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01-0300-2022-00086
    • 备注/文号:泉政办〔2022〕51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2-10-12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丝名城”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6年)的通知
    来源: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时间:2022-10-18 10:16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泉州市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丝名城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6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1012 

    (此件主动公开) 

     

     

                                                                          泉州市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丝名城”建设 

                                                                                  实施方案(20222026年) 

      

          为更好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丝名城建设的决议》要求,现就泉州市加快推进2022—2026海丝名城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支持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的意见》,紧紧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委、市政府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的部署要求,大力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厚重、在外泉商和侨港澳台资源丰富等优势,提升泉州作为国家海丝先行区和战略支点城市的功能定位,主动服务和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集聚各种要素资源,加强总体谋划规划,推进先行试点试验,提升城市能级,把泉州建设成为工贸发达、文化璀璨、百姓富足的21世纪海丝名城,加快谋划建设海丝中心城市,更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二、主要目标 

    2026年,泉州市经济总量与产业层次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1.75万亿元。初步建成多元文化商贸中心城市,谋划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心城市取得重大成效。 

    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城市名片更加靓丽。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持续完善,闽南文化空间意象和城市地标基本形成,宋风闽韵城市风貌充分彰显。 

    城乡品质能级大幅提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260平方公里以上,海丝新区新城建设实质性推进。乡村振兴试点镇村、示范线建设全面推进。 

    立体化国际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网络更趋完善,丝路海运国际物流、丝路飞翔航线航班、中欧班列高效畅达,双循环商贸物流枢纽和海丝门户作用更加凸显。 

    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对外开放有形通道”“无形通道拓宽延伸,企业抱团走出去融入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间市场竞合新优势显著增强,侨务资源和侨乡建设新侨牌充分激活,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初步建成。 

         三、工作措施 

       (一)优化海丝中心城市空间格局 

    1.规划建设海丝新区争取政策支持在环泉州湾区域晋江南岸、洛阳江北岸,按国家级新区标准立项和规划建设新区。对环湾中心城区实施一体化开发建设,在规划、开发、建设中先行先试探索国土空间规划、园区管理、国企整合、投融资体制等市域统筹机制。创新泉州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晋江南岸连片开发,规划建设晋江经验先导区,实行区政合一,集聚高端民生制造、商贸集采会展、产业技术创新等资源。推动晋江经济开发区申报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水平规划建设高教职教园区。高水平建设泉州时空科创基地、清源创新实验室、省集成电路创新实验室,推动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等高校院所融入环清源山科创走廊布局建设、跨洛阳江布局。加快列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第二批试点的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建设运营。推动泉州市第一医院、泉州市中医院对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全力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责任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商务局、住建局、科技局、教育局、卫健委 

    2.提速建设做强中心城区。打造东海城东核心区。加快推进东海中央商务区总部经济、时尚地标、购物中心等特色商圈规划建设,建成一批现代服务业和民生配套基础设施。推动东海城东片区一年突破、三年起势、五年成形繁荣发展。开展抓城建提品质行动。加快推进东海后埔-金崎、城东南滨江和南埔山、北峰西华洋、江南繁荣片区等片区更新,实施推进东海、城东、北峰片区等景观廊道项目建设。实施聚城畅通工程。完善国省道干线通道布局,实施国道G324改线,打造市域一小时经济圈。提升一环城三环湾十射一联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加速推进金屿大桥、百崎大桥、东海大桥建设,2026年前贯通中环城,打造环湾半小时生活圈。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积极申报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资源规划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 

    3.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施集镇有机更新行动。有序推进县城主镇、城郊镇、重点城镇等集镇整治改造,推动晋江、安溪、永春争创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晋江申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提升农村建筑风貌。落实农房建设带图审批”“挂牌施工”“四到场”“网格化巡查制度,加快实现乡镇中心镇区存量裸房清零,打造裸房整治示范村镇。深化乡村振兴串点连线成片坚持守底线、攻重点、创特色、树品牌,实施试点村梯度提档工程、示范线增量提质工程、整镇推进五好培育工程,创建省、市级示范线,大力发展乡村文旅,到2026五好创建乡镇比重达六成。加强名镇名村历史文化保护。实施重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改善提升项目。对村镇50年以上房屋建筑开展普查,发布村镇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名录;对经公布的历史建筑进行测绘建档、挂牌保护。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农业农村局、资源规划局 

