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泉州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的通知
来源:泉州市市场监管局 2023-05-06 17:01 阅读人数: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泉州海关: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精神,全面展示2022年以来泉州知识产权发展保护成效,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了《2022年泉州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宣传贯彻工作。

  

  

  泉州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4月27日

  (此件主动公开)

  

  

  

  

  

  

  

  

  

  2022年泉州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 

  2023年4月

  

  

  

  

  

  

  

  

  

  

  2022年度泉州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

  (白皮书)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一年来,泉州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市直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引领,在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上坚持向高攀升、向新探索、向融发力、向深奋进、向全拓展,努力发挥知识产权在服务泉州勇当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中的支撑促进作用。

  一、坚持向高攀升,建设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矩阵

  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知识产权发展保护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加快集聚知识产权资源要素,构建创新驱动发展高地,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强化“向前鼓励创新创造、向后鼓励转化运用”的政策导向,2022年度先后下达1200多万奖励补助资金,支持地理标志商标发展、商标海外保护、专利转化运用、知识产权贯标等项目,推动构建与企业、产业、区域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发展体系。市科技局着力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金融支持等多元科技投入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总量和增幅居全省领先水平;形成高新技术企业“进阶登高”梯队培育体系,2022年全市通过第一批、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013家,实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12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2362家,比2020年翻一番,提前一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第一个倍增目标,为知识产权发展提供研发投入和创新主体支撑。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矩阵不断完善,呈现“五个多”态势:

  一是形成多点迸发态势。2022年8月,泉州市列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晋江市列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德化县和南安市列为试点县,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一方阵中形成“1试点城市(泉州)+1示范县(晋江)+2试点县(南安和德化)”多点迸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

  二是打造多项领先指标。新增注册商标8万多件,至2022年底,全市商标有效注册量达72万件,连续三年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驰名商标累计达159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总量达1300件,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年度专利授权量达40449件,连续12年居全省第一位;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821件,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103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15.88件、3.76件,均居全省第一梯队水平。2022年7月,中国(晋江)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泉州成为全省首个和唯一同时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的城市。在版权示范创建方面,2022年,全市版权作品登记量80687件,版权作品年度登记量连续12年居全省首位;德化新秀园荣获“全国版权示范园区”称号(全省惟一),南洋艺品有限公司荣获“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

  三是取得多项优异成绩。泉州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和财政部组织的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绩效评价。在2022年福建省营商环境监测督导结果中,泉州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上获得82.33分,处于标杆档位。市市场监管局《强产兴城勇争先 知识产权助驱动》项目获第五届泉州市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特等奖”。

  四是创造多项最好记录。新增中国专利奖6项,新增福建省专利奖6项,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28家,新增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5家,新增福建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9家,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五是实现多项零的突破,华侨大学获批202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泉州高校由此实现“国字号”高层次知识产权平台零的突破,泉州也借此实现该项目的破零,2022年10月全省首例专利开放许可交易落地泉州。德化县出台了“十四五”陶瓷产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成为全省范围内以县级政府名义出台产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先行者。

  二、坚持向新探索,做好知识产权多元创新课题

  一是在全省率先建立知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形成市场化运营和风险分担模式。市市场监管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等四部门,瞄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两风险一困难”即权利失效的法律风险、价值缩水的市场风险、权利人无力偿还时变现处置上的困难,在全省率先建立和不断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安排10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金,探索对不良贷款由风险补偿金、银行、评估机构、担保公司各方分担,实现风险由“一方承担”转变为“四方托底”,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增长。据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统计数据,2022年全市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2.83亿元,有效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的资金需求。

  二是在全省首创地理标志商标质押贷款及其风险补偿试点工作,解决“两权分离”下商标质押贷款的困扰。针对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离”下,农户和涉农企业作为商标使用人无法以商标质押获得贷款的难题,市市场监管局会同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泉州办事处(以下简称泉州农信)加强协作,探索把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与使用人串联起来,经注册人审核把关后,注册人以地理标志商标所有权为农户等提供担保,再由泉州农信下辖的各农商银行、农信联社发放贷款,并纳入风险补偿金保障范围,实现风险托底。这一全省首创的试点工作,有效推动了地理标志商标的活化利用和价值转化,目前已向永春闽南水仙等12项地理标志商标合计授信2亿元,发放贷款200多万元,达到引入金融活水促进“绿(茶果蔬薯业)蓝(海洋渔业)白(德化白瓷业)”特色经济发展的良好效果。2023年3月16日,中国日报以《福建从茶树上采摘优质信贷》为题进行详细报道。

