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鲤城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来源:鲤城区政府 2016-12-13 00:00 阅读人数:1

 

  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泉鲤政办〔 2016 〕 175 号

  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鲤城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实施方案( 2016- 2020年)的通知

高新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鲤城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6 - 2020 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 年 12 月 13 日

  (此件主动公开)

  鲤城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 2016-2020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16-2020 年)的通知》(国办发〔 2016 〕 10 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以及《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6-2020 年)的通知》(闽政办〔 2016 〕 128 号)、《中共泉州市委 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科协工作的实施意见(泉委发〔 2014 〕 7 号)、《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6 ~ 2020 年)》 (泉政办〔 2016 〕 146 号)、《泉州市鲤城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泉鲤政办〔 2016 〕 13 号)、《鲤城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 ~ 2010 ~ 2020 )〉的意见》精神, 为实现 2020 年我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进一步明确 “ 十三五 ” 期间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现状和意义

  自 2006 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特别是在《鲤城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1-2015 年)》实施 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我区各级各部门围绕中心、联合协作,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和经费投入等条件不断改善,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国科普日、科技 · 人才周、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大讲坛等主题科普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实效性强;未成年人、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措施扎实,推动了我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更加完善,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力度不断加强,大众传媒特别是新媒体科技传播能力明显增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突破,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进展顺利,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科研与科普密切结合机制、科普投入和产业发展保障机制、考核激励和协调共建机制、典型示范和监测评估体系逐步健全, “ 大联合、大协作 ” 的工作局面进一步形成。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 2015 年我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额完成 “ 十二五 ” 末我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 6% 的工作目标,为我区 “ 十三五 ”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开局和实现 2020 年工作目标 奠定坚实基础。

  但是,我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短板。主要表现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 基层科普能力有待加强; 科学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科学事业投入仍显不足,科普设施阵地特别是现代科普场馆体系建设不足,科普人才队伍基础较为薄弱,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还有待激发;科普资源特别是科普读物和科普传媒产品开发能力不强; 科普资源整合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等等。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 “ 四个全面 ” 为战略指引,以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为指导, 按照 “ 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 ” 的工作方针,围绕 “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 ” 的工作主题,继承创新、跨越发展 , 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开放协同、普惠共享,以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目标,以现代科普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构建社会化工作格局为保障,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推动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我区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健全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 10% ,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城区的要求相适应。

  —— 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突出工作主题,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宣传普及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健康生活等知识和观念,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 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 青少年的科学兴趣、 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明显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意识和决策水平不断增强,居民和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能力快速提高,区域之间公民科学素质差距进一步缩小。

  —— 公民科学素质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基本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科普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科普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市前列,科普产业加快发展,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社会动员、协调共建、监测评估和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等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各方面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三、重点任务

  根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 十三五 ” 时期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 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 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注重幼儿园的科学素质教育,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认知能力,将科学启蒙教育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中。

  ——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水平大幅提升。

  —— 推动高等教育阶段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创造创业的能力。

  ——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学校科技教育和校外科普活动有效衔接。

  措施:

  ——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 增强幼儿园的科学素质教育意识,针对幼儿的特点,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编导有趣的游戏、小故事,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认知能力,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基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更新中小学科技教育内容,实施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加强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监督指导,提高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间科学素养的连贯和统合。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指导,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社区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 推进高中阶段的科技教育。 鼓励普通高中开设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选修课程,大力推进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探索开展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的跨学科探究活动。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强化中等职业学校科技教育,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科技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列入教学计划,系统提高学生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

  —— 推进高校在校生的科技创新和科普工作。 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推动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和创业就业基地。举办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等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将科技创意转化为实体成果的渠道和平台。完善 “ 美丽社区科普行 ” 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等科普活动机制,为青年学生认知和服务社会提供展示平台。

  —— 推进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 充分发挥校外科技教育的促进作用,推动建立校内与校外、校园与科研院所相结合的科技教育体系。广泛组织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等活动,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应急、身心健康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的科技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与高校科学营等活动。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科技博物馆等各类科技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做好科技场馆、博物馆、进校园工作,开展好校园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评等竞赛活动。探索科技教育校内外有效衔接的模式,推动实现科技教育活动在所有中小学的全覆盖。

