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十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泉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05-17 11:47 阅读人数:1

   为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具有泉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印发《落实市委和市政府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实施方案》。

   

  十项重点工作如下——

  PART.01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

  Grain-production

  目标任务

  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0.4万亩、产量50.5万吨。完成2021年度立项高标准农田建设15.8万亩,启动建设新下达高标准农田9万亩。完成山垅田复耕种粮1500亩以上。

  具体措施

  1.压紧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完善考核机制,及时按季节、分品种把省下达生产任务分解到县、到乡镇、到村、到地。

  2.认真落实省、市政府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九条措施。支持种植双季稻,扶持发展设施蔬菜大棚轮作水稻,引导利用幼龄果园、边角地等间作套种旱粮。

  3.完善粮食生产激励政策。加强粮食生产“五新”技术示范推广,建立示范片12个以上,对粮食生产工作成效显著的乡镇、村居进行奖补,开展种粮大户等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持续开展水稻、马铃薯种植保险和水稻叠加保险。

  4.加快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确保6月底前完成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工作,10月底前建设项目开工率100%;2021年立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2月底前完成。

  5.继续开展撂荒山垅田复耕种粮项目。全年完成复耕面积1500亩以上。加快推进撂荒地统筹利用。

  6.实施地力提升工程,推广有机肥替代、绿肥种植、测土配方施肥。

  7.开展农田连片整治示范工作。

  PART.02

  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

  Agricultural Supply

  目标任务

  确保年末生猪存栏86万头,全年出栏155万头。新(改、扩)建1-2个10万羽以上的设施蛋鸡养殖基地和5万只(头)牛羊兔等特色养殖项目。加大市区周边叶菜类生产,确保年产量达100万吨以上,新建蔬菜设施大棚2000亩以上。

  具体措施

  1.坚持生猪生产月调度机制,督导各地持续推进生猪补栏增养。建设8家新(改、扩)建存栏5000头以上现代化养猪场,完成投资3.7亿元。

  2.加快永春蓬壶镇、石狮市、南安市、泉港区等4个新建屠宰加工厂建设进度,推进晋江市屠宰加工厂选址和项目落地。

  3.推动养殖设施、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提档升级,推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4.加强蔬菜生产技术指导,稳定蔬菜面积,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及时细化落实春季蔬菜面积指导性计划任务。推进设施大棚和棚内蔬菜保险工作,加强设施保险政策宣传。

  5.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35个,严格落实“双随机”“四快速”抽检制度,确保全市全年完成定量监测7700批次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8.6%以上。

  PART.03

  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目标任务

  深入实施“4222”产业工程,建设现代农业项目100个、新增投资50亿元以上。培育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省级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5个以上。培育市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示范基地20个,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100家。新增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20个、市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个、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10个以上。推动泉台“两园一中心”创新发展。力争创建4个省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

  具体措施

  1.强化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实施现代农业“项目攻坚2022”活动,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扶持创建市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40个。

  2.加强休闲农业规划指导,突出建设重点县、线、村,串点连线成面,打造休闲农业品牌,积极培育国家级、省级美丽休闲乡村和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实施初加工建设项目,培育一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

  3.联合市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开展2022年度市级知名农业品牌申报评定。

  4.稳步开展农业“三品一标”认证。

  5.推进惠安县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闽台融合发展产业园(永春)高质量建设,办好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组织好“2022年农民丰收节”。

  6.组织农业出口企业参加知名的国际展会。积极推动安溪铁观音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PART.04

  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目标任务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力争培育或引进1-2家种业公司,建立市级农作物新品种示范片20个以上。提升农业生产设施化水平,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新增培育“五有”农机服务组织10家,建设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12个。强化农业“五新”技术推广应用,确保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加强智慧农业建设,培育5个省、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项目。

  具体措施

  1.制定《泉州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强化种子质量监督管理,确保生产用种安全。健全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

  2.研究制定种业创新扶优政策措施,鼓励省级以上重点企业在我市设立种子研发中心、分公司或子公司。

  3.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补贴资金使用进度,新培育10家“五有”农机服务组织。

  4.督促指导项目县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持续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千万行动”。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

  5.制定出台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标准,积极申报省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力争1个以上,扶持至少5个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持续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作,推动各县域形成1条以上产销一体化农产品电商供应链。

  PART.05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Development of green agriculture

  目标任务

  创建安溪、德化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建立市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片10个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面积2万亩次,化肥、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2%。提升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7万亩以上,安全利用率93%以上。加快实施安溪、南安整县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

  具体措施

  1.积极推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循环农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总结推广一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

  2.严格落实安全利用技术模式,采用品种调整、石灰调节、优化施肥、水分调控、叶面调控、深翻耕等农艺调控技术措施,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3.积极推动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融合示范推广,扎实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发挥有机肥资源优势,科学合理替代化肥,确保化肥、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2%。

  4.做好安溪养殖场资源化利用项目、种养结合示范点及两个有机肥厂的建设、验收和资金拨付;做好南安市养殖场和种养结合示范点项目建设和验收,尽快完成有机肥厂用地的选定和有机肥厂建设。

  5.探索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推行增汇型农业技术。推广绿色高效种植模式,发展畜禽健康低碳养殖。