  三是在全省率先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提供资金助力。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工作为契机,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金控集团等单位,在全省率先设立总金额2亿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目前第一期基金已完成投资项目5个,投放资金8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10.18亿元,带动了匹克、宏芯科技、佰源智能等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的发展,实现“小基金做出大文章”和“小投入带动大产出”。

  四是在全省率先成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推动完善知识产权政企协同保护体系。2022年8月,泉州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正式获批成立,该联盟由具有行业与领域代表性的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等机构自愿组成,设有专家技术委员会、服务机构委员会和若干行业委员会。联盟旨在搭建线上、线下品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平台,重点开展知识产权侵权鉴定、网络侵权监测、专题研究与培训等工作,促进政府与行业、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完善知识产权政企协同保护体系。此外,2022年市“双打”办牵头拟定《知识产权侵权鉴定准则》,该团体标准填补了省内知识产权侵权鉴定领域的空白,其发布与实施有助于对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专业技术判定。

  五是探索开展商业秘密类知识产权保护。市市场监管局印发《泉州市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工作方案》,部署进一步推进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工作,至2022年底成功指导创建4个省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在全省率先制作印发《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指引》《商业秘密保护措施指引》等文件材料和宣传画册,加强商业秘密保护行政指导;加强监督执法,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列入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重点项目,加强与公安部门衔接配合,提升执法威慑力。

  三、坚持向融发力,作答知识产权融入产业发展问卷

  一是培育以专利技术为支撑的创新经济。市市场监管局综合运用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立项支持高价值专利和专利导航项目等措施,推动创新主体在核心零部件、重要原材料、优化替代品上“充实、优化、完善”专利布局。至2022年底,共引导115家企业200多项产品进行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立项支持石墨烯等10个产业规划类、运动鞋鞋底缓震技术等30个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关键技术研究等24个高价值专利项目;全年接收省局转发的涉嫌非正常专利申请筛查数据8983件,通过深入排查、严格执法、督促整改,反向倒逼市场主体加强高质量专利的布局和运用;推动泉州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纳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泉州分中心建设框架,为加速专利转化运用提供平台支撑,2022年11月8日我市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在一系列措施的撬动下,全市专利转化运用不断加速,以专利为支撑的创新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促动效应日益凸显。据统计,至2022年底已立项支持的24个高价值专利组合项目,三年来共创造销售额290.76亿元,新增税收13.22亿元。市科技局聚力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打好“技术攻关+专业对接+精细辅导+政策激励”组合拳,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市技术交易日益活跃,技术合同成交额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62%,对比2020年的4.07亿元,实现两年翻一番以上。

  二是培育以商标为支撑的品牌经济。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泉州受理窗口可以办理24项商标申请业务的“全功能”优势,强化该窗口规范化建设,为泉州及周边地区申请人搭建“申请人-窗口-商标局”的便捷办事通道,实现申请人可以“一趟不用跑”、符合条件的申请件“当天递交商标局”等优质服务。该窗口全年办件量达1394件,其中注册申请类384件;办理商标权质押登记业务申请4件,涉及质押金额0.014亿元,业务量在全国310个商标受理窗口中居中上游水平。市市场监管局以“一站(商标品牌指导站)三书(商标行政指导三书)”等为依托,引导企业加强商标创意设计、深化商标注册保护、丰富商标意蕴内涵、壮大商标族群体系、增强商标溢价能力、发挥商标纽带作用,巩固和深化泉州企业“打不垮、拆不散、抢不走”的商标品牌优势;安溪铁观音、匹克两个案例入选202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分别占全省、全国入选案例总量的1/3和1/54,数量居全省领先水平;“安踏”“九牧”“鸿星尔克”等一大批泉州商标在冬奥会、国潮等时代大潮中绽放异彩,凸显“泉州品牌版图”影响力。通过引导品牌企业和中小企业以商标为纽带进行“大手拉小手”式合作,与县域优势产业集群相适应的块状品牌经济带不断壮大。以纺织鞋服业为例,2022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工信、科技等部门,紧抓上下游企业配套协同发展,搭建产能对接平台,累计促成超百家(次)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达成商标许可使用、OEM和ODM贴牌加工等协议,新增配套产能超100亿元以上。

