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教育 > 高等教育
泉州:一家三代奉献高校讲台 传承良好家风
来源:泉州晚报 2021-09-12 08:23 阅读人数:1

  荣誉的背后是两家人良好家风的传承。

  近日,2021年度泉州市“教育世家”名单公布,曾路一家名列其中。61岁的曾路与妻子杨幸是华侨大学校园里令人艳羡的教师伉俪,一家三代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而曾路的岳父一家早在2000年就被评为“教育世家”,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两家人良好家风的传承。

   

曾路(左一)一家合影

  从东北回老家 支持华大复办

  “从我父母,到我和我爱人,再到我的孩子,三代教龄加起来151年。”谈起自己的家庭,曾路颇感自豪。

  曾路从吉林大学毕业后便到华侨大学任教,至今已经整整39年,现任华侨大学副校长。他的父亲曾景春出生于1932年,中学时代就参加地下党工作,从东北师大毕业后留校任教。到了1981年,恰逢华侨大学复办,学校到全国各地招聘教师,曾景春一心想着要回福建老家,便举家回到了泉州,一直在华侨大学物理系任教并任系主任,直至1992年离休。曾路的母亲宋秀芬出生于1937年,是长春人,早年是小学教师,后担任华侨大学境外生预科班教师。

  出身在这样的教师家庭,曾路从小就对教师有着深深的热爱。母亲早年教小学时,他还没上学,就经常跟着母亲去教室,坐在最后一排听课。在他的记忆里,父母总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循循善诱,关爱有加。一些学生放学后,经常到他家玩。“父母亲如今八、九十岁高龄,每年都有学生给他们过生日,逢年过节还会到家里看望。”

  曾路的妻子杨幸毕业于华侨大学,留校工作,而他们的女儿曾涵在厦门华夏学院工作也有六七年了。“女儿读完文学硕士,很喜欢高校的氛围,所以自己选择了这份职业。”曾路说,一家三代从教是源于家人对教育独特的情感。

  两家共享心得  传承教育理念

  曾路的岳父杨翔翔18岁远赴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动力机械制造,毕业后留校当助教,上世纪60年代参与华侨大学化工系的筹办,曾任华侨大学副校长。岳母在东华大学任教后调入华侨大学,一家三代从教,大半时光都扑在了教育工作上。如今,他们家在泉州市区后城街的旧宅前厅中央,仍悬挂着2000年获颁的“教育世家”牌匾。

  两家人对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四位老人不时对曾路和其他晚辈们聊起多年来总结出来的教育心得,“老师要一心一意对学生,不仅只是知识的传授,你的职责更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人。”

  在老一辈的影响下,曾路成为他们教育理念的践行者。回想起刚当上大学教师的那段时光,他印象深刻。“那年我22岁,为了上第一堂习题课,我买了一个小黑板,提前一周在家练习板书,练习控制讲课时间和节奏,练习内容安排。”当时关注的虽然只是“术”的层面,但态度已经形成了。

  “我坚信,一个人的不断成长是源于他的目标清晰和他的自信。”30多年从教经历,让他有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他对待学生都是以鼓励为主,“只要用心,你一定可以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他说,以前讲课时,经常会拿一些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如果讲得好便予以鼓励,如果讲错了也要肯定学生的勇气或者思维的方式。“有些孩子要是能被肯定一次,对他成长的影响都是终身的。”

  “很多时候和学生说的话我早已不记得了,多年后,每当在校友会中,学生交流时说起这些话对他们的影响时,我都特别感动,发现默默的付出都反馈在学生的成长中。”他认为,一个教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更应来自他培养的学生的成长和成就。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