  PART.06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Rural development actions

  目标任务

  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改造农村户厕1300户、农村公厕110座。累计完成全市75%以上应编村庄规划编制,完成裸房整治2.4万栋以上。推进9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新建改造乡镇污水管网120公里以上,打造省级集镇环境整治提升样板镇1个、市级示范镇10个。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在全市50个行政村中推广“积分制”管理,在100个村(居)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清查。

  具体措施

  1.制定《泉州市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行动重点,完善保障措施。

  2.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开展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创建活动。

  3.实施农村风貌管控工程,加快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大既有“裸房”整治力度,133个乡镇镇区中心实现存量裸房“清零”。

  4.实施农村水环境治理工程,推进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乡镇污水管网建设,完成2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市场化运营管理。

  5.实施一批样板建设工程,启动1个“崇尚集约建房”县创建。

  6.在晋江、德化、安溪三个县(市、区)推广运用清单制,在全市乡村治理示范村推广“积分制”。制定《泉州市善治乡村示范村创建评选方案》。

  7.完善“三资”管理平台,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管理体系,实现村级财务核算信息化。实现“三资”管理系统和网上银行系统在线直联,加强村级资金流向监管,全面推进银农直联。

  8.加强涉农收费管理,落实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对村级组织乱收费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担的进行整治。

  PART.07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Agriculture and the rural reform

  目标任务

  提升农村承包地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晋江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国试点。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共富联合体15家。完善农业生产化服务,培育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40个、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30个,以及“十佳”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各10个,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3万亩以上,服务小农户1万户以上。

  具体措施

  1.成立信息工作专班,拓展农村承包地数据平台,推进“数字农田”建设工作。实现“三资”数据预警监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水平和资产资源台账动态管理。

  2.多举措推进土地流转,做好整村流转农户承包地风险防范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3.开展2022年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员培训工作。开展仲裁工作专项调研。

  4.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再回头看”。

  5.完善龙头企业联结机制,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共富联合体15家。在南安市、永春县等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

  PART.08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Poverty storming

  目标任务

  落实“1338”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发挥“一键报贫”作用,对987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帮扶。支持原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开展乡村振兴整镇推进、建档立卡脱贫村争创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拓宽脱贫户农产品销售兜底网络,实现生产消费帮扶全覆盖。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实施“雨露计划”,选送符合条件的脱贫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深化闽宁对口协作。实施建设项目400个以上,投资规模超3亿元,实施产业帮扶1000户,投入1亿元以上做好对口帮扶。

  具体措施

  1.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大产业帮扶和就业保障力度,全年脱贫户发展产业不少于8630户,稳岗就业人数不少于12600人。

  2.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产业扶持、就业保障以及低保兜底保障帮扶力度。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

  3.支持5个原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开展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优先培育35个脱贫村为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

  4.扶持10个以上农业生态型乡镇、原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开展农田连片整治;扶持不少于80个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20万元的村抱团发展创收项目。

  5.在安南永德等4个县(市)90个乡镇,每个乡镇至少确认1家挂钩帮扶企业。对就读中、高等职业教育和技工院校的脱贫户家庭子女实施“雨露计划”补助。

  6.抓实闽宁协作和挂钩联系乡村振兴重点县及欠发达老区苏区县“两项协作”。全面落实干部交流互访、帮扶资金拨付、招商引资、劳务协作等重点工作。

  PART.09

  加强农业安全生产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ecurity

  目标任务

  强化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遏制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加强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监管,严防农业领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水平,最大程度减少农业因灾损失。

  具体措施

  1.加快推行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开展强制免疫,严格畜禽屠宰、检疫监管,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推进病虫监测网点建设,加强水稻“三虫四病”、草地贪夜蛾、红火蚁等重大病虫害防治,有效降低病虫害损失。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

  2.落实好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加大畜牧业“五新”技术推广力度,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和无疫小区建设。

  3.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生产三年行动,全面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主体的主体责任,定期全覆盖检查饲料、农药、沼气、屠宰企业等涉农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安全生产教育。

  4.加强与气象、应急等部门沟通协作,强化灾害性天气跟踪研判、预警提醒,及时指导落实防御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备足备荒种子、消毒剂等救灾物资。

  PART.10

  强化要素支撑保障

  elements of security

  目标任务

  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加快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建设。拓宽农业农村投入渠道,加大“三农”财政投入力度。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培训农村电商、乡村建设工匠、农业经理人等高素质农民1000人以上,培养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800人以上。加强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

  具体措施

  1.完善乡村振兴责任落实、组织推动、要素保障、社会动员、监督考核等机制,健全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

  2.推进315个试点村至少提升一个档次;46条示范线在年底全部按既定目标完成创建任务,培育12条精品示范线;指导21个“五好”创建试点乡镇,对照“五好”发展评价体系,打造一批不同类型的“五好”示范乡镇。

  3.2022年市级财政筹措不少于1.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加大金融赋能力度,鼓励辖区银行机构创新涉农产品,力争涉农贷款余额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4.遴选支持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强化驻村第一书记管理服务。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

  5.深入实施农业综合执法能力提升行动。开展“宪法进农村”等普法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