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中国八千载舟船世界 “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探营
来源:泉州晚报 2021-08-17 11:34 阅读人数:1

  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分为江河船展厅和海船展厅,由中国舟船的起源与形成、千姿百态的江河舟船、中国造船技术的重大发明、海船与航海活动、船上的船民生活、历代战船大观等六部分组成。

各个时代的出使船船模


渔船展柜展出不同时代、水域的渔船船模。


汉代木板船及桃舟船模


黄河上作为渡河之用的羊皮筏


展示不同船型舵的区别(黄宝阳 摄)


背景充满水乡韵味(黄宝阳 摄)


按名画《洛神赋》中画舫制作的船模


摇撸体验区,小朋友们体验船前行的原理。(黄宝阳 摄)

第二站

“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

地点: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二楼东西两个展厅

开放时间:9:00-17:00,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从古至今,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步伐从未停止,为了征服江河湖海,各种各样的舟船应运而生。

中国作为世界上造船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船型,“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讲述的就是这个东方海洋大国舟船历史的动人故事。从人类的舟船起源,到中国历代各水域的著名舟船模型、历代战船、古代使节的出国使船、华丽的游船等,包括古代造船、航海技术的重大发明、渔民生活等,都一一呈现。

同“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展示馆一样,“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亦通过灵活多样的展示形式、特别设计的展览视觉与空间装置,力图从视觉、听觉、触觉上拉近和唤起观众对中国舟船世界的共识与共鸣。

本报记者邀请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副馆长林瀚,带广大市民游客徜徉在这个浩瀚无穷的舟船时空中,领略我国古代悠久辉煌的舟船文化。

泉州网8月17日讯 (记者 黄宝阳/文 段友鱼/图(除署名外))

近200件木帆船模型 大部分已成绝版

“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分为江河船展厅和海船展厅,由中国舟船的起源与形成、千姿百态的江河舟船、中国造船技术的重大发明、海船与航海活动、船上的船民生活、历代战船大观等六部分组成。一走进陈列馆,一艘艘形状各异、或精致或古朴的船模便映入眼帘,陈列馆中共展出160多种船模,“这些船模,大多制作于上世纪90年代,是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和优秀造船老师傅共同努力的结晶,凝聚着老一辈泉州海交馆人的汗水和执着,其中大部分已为绝版。”林瀚说。该专题陈列作为国内首个反映中国传统舟船文明的展览,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东方海洋大国舟船历史的动人故事,以及象征着舟船文明成就和启示人类走向海洋的永恒主题。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曾领先世界,为了更好地呈现中国木帆船的独特成就和对人类造船技术发展的伟大贡献,1993年,泉州海交馆与中国海交史研究会共同成立了“中国古船模型研制中心”,组织聘请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优秀的造船老师傅担任客座研究员,拟订了200种中国历代著名船型的研制方案,启动了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古代木帆船科学复原工程。

经过8年的努力,共完成了156种船型的复制工作,其中包括郑和下西洋船队、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舰队、《清明上河图》的汴河船、长江流域的各式平底船、大福船与东南沿海的尖底海船等。“专家学者根据古代画卷、文献记载或考古出土物,还原构筑古代船舶的样式,然后由有经验的造船老师傅手工制作,双方共同探讨、强强联合,尽可能按历史原貌复原古代船舶的样式。”林瀚介绍说,这些船模均严格依照真船的形状、结构、色彩,甚至内饰部件,按比例缩小制作而成,很多都是造船师父按照传统工艺手工制作,非常珍贵。

时光荏苒,当年参与船舶复原的专家学者、造船老师傅,不少已离世,因此,这些船模不少都堪称绝版。幸运的是,通过此次抢救性的复原工程,广大市民游客有机会在该馆欣赏到这些珍贵的船模。

特色实船与“切件船” 多维度立体展现

为了满足参访者对船舶更深入了解的期待,除了复原、收集大批精巧的船模,多年来,泉州海交馆还不断从全国各地征集独具特色的实船,此次共挑选展出12种。同时,还将船体“切开”,专门订制了一批展示船舶内部构件及运行原理的半成品船模。

