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省级非遗项目你了解吗?
来源:泉州晚报 2022-02-15 17:05 阅读人数:1

  日前,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泉州市新增29项省级文化瑰宝。

   

  掷铙钹汲取了多种艺术表演形式

   

  蓝田张氏毛笔纯手工制作,工艺复杂

   

  闹厅没有演唱形式,以打击乐、吹奏乐、管弦乐相互交替进行

  日前,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泉州市新增29项省级文化瑰宝。什么是永春闹厅?什么是掷铙钹?张氏毛笔制作技艺又有何独特之处?非遗项目公布后,不少市民对入选的部分项目十分好奇,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个项目的相关负责人。

  掷铙钹 带杂耍性质的民俗表演

  掷铙钹主要分布在南安、石狮、安溪等泉州地区,以及厦漳、潮汕、台湾等闽南语系区域。泉州地处东南沿海,唐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东方大港,形成了多元文化,这为该项民俗艺术活动提供了必要和必然的先天优越条件。泉州掷铙钹发源于唐文宗时期,后随着历史变迁,中原移民南迁,中原文化逐步与泉州当地民间信仰相融合,掷铙钹发展成为一项带有杂耍性质的民俗表演项目。

  泉州掷铙钹由男性来完成,动作刚健有力,技术性强,表演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由于体力消耗大,表演时通常由两人轮流进行。除了开头的“请钹”“推山”“击擦钹”“右轮钹”“抛钹”和结尾的“直如送”“诱包子”等固定程序外,表演者可随意选择动作或即兴表演。

  泉州掷铙钹历史悠久,对宗教世俗化演化和民间传播历史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同时又是闽南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起源于闽南宗教民俗“做功德”的“普施”法事活动,在长期演化过程中,汲取了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增加了可看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在闽南一带深受民众欢迎。

  永春闹厅 闽南文化的活化石

  永春闹厅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浓郁乡土特色的合奏音乐。闹厅,就是热闹厅堂,唐宋以来,永春宗教兴盛,庙宇祠堂兴建甚多,每逢庆祀之时,皆有音乐助乐,永春闹厅便得到迅速发展。据民间艺人相传,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永春的“郎君会”,民间鼓乐手、宗教音乐手,经常与南音乐师、乐手以艺会友,切磋技艺。清末年间,艺人将鼓乐的闹厅与南音的“八音”精华结合起来,组编成新的闹厅,一直延续至今。闹厅演奏的音乐都离不开南音的曲牌,是研究南音和闽台民间弹弦音乐及其艺术活动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闹厅没有演唱形式,而以打击乐、吹奏乐、管弦乐相互交替进行,由三大乐段组成。开头是洪亮激昂的吹打乐,中间是婉转悠扬的管弦乐,结尾是各种乐器齐鸣的合奏乐,各个转折部分使用打击乐按不同“锣鼓经”连缀。2005年开始,永春闹厅连续五次荣获泉州市民间音乐邀请赛一等奖。

  毛笔制作技艺(张氏) 闽南优秀传统手工制作精品

  安溪县蓝田华际张氏族史记载,自明嘉靖五十二年 (1573年),第十三世张勝育起就开始制作毛笔。蓝田张氏毛笔选料考究,是闽南优秀传统手工制作精品。毛笔制作技艺2010年列入第三批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张才枝被评为泉州市毛笔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到二十世纪初,全村有半数多的人会制作毛笔,并以此为生,张氏毛笔制作技艺在家族中代代传承。第二十九世传人张才枝于1990年在蓝田华磜村开办了文益制笔厂,1995年在安溪凤城镇开办了文益笔庄。蓝田张氏毛笔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其族人更是在台湾开办了“新文益笔庄”,将张氏制笔技艺推广到更远的地方。

  蓝田张氏毛笔由纯手工制作,工艺复杂。一支毛笔,从原料进口到成品,一般需要经过设计、选料、配料、拔毛等十二道大工序,从中又可细分为一百二十多道小工序。制作出来的毛笔笔锋尖锐、整齐,较好地显示出“尖、齐、圆、健”传统毛笔工艺特点。不同品种的毛笔,所用材料种类不同,工序多少也不同。张氏毛笔制作技艺历史久远,对考究福建书法历史和福建毛笔制作历史,有重大深远的意义。毛笔作为文房四宝之首,书法的好坏与毛笔的特性,有着巨大的关系,张氏毛笔精湛的制作技艺,得到泉州书画界的普遍认可,颇具文化艺术研究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