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上午,位于清源山景区千手岩主出入口势至岩西北侧的欧阳书院正式对外开放!
“刺桐城外读书台”
欧阳书院正式投入日常运营是响应市委市政府有关“恢复、建设、活化”书院要求以及《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古代书院复兴复建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挖掘和传播书院文化。同时,为贯彻落实2021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重点工作部署,增设清新福建大众茶馆进景区,依托清源山5A级景区的独特资源优势,清源山欧阳书院“大众茶馆”,环境优雅,价格亲民,是市民、游客品茶、话仙的好去处。
宋、元、明时期,欧阳书院、泉山书院、小山书院、石井书院并称当时泉州四大书院。欧阳书院的复建是古代书院精神的一种继承和发扬,有利于深入挖掘并传播泉州历史悠久的书院文化。
欧阳书院的前世今生
从唐中叶开始,就有著名诗人欧阳詹,偕同林藻、林蕴在现今清源山的赐恩岩一带读书,据说还有石头可以濡墨,称“石砚”,还有室如瓦窑。明嘉靖年间(1522-1566)欧阳詹裔孙泉州卫指挥佥事欧阳深为不使先祖明迹荒废,捐资重建。据嘉靖11年(1532)进士陈让《嗣修欧阳书院室记》记载,欧阳深“伐木陶土,拓旧址而新之,考极相方以完其美。中为欧阳子读书堂,西辟小轩,南北其户,任风月云烟以往来,东巨石援山而横出者二,如承露仙掌,浮以飞亭。……轩之西矮屋数间,辟东牗以迎朝曦。牗东石如崖,门由已入北室,奥然小区,可以居休观妙。室右巨石如立蛙,前仰后俯,偻以立,可坐数十人,固栖玄之秘也。”万历年间(1573-1620)欧阳深之子、广西按察副使欧阳模再次重建,称“欧阳书院”。因书院建于市外,故有“刺桐城外读书台”之雅称。
位于泉州清源山虎岩(又名大休岩),唐代泉州名人欧阳詹、林蕴、林藻曾在此读书。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建室祀欧阳詹。嘉靖(1522~1566年)、万历(1573~1620年)间,欧阳詹的裔孙欧阳深及其子欧阳模先后重建,称欧阳书院,礼部尚书黄凤翔题写对联,刻石嵌于壁,户部主事李开芳写"高山仰止"刻于岩前。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欧阳詹的裔孙欧阳芳馨再次修葺,中为读书堂,西辟小轩;轩西有矮屋数间,北室称观妙室;室的右边有石堂,可坐数十人;轩东有二巨石横出,上建飞亭。元代释大圭、明代何乔远等在这里也有题咏。已无堂屋,石刻尚存。
不得不提的“欧阳詹”
欧阳詹 ,字行周,晋江潘湖人。后随母亲到南安高盖山(今属诗山)读书,又迁居泉州城内(今西街甲第巷)。唐贞元八年(792年)与韩愈等名仕同登进士,列第二名,时人称“龙虎榜”,为泉州历史上第一个进士,也是福建省首位“甲第”进士。宋朝朱熹题联曰:“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任国子监四门助教,离世时年仅45岁。唐文学大家韩愈为作《欧阳生哀辞》宋大文豪欧阳修为其作传。学者称为“欧阳四门先生”。欧阳詹少年时和林藻、林蕴等友善,曾在清源山莲花峰、龟山岩、虎岩等地方读书、交友、探讨学问。后来这些地方均成为文物胜迹,称为欧阳洞、欧阳石室或欧阳书院,欧阳读书台。著有《欧阳行周集》10卷。声名远播,影响至今。
再现昔日“刺桐城外读书台”
根据《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古代书院复建复兴工作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由泉州文旅集团权属一级企业福建清源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对欧阳书院的复建改/造、建设和活化工作,进一步挖掘书院文化价值,助力泉州书院文化推广,完善景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创新呈现“合理布局”
复建后的欧阳书院分为室内室外两个区域。
室内规划分区主要包括欧阳书室(核心讲学区):用于书法体验、研学课程、专题讲座等功能;山海奇会(笔会区):书法体验、会客、休憩、非遗文化展示;藏书区:用于图书收藏、阅读; 修书室(茶室):修书、会客、展览等功能;综合服务台:用于文创产品、服务咨询、储物、物料管理、宣传陈列、办公等功能;
而室外规划分区则包括欧阳书场:满足户外活动、主题互动等功能;山灵之蕴(室外围坐读书区):可举行小规模的读书活动及游客小憩。
合理的室内外的功能分区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休闲研学之地和文化展示空间。
“多业态“经营发展方向
复建后的书院不仅具备古代书院的教学研究、图书收藏等传统功能,并且可以延伸拓展为研学实践基地(清源山研学课程体系及泉州22世遗点课程)、文化交流、团建培训活动场所等多种领域及形式。
同时,欧阳书院将在大众茶馆、公益类活动、文创销售、活动举办承接、研学课堂、新华书店阅读空间等日常经营方面共同发力。
未来,欧阳书院将依托清源山景区,在推广泉州书院文化、研学旅游产品开发、传统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多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与作用,进一步构建新型研学、文学空间,品读清源山多元文化魅力。
来源:泉州政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