  三是培育以地理标志为支撑的特色经济。市市场监管局加强地理标志商标培育,2022年新增地理标志商标2件,总量达54件,完整覆盖泉州“茶、渔、果、蔬、禽、薯、手工艺品”等特色农副产品,其中海洋渔业类地理标志商标累计达16件,为建设“海上粮仓”“海上牧场”打下坚实品牌基础。如在“崇武鱼卷”地理标志商标带动下,当地从事鱼卷加工企业和家庭作坊达100多家,成功开发鱼卷、鱼粳、鱼丸等系列产品,年产量约7500多吨,产值约3亿元,已成为渔民创收的主渠道之一。深入创建“安溪铁观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带动安溪茶产业创造茶园总面积、茶叶年产量、茶业总产值、茶业受益人口、茶业从业人员和茶叶产业化程度等多项国内产茶县领先记录。据统计,安溪县现拥有茶园面积60万亩,涉茶人口超过80万人,涉茶总产值250亿元。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全力指导支持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申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该申报事项于2022年5月20日顺利通过,为泉州添加了一项“非遗”名片,“安溪铁观音”品牌攀升了新高度;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安溪县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泉州再添“非遗”世界级名片;德化梨、山格淮山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并得到国家4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四、坚持向深奋进,回应知识产权高效保护命题

  一是立足行政保护的特点,实现主动快速执法。加大侵权假冒行为打击力度,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共查处侵权假冒案件2062件。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立案查处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案件1059件,其中商标案件491件、专利案件568件;在机制建设上,市市场监管局出台《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程序》、《外观专利侵权判定指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简易程序暂行规定》等,推动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处理“繁简分流”、快处快办,全市专利侵权行政裁决和行政调解数量连续两年排名全省前二,其中专利裁决简易程序做法得到省市场监管局充分肯定并获《中国知识产权报》报道;在案件质量上,市场监管部门在巩固商标执法能力的同时,专利办案能力不断提高,鲤城区市场监管局办理的两件专利侵权行政裁决案件,于近期获得最高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的维持;在海外维权上,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商务局、市司法局、市贸促会,发布《关于加强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建设的意见》,发布第一批泉州市海外维权协助机构名单,并整合行业协会、服务机构、企业等各方优势资源,健全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体系,提升企业对纠纷的预警意识和应对处理能力。省知识产权局和省公安厅表彰市市场监管局保护科为“2022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在2022年公布的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中,泉州上升至全国第25位,居全省首位。市版权局主动靠前为我市3家“冰墩墩、雪容融”授权生产厂家服务护航,院线电影版权保护、冬奥版权集中行动受到省版权局领导表扬。2022年,市版权局被评为全国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有功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强化种业监管执法,印发《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农作物种子监督抽查的通知》文件,在市场农作物种子集中供应期间,联合市市场监管局深入鲤城、洛江、惠安、永春、安溪、德化等县(市、区),以近三年监管发现问题企业、问题品种和问题经营门店为重点对象,以杂交水稻、蔬菜为重点作物,开展春、秋季市场种子质量监督检查,抽检41个批次182份样品进行质量检测,经检测种子样品质量合格率达100%;2022年以来对检查中发现的种子标签标识不清晰、门店经营档案不齐全等问题,立案处罚5起,确保农民用种安全。泉州海关组织开展“龙腾行动2022”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重点领域风险分析研判,积极运用新一代查管系统移动识别应用,有效打击进出口侵权货物违法行为,共查获知识产权侵权货物、物品113批,查扣货物43.16万件,向公安机关通报涉嫌侵权犯罪线索6起;棐兰德知识产权代理(北京)有限公司从北京寄来“执法卫士 国门之盾”锦旗,充分认可泉州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成效。