此次展出的实船,有独木舟、黄河羊皮筏子、绍兴乌篷船、采莲船等近20艘,其中不少少数民族船舶极富特色,如台湾的雅美族制造的雅美船,色彩、花纹明艳,船上画有太阳、眼睛图案,船头和船尾还插着羽毛。此外,云南泸沽湖摩梭族走婚用的独木舟,内蒙古赫哲族使用的桦皮船等也极富民族特色。

除了船模和实船,此次还展出了许多“半成品”船模,有的只是船的某个构件,如各种船型的帆、尾舵等。“筹备过程中,我们多方向游客和市民征求意见,对于古代船舶,大家更感兴趣的是什么?哪些内容想要了解得更深入?我们得到的反馈是,希望更深入了解船的内部构造和运行原理。”考虑到仅有整船的船模、实船及体现内部构造的图片,参访者很难有直观的了解,他们便希望能将船“解开”,“解剖”给参访者看。通过“横切”“侧切”、解构等方式制成图纸,然后找来有经验的造船师傅制作。

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船的精巧不只有优美的型与线,还有隐藏在船体中的各项小技艺,从大大小小的船体构件可一窥中国船舶的机巧与匠心。仅尾舵就有平衡舵、升降舵、开孔舵等,它们都在哪些水域使用、运作原理是怎样的,小模型能清楚地展示给你看;沙船、福船、广船等不同船舶样式帆的形状不一样,从北到南,帆的弧度按一定的规律不断变化,什么规律,等待你现场的观察和总结……舟船的奥秘,在这里逐一被揭示。

设计匠心独具 小空间呈现大视野

“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前身是泉州海交馆船模陈列馆,于2001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此次提升改造,不仅增加了相关的知识点,而且采用“小空间大视野、小船模大格局、小细节大智慧”的设计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展示形式、特别设计的展览视觉与空间装置,打造出一幅大气磅礴的“中国舟船世界”画卷。

除了对部分早期的船模进行修正提升、使用大型展柜更好地保护船模展品等做法,此次还及时补充了近20年的考古成果中关于舟船部分的内容,包括一些早期的影像资料等,如2002年跨湖桥文化遗址发现的距今8000—7000年的独木舟及相关遗迹的介绍。

在设计语言符号选择上,该馆以船体材料、江河海洋的色彩、航线、船体结构等元素作为设计原型并加以艺术化提升,为原本静态的陈列注入了许多生动的场景,且有效拓展了时空视觉。一进入江河船展厅,序厅墙上的墙赏由铁艺制作的小纸船组成,营造出百舸争流的感觉。而在绍兴乌篷船和采莲船区域,用多种材料营造出富有江南古韵的背景,采莲船后用铁艺做了朵朵金色的莲花,乌篷船后的墙面绘上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水面采用铁艺制作,灯光下显现出波光粼粼的视觉效果,天空则使用有色的灯膜,十分逼真,亮度还可以调节,营造出或明或暗的效果。

通古今多文化融合 浓缩数千载舟船史

此次提升后重新开放的陈列馆,将舟船文化、海洋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元素融入展陈空间,横跨8000多载的漫长时光及960万平方米的广博土地,将中国灿烂辉煌的舟船发展史娓娓道来。

在江河船展厅,你可以了解船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历程,从最早的舟船形式——腰舟、独木舟、竹筏等,到真正意义上的船只——木板船;可以欣赏到桦皮船、雅美船等少数民族船舶,还可欣赏到浮箱式木船、歪屁股船、漕船、乌篷船、沙船等黄河、长江流域富于地域色彩的船型。

中国造船技术的演进,也催生了许多豪华的游船,如名画《洛神赋》里的画舫。在这里可欣赏到根据画卷比例进行还原的精致的龙舟和凤舟,其中龙舟便是隋炀帝下扬州时候乘坐的。

中国的木帆船,曾驰骋远洋,联通世界。在海船展厅,根据用途,分为渔船、商船、出使船、战船等几大类。既有船舱内供奉妈祖的福州杉船,也有中国船舶的代表作——泉州制作的水密隔舱福船。1974年,泉州后渚港出土的泉州湾宋代沉船,揭开了中国悠久的造船历史,轰动了世界,它的水密隔舱、多层板结构等,都遥遥领先于世界,元朝时,马可·波罗正是搭乘着拥有水密隔舱技术的刺桐海舶,护送阔阔真公主出使远嫁波斯的。

