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提升营商环境 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2022-07-29 16:39 阅读人数:1

  ——访泉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丁峰

  一段时间来,泉州开发区积极践行尊商、护商、安商理念,当好企业发展“店小二”“服务员”,让企业“很想来”“便捷进”“留得住”“快发展”。对标一流营商环境,做优企业全链条服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0.5个工作日,推出23件“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事项,行政许可服务事项“一趟不用跑”占比排名全省前列、全市第一,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创新能力、竞争实力。泉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丁峰表示,泉州开发区将主动站位泉州发展全局,坚持对标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园区转型升级、高质发展。

  □本报记者林书修

  记者:对标创一流营商环境,近年来,泉州开发区有没有一些好的经验做法?

  丁峰:近年来,泉州开发区围绕服务企业发展,组织了营商环境专题调研,找准堵点、难点,出台了《泉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从开办企业、跨境贸易、融资支持、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政务服务等十七个方面实施了105项改革事项,全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区内各部门、单位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相继推出“三个大厅”全方位服务企业群众、建设“清亲清濛”服务平台、“税秒算”助力打造税收营商环境新高地、“帮办团”开展“税事远程帮”便民服务等一批做优营商环境的措施办法,进一步方便企业办事,得到企业广泛好评,曾连续三年公众评议全市排名第一。

  记者:当前,针对区域内企业较为共性的难点和需求,开发区有没有什么相应的破解措施?

  丁峰:泉州开发区以民营企业为主,在当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企业经营压力加大,普遍存在原材料成本上涨、汇率大幅波动、利润空间压缩、市场开拓难、订单不足、融资困难等问题。我区相继针对性出台高质量发展13条、抓创新促应用17条、绿色数字技改10条、抗疫助企保民生促发展23条、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52条措施等政策,同时突出政策落地,帮助协调解决“成本、资金、市场”等共性问题。比如,成本控制上,鼓励支持区内产业链企业开展协作配套、产能对接等“手拉手”活动;对获得泉州市产业集群协作配套专项资金的企业,最高配套补助10万元。资金帮扶上,自纾困贷款设立以来,泉州开发区已累计落地金额2.18亿元,受惠企业累计32家;帮助区内93家企业完成转续贷,涉及金额9.5亿元;对接协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化出口信保保单续转手续,并适当降低保险费率,帮助太阳海、八达、唐人等多家企业完成续转。市场拓展上,对接开展“爱泉州·大乐购”各系列促消费活动,举办泉州开发区汽车文化节暨汽车促销活动,造势泉州开发区汽车走廊,加快商贸业回暖;举办“红五月 欢乐购”品牌鞋服大促销活动,提升区内品牌鞋服门店销售热度,推动我区鞋服产业快速回暖。

  记者:围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党建+邻里中心,泉州开发区在营商环境方面推出什么创新探索与举措?

  丁峰:围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泉州开发区重点在完善配套要素保障上下功夫:一是拓展多元融资渠道。通过拓宽专项债券融资渠道、鼓励省技改融资贴息申报、打造园区“一站式”融资服务等措施,优化融资环境,为标准化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强化园区数字赋能。加快完善园区数字化基础设施,拓展产业数字化应用,提升园区智慧管理水平,力争建成智慧园区示范标杆。三是促进园区产城融合。立足园区工业基础,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重点加快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优化提升“3+2+1”生活配套体系(“3”即吃、住、行,“2”即教育、医疗,“1”即文体娱乐),打造综合性、全方位、多功能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构建宜居宜业的园区营商环境,让入园的员工就学、就医、居住等方面有幸福感。四是探索园区机制创新。探索以国有企业组建园区运营公司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强化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配套、统一服务。

  围绕建设“党建+”园区邻里中心,泉州开发区将着眼于打造优质高效的“一刻钟”便民便企服务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线,立足实际,集成园区“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等6项优质服务功能,同时拓展企业、群众所需所盼的其他功能,补齐服务短板,造优营商环境。

  记者:泉州开发区如何将营商环境与本地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围绕区域产业打造具有区域特点的最优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丁峰:泉州开发区为工业园区,产业是开发区发展的主要支撑。目前,区内已形成纺织鞋服、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薄弱。在现有产业发展上,我们将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围绕打造全省最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品牌目标,努力构建事项最少、要件最简、流程最优、时限最短、质量最高、收费最低的政务服务环境,努力建设全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在新兴产业引进上,重点是深化法治开发区建设,完善产权保护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进一步优化环境配套建设,构建引人、留人的创业环境;落细落实各级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创新创业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