产业茁壮成长,成立县文旅公司,打造海丝茶源(安溪)文化旅游项目,首期项目铁观音展示中心、大龙湖水上旅游项目已开工建设;规划建设凤山书院项目,拟与中国传媒集团合作运营,打造安溪人的“精神家园”和安溪文化旅游“新地标”,将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2016年,安溪县结合“古村落、古建筑保护与开发”,推出了“茶韵安溪·特色小镇”行动计划,生成了38个建设项目。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铁观音制作工艺、藤铁制作工艺、清水祖师信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头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成全省首个镇级博物馆——阆湖博物馆;清水岩寺、李光地宅和祠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力弘扬李光地家风文化、廉政文化,得到中纪委、国家监察部的肯定;举办首届清水祖师文化节、第九届海峡论坛·李光地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创峰会等活动,既弘扬了地域文化,又增进了两岸文化交流和情感认同。

  生态城区之变 打造生态宜居宜业“大美安溪”

  安溪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打造生态城区、宜居宜业的“大美安溪”是全县共同的诉求。

  2007年—2011年,安溪深入实施“12810”城镇发展战略和大县城显山、露水、增绿、加亮等发展举措,全县城镇化水平由35%提高到47%。中心城区面积拓展到25平方公里,人口增至22万人,东西二环路形成闭合,建安片区、参洋片区、德苑片区全面开发建设,宝龙城市广场、永隆国际迎宾馆和商贸城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山水园林城市的形象日益提升。龙门镇、湖头镇迎来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两个新城、两翼齐飞的架势全面彰显。五年累计完成108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332个村通过省级“家园清洁行动”验收;造林绿化29.76万亩。

  2012年—2016年,安溪从拓展发展空间和提升人文内涵两个方面开展城区建设:加快“东拓、西进、南下、北提”,建成区面积达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人;建成宝龙城市广场、金融行政服务中心等现代商圈、城市空间。做足“配套、增绿、亲水、留文、铸魂”五大文章,因地制宜,放大优势,彰显安溪茶都——山水园林城市的独特魅力。新增城市慢道22公里、休闲广场12.5万平方米、公园绿地231万平方米。龙门、湖头均入选全国重点镇、全省首批镇级“小城市”试点。同时,实施“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培育尚卿黄岭、蓬莱彭格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典型,湖头“三安幸福小镇”入选全国美丽乡村。

  十年的努力,使得安溪获得了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2016中国十大最美茶乡及福建十大醉美县城、森林县城等荣誉。

  惠及民生之变 让茶乡百姓过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十年来,安溪着力改进群众出行、就学、就医、脱贫等急难问题、短板之处,让茶乡百姓过得更殷实、更幸福、更有尊严。

  2007年—2011年,安溪县累计投入40多亿元完成29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造福工程”2553户、“安居工程”1902户,搬迁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1531户6889人。发放城乡低保金1.32亿元、受益10.47万人次。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金5.06亿元、受益26.2万人次。职工“五险”不断扩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保障制度顺利启动,农房统保和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全面覆盖。

  2012年以来,安溪全县高速公路里程达148.5公里、落地互通10个,金安、莆永、双安高速建成通车,厦沙高速安溪段完成80%工程量。完成道路“白改黑”70公里。安溪率先启动“百企联百村帮千户”行动;率先实施扶贫小额信贷;率先完成国定省定造福工程易地搬迁工程;率先实施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率先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率先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此外,安溪致力于破解就学难、就医难、保障难等民生热难点问题,扩容城区优质教育学位2.8万个,新增病床位2000张,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让群众更有幸福感。累计民生支出169.65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0%,共投入28亿元完成114件为民办实事项目。

  民生红包、绿色福利加速派发的安溪,荣膺“全国首批综合发展质量优秀县”“全国首批民生典范城市”。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