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誉称“闽海蓬莱第一山”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清源山,她那蕴秀藏奇的自然景观与瑰丽美妙的人文景观是立体的画、凝固的诗,那么,历代以来众多名家吟咏这座千年名山的灿若繁星的诗篇,不妨说是用诗的精美艺术语言抒写的一部清源山古老神奇的历史。这些各具魅力、异彩纷星的诗作,或镌刻于“三十六洞天”的青崖翠壑间,或载录于志乘典籍和文献卷帙中,历经岁月的风雨而不泯,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它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清源山旖旎多姿的风光名胜,同时也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花锦山川、人文荟萃”的传神写照。
描述清源山的古诗词是一部歌咏名山风物的华美乐章。内容丰富多彩,举凡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龟岩诸胜景,皆在诗人笔下焕彩生辉;无论是咏景抒怀,感慨人生,托物言志,寓含哲理,还是仰慕先贤,驰想联翩,宴聚唱和,记述风情,都富于诗情画意,情景交融,雅俗共赏。诗的风格各擅其长,或雄放刚健、沉郁凝重,或典雅清丽、新奇隽永,或恬淡自然、空灵飘逸,无不把清源山的气势雄勃、绚丽多姿、林幽壑奇、含烟凝翠,描绘得维妙维肖,引人入胜。铸字构词洗炼工巧,营造意境神韵飞扬,所用典故大多恰到好处,那情辞丰美、荡气回肠的唐风宋韵,读来如啜甘泉,回味无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清源山,欣赏古人笔下的清源山。
一、
与诸同寮谒奠北山过白岩小憩 宋·朱熹
联车涉修坂,览物穷山川。疏林汎朝景,翠岭含云烟。
祠殿何沈邃,古木郁苍然。明灵自安宅,牲酒告恭虔。
肸蚃理潜通,神虬亦蜿蜒。既欣岁事举,重喜景物妍。
解带憩精庐,尊酌且留连。纵谈遗名迹,烦虑绝拘牵。
迅晷谅难留,归轸忽已骞。苍苍暮色起,反旆东城阡。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二、
佚题 明·俞大猷
胡然北斗宿,化石落人间。
天不生奇石,谁擎万古天。
俞大猷:字志辅,小字逊尧,号虚江,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
三、
佚题 清·施世纶
危石当幽径,云深锁洞门。
疏钟山寂静,古树月黄昏。
春色花偏落,禅机鸟不言。
百年三万日,此际一乾坤。
施世纶:字文贤,号浔江,又号静斋, 福建晋江县衙口乡(现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后被编入清朝八旗汉军镶黄旗。清靖海侯施琅之子,是清朝著名的清官。
四、
钓龙台 唐·韩偓
无奈离肠日九回,强掳怀抱立高台。
中华地向城边尽,外国云从岛上来。
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
日宫紫气生冠冕,试望扶桑病眼开。
韩偓:字致尧,小字冬郎,唐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十岁能诗。龙纪元年(公元889年)进士,昭宗时任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因受朱全忠迫害而贬官。天佑年间复官,携领全家入闽投奔王审知,结庐南安丰州。前期善作宫廷诗,称香奁体,后期诗歌多为思念故国家园之作。卒葬南安葵山。著有《香奁集》、《翰林集》。离肠:因为离别了故乡而心情忧愁,回环曲折。 高台:指清源山南台岩。外国句:唐及五代泉州海外交通勃兴,已有外国商船前来贸易。四序、一冬二句:指泉州的气候。 日宫句:太阳喷薄,山顶上笼罩紫气,好像冠冕。扶桑:《淮南子》记载,扶桑是神木,生长在日出之处。后也称日本为扶桑。这句泛指日出的东方。