  ——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均衡配置科技教育资源。 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推进优质科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面向社区青少年,加强社区各类家长学校和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开展各类科技类亲子体验活动,搭建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新平台,促进家长与青少年的科学素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同步提升。

  —— 不断完善组织网络。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注重从一线科技教师、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科技人员中发展会员,为协会注入新鲜血液,构建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注意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会员开展活动搭建平台。到 2020 年,全区 80% 以上的中学、中心小学成立科协组织。

  分工:

  由区教育局牵头,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区经信局、商

  务局、科技和知识产权局、人社局、文体新局、卫计局、环保局、安监局、团区委、妇联、科协、各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参加。

  (二)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 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引导更多劳动者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

  —— 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 “ 泉州制造 2025” 、推动生产方式转变,以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进城务工人员及失业人员的培养培训为重点,基本实现有培训愿望的劳动者都有机会参加一次相应的职业培训。

  —— 推动职业技能、安全生产、信息技术等知识和观念的广泛普及,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生产和健康生活能力,促进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提升。

  措施:

  —— 推进省科协创新驱动示范区建设。重点开展区域经济发展咨询、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会企合作创新平台、成果专利落地转化、人才引进交流培育,助力 “ 泉州制造 2025” 。到 2020 年,参与组建 3 个学会工作站、 5 个院士工作站、 5 个专家(海智)工作站。以体现人才价值为根本,推进人才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拓宽科技人员服务基层渠道,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健全人才管理体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清除人才流动障碍,强化人才投入保障,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这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内容。

  ——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健全 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推进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参加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 “ 十三五 ” 期间,通过

  多形式、多渠道,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 4 万人次。到 2020 年,全区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达到 2.2 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 250 人,博士硕士人才 200 人。

  ——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技工院校为基础,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举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以高端化、高新化、高质化为导向,实施 “ 创新驱动助力工程 ” ,强化创新驱动、龙头带动,深入贯彻落实 “ 泉州制造 2025” ,积极围绕我区 “ 光电产业、新一代移动通讯产业、纺织鞋服产业、机械汽配产业 ” 等重点,开展岗前、岗位培训,为我区提升产业能级,推进制造业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打造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清洁安全的都市型先进制造业服务。

  —— 广泛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教育。 大力开展家政培训、城乡妇女岗位建功评选等活动,将绿色发展、安全生产、健康生活、心理疏导、防灾减灾等作为主要内容,发挥企业、科普机构、科普场馆、科普学校的作用,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广泛组织开展宣传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促进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助力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宜居性。

  —— 助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发展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主动对接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福州大学、华侨大学、西安电信四所等高等院校或研究所已建立的 “ 数控一代 ” 、电子信息、微波通信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组建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探索研究集群、虚拟实验室等新型科研组织形式,促进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良性互动、创新成果和产业需求有机衔接,努力实现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 “ 优势叠加 ” ,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 “ 双向融合 ” 。

  —— 大力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氛围。 深入开展 “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 ” 、职工技能大赛、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青年岗位能手评选、 “ 讲理想、比贡献 ” 、 “ 最美青工 ” 、智慧蓝领、巾帼建功等活动,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精神,激发职工智慧和创造力,激活职工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程度地释放职工创新潜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

  分工 :

  由区人社局牵头,区总工会、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区发改局、经信局、商务局、教育局、科技和知识产权局、民政局、环保局、农林水局、文体新局、卫计局、安监局、团区委、妇联、科协、各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参加。

  (三)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 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执政水平、科学治理能力、科学生活素质,大力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科学理论的教育。

  —— 开展当代技术革命、产业升级等前沿科技知识的专题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的培训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更好地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促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切实增强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措施:

  —— 加强长期教育培训规划。 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认真贯彻落实《 2010-2020 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 2016—2020 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有关部署要求,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在研究制定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规划时,突出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技知识的学习培训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重点加强区党政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的教育培训。

