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巨变:泉州1921—2021】服务业持续升级 助推城市化进程
来源:泉州网 2021-07-12 11:07 阅读人数:1

  100年来,泉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服务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泉州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2012年-2020年,泉州服务业增加值接连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和4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9.2%,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0.5个百分点。 

 

                                                      (图片来自泉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新中国成立初期,泉州经济发展和全国一样呈现出以农业发展为主的产业格局,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排头兵。

  2020年,泉州服务业增加值达4123.91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按可比价计算,比1951年增长1578倍,年均增长11.3%,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0.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40.6%,比1949年提升1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1.9%,比1994年提升9个百分点。

  服务业产业门类不断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泉州服务业行业构成简单,结构比较单一。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服务业门类更加齐全,产业发展更加多元,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2020年,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1.8%和13.9%,成为助推服务业持续增长的新动能。2018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4743个,从业人员51322人,实现营业收入250亿元,比2004年分别增长14.3倍、25倍和228.4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1474个,从业人员130417人,实现营业收入344.35亿元,比2004年分别增长8.2倍、9.2倍和28.1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4422个,从业人员47191人,实现营业收入136.23亿元,比2004年分别增长6.2倍、6.2倍和57.2倍。

  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 

  改革开放前,工业、农业是我市吸纳就业的主体,改革开放后,在城镇化建设带动下,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和新增劳动力进入服务业,服务业就业人员连年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稳就业、促增长等政策相继落实,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商务服务业等新产业不断涌现,服务业成为适龄劳动力的“蓄水池”,发挥着新增就业“稳定器”作用。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泉州市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达到131.32万人,比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时增加95.64万人,年均增长9.7%,比第二产业高6.5个百分点;占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33.6%,比2004年提高15.5个百分点。

  几大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动能茁壮成长,引领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优化。

  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泉州市和晋江市均获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成为全国唯一市县两级同时拥有此殊荣的城市。2020年,泉州快递业务量超17亿件,占全省50.1%,跻身全国前十;实现邮政业务总量382.05亿元、邮政业务收入127.69亿元,均居全省首位。

  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2020年,全市电信业务总量达919.43亿元,居全省首位。2020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1288.69万户,比2000年末增长102倍。

  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2019年,全市旅游业接待国内外游客7801.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12.68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1.4倍、21.6倍。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2013年,泉州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2015年举办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泉州。2020年,全市文化系统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1699场,观众47.5万人次;剧场、影剧院演(映)出71.20万场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