  二是发挥司法保护的优势,形成强大震慑威力。市公安局严格按照“情报导侦”机制建设的要求,重点在排查线索、情报研判、成果转化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提高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案件的主动性、实效性。2022年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203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32人;“昆仑2022”专项行动省厅认定16起集群战役,2起部督案件、6起省督案件,3起获公安部七局贺电,其中“3.1”、“5.24”案件得到了杜航伟副部长的肯定批示。市人民检察院聚焦司法办案,强化司法保护,全市共批准逮捕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2件35人,起诉107件153人;建立“侦、诉、审衔接机制”,通过提前介入、引导侦查、量刑建议、联席会议等方式加强协作配合,如石狮市人民检察院针对一起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悍马糖”案,在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诉请被告支付十倍惩罚性赔偿金923万元,召回所售产品并在全国性新闻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获得判决支持。全市人民法院2022年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056件,同比增长60.36%,审结6841件,结案率96.95%;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353件,同比下降18.24%,审结2267件,结案率96.34%。在司法审判中,人民法院注重从严从重惩处源头侵权、恶意侵权行为,切实提高侵权违法成本;如在斐乐体育有限公司与谢清华等侵害商标权纠纷一案中,考虑到被告规模侵权、重复侵权情节,附加惩罚性因素确定300万元赔偿金额;审结的林某与杨某商标权权属纠纷案获评2021年全省人民法院十大精品文书、2022年全市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一等奖;两篇案例获得首届全省人民法院系统2022年度优秀案例优秀奖。在构建“立体化”知识产权审判体系方面: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正式批复设立泉州知识产权法庭,管辖泉州市范围内的技术类等相关知识产权案件,泉州成为全省第三个成立知识产权法庭的城市;同时,洛江、泉港、晋江、石狮、南安和德化共6个基层人民法院获准管辖部分知识产权一审案件,全市“1+6”的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基本建立,进一步优化管辖布局,方便当事人举证、降低维权成本。泉州知识产权法庭围绕构建“五位一体”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充分发挥技术调查官、技术咨询专家、专家陪审员的专业特长,结合技术委托鉴定、专家辅助人等制度,有效解决诉讼中的技术事实查明问题,促进审判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三是瞄准网络保护的难点,深化制度型解决方案。针对网络上商标侵权假冒者“数量多、分布广、转移藏匿快”的难点问题,市市场监管局在历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政企协作、部门联动、行政司法有效衔接的保护格局:一是升级建设“泉州知识产权网络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和技术,加强泉州知名品牌的数据管理、宣传展示、在线监测、打假维权等工作。二是不断健全“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六方协作机制”,指导泉州品牌企业入盟阿里巴巴集团“可信唯一认证投诉渠道”,享受阿里巴巴集团诚信投诉优先待遇,已先后指导3批共27家企业入盟,助力企业快速维权;三是设立“知识产权网络保护监测室”,指导泉州品牌企业派员参与监测,支持企业运用该监测系统发现网络侵权线索、及时有效进行存证,积极协助企业开展跨区域打假维权。该监测系统运行至今,已协助安踏等知名企业实施跨区域打假维权200多例,涉案金额超2亿元,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5000万元。2022年以来,共协助鸿星尔克、特步、匹克等泉州品牌企业下架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上涉嫌侵权信息45360条。

  五、坚持向全拓展,夯实知识产权各项基础工作

  一是强化人才培育。以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技术跃升需求为导向,积极培育专利代理人才,为产业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对企业在职人员在泉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新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00元;已有专利代理师资格又新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一次性奖励3000元;2022年共发放18.4万元奖励37名专利代理师。截止2022年底全市共有专利代理师100多名,专利代理行业从业人员达600多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6人。为提升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高度,市人社局会同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将知识产权等领域紧缺急需人才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认定体系,鼓励创新主体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激励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提供优质服务。目前,全市知识产权领域高层次人才共198人,分布在第三至第五层次,分别为56人、44人、98人。

  二是提升服务水平。为帮助创新主体解决技术研发成果申请专利周期长、授权慢等“堵点”问题,市市场监管局全力推进全省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保护中心)建设,面向泉州智能制造和半导体产业,开展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和运用促进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为企业打造专利授权“快车道”。2022年保护中心新增备案企事业单位315家,累计备案创新主体568家,覆盖全市13个县(市、区);接收专利预审案件628件、受理557件,经保护中心预审合格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平均授权周期分别缩短至52.8天、13.2天、9.8天,授权率分别提高到84.5%、100%和100%,发明专利授权率、授权周期较普通渠道分别提升60%以上、缩短90%以上。2022年保护中心还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建设及其实施路径研究》项目被列入2022年度省市场监管局重点科研项目。

  三是强化舆论宣传。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人民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泉州海关等部门,发挥各自条线资源优势,开展了召开新闻发布会、制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等一系列富有特色和亮点的宣传工作。市市场监管局强化知识产权宣传,讲好泉州知识产权发展“故事”,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在中国网、中国日报、人民日报APP、中国经济网、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网海峡频道、福建日报等国家级和省级媒体刊发专题报道30多篇;其中福建日报就先后4次专题报道,2022年5月25日福建日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出《搭乘商标“快车”,泉州制造走更远》,该报道稿和2022年10月27日福建日报《全球运动鞋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前十  泉州企业首占半数》,均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全文转载;央广网先后刊发2次专题报道,介绍泉州强化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和优势产业专利培育发展工作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