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正式印发。
一、背景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打造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新征程中续写人社篇章。
依据《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福建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制定本专项规划。本规划重点阐述“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是“十四五”时期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二、发展目标
(一)促进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容量不断扩大,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就业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劳动者技能素质持续提高,结构性就业矛盾持续缓解,重点产业、重点群体稳岗就业保持稳定。“十四五”时期,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其中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5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二)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更加健全。认真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建立更高质量工伤保障制度体系。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持续加强。“十四五”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8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48万人。
(三)人才队伍素质更高更契合产业实际。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人才优先,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人才工作由服务支撑产业向引领产业发展升级,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氛围更加浓厚,人才的贡献和价值备受尊重,引得进、留得住、过得好的“人才港湾”加快成为泉州引才的“金字招牌”。“十四五”末,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总量力争分别达100万人、56万人、3万人。
(四)人事制度改革更加深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事业单位聘用、岗位管理、职称制度、公开招聘等制度更加完善,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事管理制度。人事考试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规范和监督表彰奖励活动,营造尊崇榜样、争做先锋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收入分配秩序更加规范有序。工资收入分配体系更加优化,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更加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
(六)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仲裁结案率分别达60%、90%,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不低于96%,农民工工资支付有效保障。
(七)人社系统能力建设更加全面。人社公共服务制度和标准体系全面建立,智慧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社会保障卡发行应用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保经办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让群众享受更加规范、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十四五”末,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787万人,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达68%。
三、工作重点
(一)针对招工引工难题,提出“破解结构性缺工问题,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重点突出“一个导向”,做足“两个量”。“一个导向”就是贯彻中央和省、市《规划建议》提出的“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的要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和产业、财政、货币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两个量”:一个是扩大就业容量。针对我市民营经济“五分天下有其四”
(二)针对企业参保扩面还有空间问题,提出“强化兜底功能,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重点突出两个方面:一是顺应老龄人口增多的实际,提出构建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
(三)针对制造业等重点产业紧缺急需人才需求,提出“纵深推进‘港湾计划’,壮大契合泉州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着力构建“金字塔”型人才支撑体系,重点突出两个方面:一是做强领军人才“塔尖”。积极呼应泉州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提出不盲目追求引进高精尖人才,借助实施人才“港湾计划”,提出更注重立足我市民营企业产业链创新链,引进重大项目、关键技术、重点产业、“卡脖子”
(四)针对人事制度改革,提出“稳步推进改革,提高人事管理科学化水平”。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出按照国家和省上部署推行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提出依托省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平台推动人事管理、工资、社保等办事环节“一件事”
(五)针对居民收入有待进一步提升问题,提出“聚力居民增收,优化工资收入分配格局”。重点抓好居民增收、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认真贯彻省委、市委关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部署要求,延续实施促进居民增收行动计划,实施城镇职工、农村居民、高级人才、困难群体“四大群体”增收计划,推进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四项收入”提升行动。
(六)针对产业转型升级、新业态发展对协调劳动关系提出新挑战,提出“坚持标本兼治,合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把“十三五”总结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写进《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巩固提升这些成果,主要包括巩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成果、“3+5”根治欠薪工作机制、劳动人事争议“五级联调”工作体系,通过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并抓好落实,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针对新就业形态,提出加快落实《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建立完善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
(七)针对人社领域营商环境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提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人社服务和行风建设水平”。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的部署,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十四五”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