五、
清源洞 元·偰玉立
洞府神仙去不还,清源紫帽耸高寒。
泉南佛国几千界,闽海蓬莱第一山。
夜月凤箫声隐隐,秋风鹤珮听珊珊。
瑶池岂隔尘寰路,更叩危岑在上关。
偰玉立:字世玉,祖先回纥人,元朝延祐年间进士,至正年间任泉州达鲁花赤(蒙古语“官长”之意),在任时考求图志,搜访旧闻,撰成《清源续集》。 泉南佛国:唐宋时泉州佛教兴盛,朱熹题赞:“泉州古称佛国”。清源山半岭岩上有“泉南佛国”四字石刻。 千界:佛家的宇宙概念,认为冥冥宇宙中有三千小千世界,三千中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闽海蓬莱第一山这是对清源山的美誉瑶池:神话中西王母住的地方李商隐诗:“瑶池阿母绮窗开。” 尘寰:尘世。 岑:山小而高。
六、
登清源次马太守韵 明·蔡清
行行行上北山巅,始信人间别有天。
红日当头真可捧,白云著袖似相牵。
细思田土千般物,何似清源一滴泉。
我欲便为栖隐计,壮心未忍负青年。
蔡清:字介夫,号虚斋,明泉州晋江人。成化二年进士,累官至南京文选郎中、江西提学副使,著名的理学家。
七、
咏清源 清·陈宝钥
绝顶高岩瞰碧田,遥来景色到阶前。
海开曙气红生浪,白云著袖似相牵。
洞暖暂能回鹤梦,林深常见下猿眠。
岚烟变幻还朝暮,惟有流水不记年。
陈宝钥:字大莱,号梦厓,清朝福建泉州人,官至贵州参议,著有《绿野堂记史》 。
八、
咏清源山 清·丁炜
闲支轻策蹑层阿,绕蹬松杉积翠多。
岩顶香泉流石髓,洞中仙境隐烟萝。
春深坐见桐花落,夜深时闻虎啸过。
咫尺江城环碧槛,频从云里听笙歌。
丁炜:字瞻汝,一字雁水,清朝福建晋江人,顺治年间授漳州教谕,官至湖广按察使。生平刻意为诗,力追唐宋诸家。著有《问山诗文集》。层阿:重叠的岗岭。石髓:即玉髓,矿物名,石英的隐晶亚种之一。 萝:女萝,亦名松萝,地衣类植物,全体细枝无数,状如线,长数尺,黄绿色。
九、
咏瀑布 明·蔡德璟
原泉体本似天河,天半飞来透薜萝。
虹雨千层吹不断,琉璃万斛涌还多。
近朝沧海成高浪,分溉青郊饱远禾。
五老九华飞练好,何如此处白龙梭。
蒋德璟:字申葆,明朝福建泉州人,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官礼部右侍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人阁拜相;因上言钞法之弊及练铜之害,引怒崇祯帝而去任。著有《敬日堂集》《海北省视》、《中兴一统镜》,并多种诗集。
五老:五老峰,在江西星子县北。 九华:九华山,在安徽青阳县西南。
十、
灵坐石老君 明·黄克晦
壑舟无力谷神光,石像千年草树旁。
匪虎不曾悲旷野,犹龙何事蜕高岗?
雨深衣袂生秋藓,月晓须眉带石霜。
谁谓西戎终不返,山中紫气夜何长。
黄克晦:字孔昭,号吾野,明朝福建惠安人,家贫好学,终身不仕,人称布衣先生,善诗、书、画,誉为三绝,著有《北平稿》《楚游集》、《匡卢唱和集》、《吾野诗集》。
十一、
佚题 明·詹仰庇
元洞清虚物象新,瑶坛潇洒回无尘。
袛今万古三生石,谁是千年不老人。
座外青山开玉障,松间紫气绕龙鳞。
由来杯酒堪忘世,宠辱何须患有身。
詹仰庇:字汝钦、尔钦,号咫亭,又号巢云居士,明朝泉州安溪人。出任南海县令时使一百多人免陷冤狱。明末赋役繁苛,仰庇极力推行“一条鞭法”。遗著有《詹少司寇奏疏》和《咫亭文集》。
元洞:即元元洞。 瑶坛:以玉饰坛,仙人所居,李商隐诗:王
“更在瑶台十二层。” 三生石:在浙江杭县下天竺寺后山,唐朝李源与圆译友善。圆译将亡,约二十年后杭州相见。源按时赴杭州,有牧童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这句与下句都是指老君岩。 龙鳞:指松树皮斑驳如龙鳞。
古人运用丹青妙笔,以巨大的艺术概括力和非凡的想象力,描摹出清源山钟灵毓秀、异彩纷呈的长轴画卷,佳句迭出,妙语连珠,可称是刻画名山胜迹的传神之笔。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