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教育 > 义务教育
德化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来源:德化县教育局 2020-12-15 16:45 阅读人数:1

  我县根据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教督〔2017〕6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德化县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狠抓相关评估指标短板,推动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巩固提升。

  一、主要成效

  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做到财政预算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发展规划教育项目优先安排、人事招录教育用人优先补充、工资改革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民生实事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紧紧抓住办学条件、教师资源以及教育质量等重点环节,稳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针对95%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集中在城关,其中很大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将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中之重,采取“志愿+电脑派位”的办法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享受“同城待遇”。通过扩建校舍与创新机制相结合,确保1.9万多名随迁子女全部在城区公办学校就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与评估,实施小学“强基工程”和初中“壮腰工程”,培育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校7所,获评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16所、创建率60%。实施“小片区管理”模式的做法和经验,入选《中国教师报》全国区域教育创新发展五个“义教均衡”典型案例。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县委、县政府把教育项目纳入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和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十三五”期间计划投入15亿元建设32个教育项目中,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万多个,城区学校“大校额”、“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缓解。目前已全部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进一步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设施,保障农村教学点基本办学需要,全县所有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省颁标准。采取招聘编内教师和编制外合同教师相结合的模式补充新教师,近三年共招聘编内教师220人,编外合同制教师210人,调进教师40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缓解了部分学科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

  (二)保障程度持续强化。县委、县政府积极构建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中,遵从群众意愿与选择,坚持“即使只有一个学生,学校也要保留,孩子也要教好”原则,目前有学生的农村学校均得到保留。我县在“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配置标准统一”基础上,各项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学校倾斜。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持平。实行义务教育教师、校长在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中心小学与完全小学(教学点)之间的合理流动,每年流动人数均达到应交流人数的10%以上。

  (三)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9.1%,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9.5%。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制定实施中小学管理章程,开展学校工作思路交流和亮点展示评估,扩大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建立中小学校长绩效考评机制,考评结果作为校长绩效奖励、交流任用等的重要依据,不断提升校长管理水平和学校办学成效。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应用,培育建设一批中小学和中职学校信息化学校,其中尚思小学、德化职校、一中鹏祥分校等3所学校创建市级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德化六中、一中鹏祥分校、第二实验小学等3所学校被列为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验学校。开展“德化县第三届名班主任”评选活动,评选名班主任50名,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奖励。扎实推进“上有质量的课”活动,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研究和改进中小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方式,教学质量采用“全面监测,随机抽查”方法,真正使“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减负”效果明显。

  三、差异系数测算

  据测算,2020年我县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为0.391,小于0.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为0.445,小于0.45,均达到国家标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