充分展现大国气度和财力的出使船,是中国驶向异域他国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在选材、船体、设施和装饰方面,都尽可能用同时代下最好的技术与材料,因此,显得十分庄重华丽。秦时有徐福载着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宋时有徐兢乘坐华丽的使船出使高丽,郑和七下西洋的出使船队,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汇聚了中国最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堪称古代世界最大的海上探险。

与普通的商船、游船、出使船相比,战船更加注重坚固、机动和威慑力,充满智慧的古人在历代的战争中,发明了许多富有战斗力的特色战船。以外形和色彩迷惑人的有赤龙舟,头尾都设有舵的两头船,进可攻退可守,可灵活依据战场处境行驶;连环舟解环后,载有火器的船头部分钉住敌船,船体后部便可迅速脱离,就像壁虎“断尾”;有诱敌深入的无底船,六十六桨的急行船快渡……战船中的代表,要属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船队,由多种形态的船只组成,有中军船、鸟船、赶缯船等。

除了讲船,陈列馆还讲述了创造中国舟船历史的人和故事。中国舟船世界宏伟、史诗般的叙述背后,是万千平凡、智慧与勤劳的工匠和船师,还有许多以舟船谋生的普通百姓,他们在船上是如何生活,用什么工具、在哪里造船,渔村的生活场景、“送王船”信俗等,都通过实物结合图片、影像等方式一一展示。

巧用多媒体手段 让展陈更“好看”

除了设计和展陈语言的创新运用,该馆还广泛运用多媒体手段,并结合不同时代舟船影像作为影视展示资料,力图从视觉、听觉上拉近和唤起观众对中国舟船世界的共识与共鸣。其中,开封汴河漕运及郑和下西洋船队两个场景的多媒体再现,十分精彩。

为了精准地再现汴河繁忙的漕运景象,泉州海交馆工作人员与设计人员在《清明上河图》高清图的基础上,巧妙运用声光电进行二次创作。他们用投影仪将画面从内向外投影,将图中的几艘漕船、客船等进行提取,制成动态影像沿着汴河行驶。漕船吃水浅,为了减轻重量,它们大多采用薄薄的可活动的拱形舱,以便于存储和搬运粮食,船过虹桥时,水手要将船上的人字桅放倒,用篙撑着桥让船游过去。当灯光投到哪艘船,相对应的船模就显现出来,加以具体展示,动态影像配以解说,十分直观,令人赞叹。海船厅的郑和下西洋船队,也采取类似的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营造出浩浩荡荡、蔚为大观的出使船队。这两个视频都每半个小时播放一次,进馆参观的朋友们可别错过了。

不同时代的舟船及其使用水域、行驶方法不同,为了让参访者有更直观的了解,工作人员或制作或寻访从清代至今的影像资料在旁配套播放,其中不少影像资料十分珍贵,记录的场景早已消逝。如介绍长江流域的船舶时,播放的是泉州海交馆上世纪90年代初请制作公司到长江边录制的纤夫边拉纤边喊号子的影像,如今这样的场景再也找不到了;在独木舟实船旁循环播放的卡通影片,是泉州海交馆的工作人员制作的,通过卡通语言呈现早期船舶的发展历程,展示人类对江河海洋的探索过程;介绍泉州制作的水密隔舱福船时,播放的纪录片是1974年泉州湾宋船的发掘过程,船上装载哪些货物、发掘细节等,一目了然;介绍到舟山进行捕捞作业的闽南地区钓艚时,播放的是上世纪60年代《新闻联播》舟山捕捞白带鱼的画面……

同时,为了增强互动感,泉州海交馆还根据古代舟船及航海的相关知识,如牵星板、测深锤等,开发设计了4款互动游戏,既能玩游戏又能长知识,深受小朋友们喜爱。同时,在桨和橹知识区域,还设置了摇橹体验区,小朋友们可以上船摇一摇桨和橹,感受它们的工作原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