  —— 加强创新学习渠道和载体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 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的学习。把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学素质纳入党校和各类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和班次,引导和帮助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不断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通过网络培训、自学等方式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积极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教育培训手段,扩大优质科普信息覆盖面,满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多样化学习需求。继续办好 “ 学习节 ” 、 “ 鲤城大讲堂 ” 等活动,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

  —— 在领导干部考核和公务员录用中,体现科学素质的要求。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有关要求,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考察、年度考核中,强化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内容。

  —— 广泛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 办好院士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各类科普活动。继续在党校等开设 “ 科学思维与决策 ” 系列课程。 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场所实地参观学习,鼓励引导领导干部参与科普活动。组织开展院士专家咨询服务活动,着力提升广大基层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

  —— 加大宣传力度,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营造良好氛围。 认真落实中央科技宣传有关精神,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增加科技宣传版面和时段,用好用活新媒体工具,推广发布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大力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

  分工:

  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区人社局、区委宣传部、党校,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卫计局、环保局、团区委、妇联、科协、各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参加。

  (四)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 普及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科学生活、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等知识和观念,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促进社区居民全面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 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激发社区居民提升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社区,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促进基层社区科普服务

  设施融合发展,发展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居民科学素质。

  措施:

  —— 广泛开展社区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 围绕 “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 ” 的工作主题,深入开展科普日、科技活动周以及科技、文化、卫生、安全、健康、环保进社区等活动。组织开展社区气象、防震减灾、燃气及用电安全、电梯安全以及社区居民安全技能、老年人急救技能培训等各类应急安全科普教育培训活动。面向城镇新居民开展适应城市生活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帮助新居民融入城市生产生活。

  —— 大力改善社区科普基础条件。 推动基层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在新建及现有的基层服务中心中拓展科普功能。在城市社区建设科普智慧云屏,深入推进社区科学工作室、科普学校、科普图书室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科普基础设施作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 探索数字社区书屋 + 科普新途径。 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整合社区现有的数字社区书屋、电子阅报屏等资源,把科普知识主动融入到这些现有社区资源中,做好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和科普服务。

  —— 促进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居民参与的社区科普新格局。 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切实加强社区科普工作,大力实施 “ 社区科普益民计划 ” ,推动科普示范社区蓬勃发展。激发社会主体参与科普的积极性,面向社区提供多样化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动员驻区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充分发挥社区机构和科普志愿者组织作用,组织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发挥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岗、青年文明岗、巾帼文明岗等以及在社区有影响和号召力人士的带动作用,加强社区科学文化建设,助力和谐社区、美丽社区建设。

  分工 :

  由区民政局牵头,区科协、妇联、宣传部、文明办、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和知识产权局、人社局、农林水局、文体新局、卫计局、环保局、安监局、团区委、各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参加。

  (五)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任务:

  —— 构建科学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科学教师科学素质和科技教育水平,建成一支优秀科技教师队伍。

  —— 完善科技教育课程教材,满足不同对象的科技教育和培训需求。

  ——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科技教育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 完善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场所的利用效率,保障科技教育与培训有效实施。

  措施:

  —— 大力提高科技教师的科学素质。 加强对幼儿园、社区和科学教育基础薄弱的中小学中骨干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并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完善科技辅导员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科技辅导员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定期选派优秀科技教师参加市、省、全国培训。

  —— 优化科技教育培训教学内容。 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更新丰富科技教育培训的教材内容,开设专业课程与科技前沿讲座等。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防灾减灾、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科学测量等相关科普内容纳入各级各类科技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科技教育的教材建设。

  —— 改进科技教育教学方法。 加大科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力度。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研究建立符合我区青少年特点、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青少年科学素质测评体系。

  —— 强化科技教育与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建设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各中小学科技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现有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场所,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中小学科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丰富网络教育内容,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共享。鼓励科研院所、科技场馆、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社区学校等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参与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

  分工 :

