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泉州旅游 > 民风民俗 > 民间舞蹈
泉州跳鼓
来源:市文广新局 2016-09-21 10:06 阅读人数:1

  民间舞蹈跳鼓在泉州地区广泛流传,但各县(市、区)的表演内容、风格、形式略有不同,目前较具代表性的有鲤城跳鼓和南安诗山的凤坡跳鼓等。

  鲤城跳鼓,内容表现《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劫法场救卢俊义的故事情节。表演者一般6-8人,分别扮作鲁智深(持木鱼)、阮小二(持鼓槌)、孙二娘(持会旋转的扁鼓)、燕青(持小钹)、顾大嫂(持铜钲)、时迁(持双铃)、石秀(持草锣)、扈三娘(持四块),表演者所持道具的舞蹈语汇不尽相同,舞蹈以持扁鼓和鼓槌的双人对舞为中心,其余人时分时合,围绕扁鼓配合舞蹈。表演时持扁鼓和鼓褪者必须有较高的舞蹈技巧,鼓的花样表演形式别致,鼓手表演刚健不流粗野,跳跃不显造作,舞蹈整体表演脚跳手击,腰转体旋,屈腰踢腿,动作轻快,逗趣欢乐,花样百出,艺术造型优美。

  南安的凤坡跳鼓据传源于春秋时,伍子胥只身逃离楚国,楚兵紧随其后追捕,他逃至鄂渚,幸得一位自称“渔中人”的渔夫,带领渔民和伍子胥一起扮成跳鼓队,掩护他逃过江,跳鼓的表演形式由此产生而流传于民间。二百多年前从台湾传入并流传于南安市诗山镇凤坡村,故称“凤坡跳鼓”。

  凤坡跳鼓舞蹈队伍精悍,表演者多为7人。其中男4人:鼓手、舞吊拍者和抬轿者2人;女3人:分别舞匡锣、小锣和小叫,表演者按“跳鼓敲”的节奏,敲击着手握的击乐器。鼓手是主要舞蹈者,主要动作有“仙童照面”、“绞脚跳”、“魁星踢斗”等,其他人以“仙童击拍”、“神女击拍”等动作配合,舞步以踏跳、蹦踢为特色,幅度大,力度强,显得刚健有力,舞者敲击手中道具(击乐器)其轻重缓急,以鼓手击鼓为准,一领众随,协调而默契。整个表演气势豪迈,节奏明朗、热烈奔放。

  跳鼓的来源在泉州各县(市、区)尽管有多种传说,表演有所差别,但大多与地方戏曲、木偶戏中的“抢卢俊义”一折的舞蹈场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古时泉州举凡有“割香”、“乞火”、“迎神赛会”、“渴祖进香”等活动,均有跳鼓阵头参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乡土气息浓厚,深受民众欢迎,颇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