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谁是泉州第一代海神呢?位于九日山下的昭惠庙供奉着我国东南沿海第一代海神通远王。
通远王,又名“乐山王”,相传为在唐朝时隐居于南安与永春交界处的乐山上的老隐士李元溥。据记载,他曾入朝为官,为避“安史之乱”而弃官隐居乐山,善良的他不仅常为山民采药治病,义务教授山民子弟识文断字,而且常在路边为路人免费提供粥饭茶水,甚至安顿无处歇脚的旅人住在他的草庐之中,因而贤名远播。一日,他“闻空中有乐声,白日升天”,山中居民感念他的仁德,奉其为山神。
唐咸通年间,九日山下的延福寺重修期间,住持派僧人四处寻找能充当大殿梁柱的巨木。有僧慕名前往乐山,当夜便梦遇一位白衣叟,自称姓李,隐居此山,欲助其重修大殿,让他速回寺中,巨木不日便会运到。僧人回到寺中,才将经过讲完,便见寺前的金溪溪水暴涨,数根巨木在寺前徘徊不去,正好足够重修大殿。寺庙为感念这位山神的帮助,特在大殿旁建祠供奉他的神像,于是有了“乐山白衣叟”掌管水运,能保航行平安的说法。
通远王作为东南沿海第一代海神,百姓们相信他不仅保佑风信准时,而且还能镇海造桥。北宋皇佑五年,泉州知府蔡襄造洛阳桥,因为洛阳江水波涛汹涌,深不可测。所以在海边建了昭惠庙,迎九日山昭惠庙通远王的香火来此奉祀,借海神通远王来镇海造桥,于是洛阳桥昭惠庙的香火延续至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