  由区教育局牵头,区人社局,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

  文明办、发改局、科技和知识产权局、财政局、农林水局、文体新局、总工会、团区委、妇联、科协、各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参加。

  (六)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任务:

  —— 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推动实现科普的思想观念、内容形式、传播渠道、组织动员和运营管理等全面创新。

  —— 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供给能力,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科普与艺术、人文的有机结合,推出更多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精品,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

  —— 提升科技传播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实现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大幅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水平。

  —— 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公共服务场所等落地应用,定向精准推动科普信息, 提升科技传播精准服务水平,满足公众泛在个性获取科普信息的需求。

  措施:

  —— 实施 “ 互联网 + 科普 ” 行动。 升级改造 “ 鲤城科普 ” 等微信平台, 抓好 “ 科普智慧云平台 ” 建设,在社区和学校布设科普互动大屏,建立科普信息网络管理与发布系统; 探索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 )的科普公共服务新模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充分参与科普信息化内容开发; 制作、投放和推广科普公益广告和科普游戏;建设鲤城数字科普教育基地,集成共享社会化科普资源; 积极利用 “ 科普中国 ” 系列科普信息化资源。 举办新媒体科普创作大赛和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网络竞赛, 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结合 。

  —— 繁荣科普创作。 推动制定科普创作的扶持政策, 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以及科技成果普及、健康生活等重大选题,支持科普创作人才培养和科普文艺创作。开展科幻、动漫、视频、游戏等科普创作,加大科普游戏传播推广力度,加强科普创作的交流与合作。

  —— 强化科普传播协作。 加强鲤城科普网站建设,推动政府部门网站、门户网站加强科技专栏建设和各类大众传媒机构参与科普产品开发和制作。 创新科普传播形式,推动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科普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上的深度融合,实现包括纸质出版、网站传播、移动终端传播在内的多渠道全媒体传播。组织开展科技宣传报道的工作人员学习培训,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

  —— 完善科普信息化深度应用和精准服务模式。 依托 “ 数字鲤城 ” 和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采集和挖掘公众的科普需求数据,洞察和感知公众科普需求,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加强中国科普 e 站建设,通过科普智慧云屏平台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公共服务场所等落地应用。鼓励科研机构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和运行有影响力的科普公众号,通过科普新媒体平台矩阵,强化移动端科普精准推送。

  分工:

  由 区科协牵头,区委宣传部、文体新局、区委文明办、区教育局、科技和知识产权局、民政局、农林水局、经信局、商务局、卫计局、安监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各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参加。

  (七)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

  —— 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提升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实现科普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 推进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和机会。

  措施:

  —— 发展基层科普设施。 持续开展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加快科普活动中心、社区科学工作室、校园创新工作室等建设步伐,使各类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上新水平。每年新建 3 ~ 5 个社区科学工作室、 1 ~ 2 个校园创新工作室,增加青少年校内外科学体验、科学探究的场所。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的宏观指导。制定完善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规范标准和运行机制,研究制定科普基础设施的评估体系,开展监测评估和活动绩效奖补工作,促进科普场馆运行常态化、管理规范化。

  —— 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学校)建设。 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林业、水利、地震、气象等行业类、科研类科普教育基地。继续开展泉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推动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制定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制度,加强工作考核和动态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同时,提高、发挥原有基地的科普功能,推荐参评国家级和省级科普基地。继续参加泉州市科技示范学校评选活动。到 2020 年,力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达到 2 个以上,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达到 5 个以上,市级科普教育基地达到 10 个以上,区级科普教育基地达到 15 个以上,并长期向社会免费开放。

  —— 推动行业(企业)科普场馆平台建设。 围绕我区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成长型产业的加速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结合企事业单位品牌塑造和社会形象树立,创办专业性特色科普场馆,集中展示高新技术成果和产品,让公众了解和感受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分工:

  由区科协牵头 ,区发改局、科技和知识产权局、 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区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农林水局、卫计局、文体新局、环保局、安监局、总工会、团区委、妇联、各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参加。

  (八)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任务:

  —— 集成各类科普资源及信息,建立共建共享交流平台,大幅全方位提升科普供给服务能力,有效支撑科普事业发展。

  —— 促进科普产业健康发展,发挥市场机制调节科普社会资源配置功能,促进科普资源开发的社会化,积极推动科普资源市场化发展。

  措施:

  —— 引导科普资源开发与创新。 鼓励和引导科普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学研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创意企业,结合创新转型,从事科普创作和产品研发,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探索科技创新和科普供给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 加大科普资源开发的社会化。 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优化和调节作用,利用科普活动、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科普机构等有利条件,加大政府购买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力度。

  —— 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 建立完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体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类培训基地、文化场所和有条件的企业等增加科技教育内容,引导海洋馆、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动植物园、旅游景区、地震台站等公共设施增强科普功能。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工程中心(实验室)、科技社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科技类设施,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充分发挥天文台、野外台站、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高端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对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车间)或展览馆等,推动建设专门科普场所。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分工:

  由区科协牵头, 区发改局、科技和知识产权局、经信局、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农林水局、文体新局、卫计局、环保局、安监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各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参加。

  (九)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任务:

  ——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选拔一批高水平科普人才,壮大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推动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优化科普人才结构。

  —— 建立完善科普人才激励机制,推动科普人才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增强适应现代科普发展的能力。

  措施:

  —— 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 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社区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科技团体、社区科普大学等,结合科教进社区、社区科普讲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鼓励社区内的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协作机制。

  —— 发展企业科普人才队伍。 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企业团委、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开展专利应用工程师培训、职工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创新培训方法,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 壮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 加强泉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会员队伍建设,注重发展一线科技教师、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普活动。形成省、市、县三级培训机制,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

  —— 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 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团等组织形式,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吸引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在组织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其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科普志愿者动员机制,发展应急科普志愿者队伍。

  —— 推动高端科普人才的培养。 加大对科普创作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积极投入科普创作,推动有条件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普场馆、传媒机构建设科普创作与设计培训实践基地。发挥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媒体、科技社团的作用,在实践中培养一批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人才。

  分工:

  由区科协牵头,区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党校、

  经信局、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农林水局、文体新局、卫计局、环保局、安监局、总工会、团区委、妇联、各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参加。

  四、组织实施和保障条件

  (一)组织领导

  —— 区政府负责领导《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 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和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总体框架。要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及时调整和完善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动员部署和检查。各街道、园区应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应的领导机构。区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 “ 大联合、大协作、大科普 ” 的工作方式,落实《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和实施方案的分工安排,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区科协要充分发挥枢纽、开放型、平台型的组织特色,切实担负起协调联络和是常沟通职责,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 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是《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主体。 要结合实际,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要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纳入各自议事日程。

  (二)长效机制

  —— 建立完善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机制。 研究制定在符合条件的区级科技计划中增加科普任务的措施与办法,将科普工作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科普成果在科技考核指标中所占比重。鼓励科研人员在实施科技计划项目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科普宣传工作,争取社会大众关注科研工作与前沿科技发展,支持我市科技工作,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 建立完善监测评估机制。 组织开展《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督促检查工作,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的落实。按照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体系,组织参加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科普统计工作,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依据。

  —— 建立完善社会动员和激励机制。 深入开展科普先进社区、科技创新示范校、科普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按照有关规定,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三)保障条件

  —— 政策法规。 在全区和各街道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政策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完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开展《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工作,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

  —— 经费投入。 坚持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区政府要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建立稳定增长的科普财政投入机制,到 2020 年,区级财政人均科普专项经费达到 3 元。区直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通过众筹众包、项目共建、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四)进度安排

  —— 启动实施。 2016 年,制定区 “ 十三五 ”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工作。做好 “ 十三五 ” 《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

  —— 深入实施。 2017-2020 年,持续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重点工程建设。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完善工作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任务和目标的完成。

  —— 总结评估。 2020 年,组织开展督查,对 “ 十三五 ” 期间和《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全面评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