      (二)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 

    1.打响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品牌。建设展示多元文化标志性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暨泉州世界文化遗产会展交流中心、闽南文化交流中心、非遗数据中心等标志性项目。每年发布1000个以上非遗相关媒体作品。实施闽南文化生态传承和利用工程,争取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德化瓷烧制技艺、泉州闹元宵习俗、五祖拳、清水祖师信俗等列入世界非遗代表作名录(名册)。积极举办国际性展会活动。办好海丝国际艺术节、世界闽南文化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坛、马拉松、街舞、击剑等国际性、全国性展会赛事活动。积极申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参与闽南红砖建筑申遗、海丝联合申遗。打造海丝国际文化旅游城市。规划建设水上看泉州,夜游世遗城重大文旅项目,策划运营古城非遗旅游示范线路,争取入选全国非遗旅游路线。积极推动海丝旅游推广联盟建设,争取泉州世遗纳入省文化遗产对外交流工作重点。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推动泉州古城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晋江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体育局、外事办 

    2.创新世遗保护管理活化长效机制。完善世遗保护管理体系。推动鲤城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积极创建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试点。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推动德化窑遗址、永春苦寨坑窑遗址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南外宗正司遗址、金交椅山窑址、安溪青阳冶铁遗址等考古遗址公园,争取列入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加强文化遗产发掘保护。推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泉州工作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安溪)教育研究基地建设;开展市舶司遗址、安溪青阳冶铁遗址考古发掘研究。争取国家和省在泉州设立水下考古基地。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住建局 

    3.打造世界古城活态传承典范。打造展示多元文化魅力的城市客厅建成古城区6.4平方公里国际慢城、刺桐古港国际文化展示中心等一批经典历史文化地标,规划复建具有闽南风情人文景观的传统商业街区,构筑海内外泉州人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持续提升古城风貌。科学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范围,抓好古城街巷微改造、街巷风貌综合整治,打造富有闽南韵味、泉州印迹的街巷空间。启动重点古建筑群落风貌修缮,鼓励知名建筑设计师团队参与竞标。疏解承接古城功能。抓好古城拆违治危,加强北峰组团东片区、江南组团与古城衔接互动,引导承接古城功能和业态。 

    责任单位:市资源规划局、住建局、城管局、文旅局 

      (三)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 

    1.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抓住兴泉铁路开通契机,推动海丝、陆丝更好衔接,畅通泉州产品进入中西部陆路通道。支持民生产业开启新国货运动把握国内消费转型升级趋势,推动纺织鞋服、建材家居、食品饮料等民生制造行业开启新国货”“新国牌”“新国潮运动,推进品牌高端化、年轻化、时尚化,培育若干国际知名品牌。支持企业拓展市场销售渠道。鼓励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组织品牌企业抱团参加知名展会,设立重点地区销售网点。鼓励企业借助知名电商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加强跨区域合作,扩大泉州优势产品市场份额。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多渠道搭建内销平台,引导外贸企业精准对接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建立健全现代物流体系。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进省快递跨境电商结算平台落地晋江。深化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建设,支持快递物流、供应链企业来泉设立区域总部、分拨中心、东南航空货运枢纽,构建产供销全链条服务。推动快递进村、进厂、出海工程,支持企业建设智慧物流和仓储系统,打造中国快递集聚发展先行区。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发改委、工信局,市邮政管理局 

    2.打造面向东南亚的工商业中心。持续办好各种展会。开展泉州品牌境外行”“海丝行活动,办好海丝品博会”“海博会”“鞋博会”“石博会等,推进专业展会、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生产基地、快递物流联动发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全球消费品集采中心。推动更高水平引进来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技术、先进生产力转移,重点吸引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和细分市场领先企业。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精准引进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项目。积极创建晋江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支持合适产能走出去稳妥促进纺织鞋服、机械装备、建材家居等优势制造业企业,在海外投建产能合作基地、开展品牌并购、境外上市和高新技术合作。推动泉商泉企抱团设立海外经贸合作区,建设集直播销售、线下体验、仓储物流于一体的新型海外仓,打造海外原料生产、零部件采购和商品销售基地。继续举办港澳泉州品牌专区推广活动,组织参加澳门国际展洽活动,融入闽澳并船出海 

    责任单位:市委台港澳办,市商务局、工信局、交通运输局 

    3.打造海丝对外开放载体。高质量建设开放平台。推动福建自贸区增设泉州片区。做强做大泉港、泉惠石化园区石化贸易,争取省级石油化工产品交易中心等重要贸易平台落地,积极申报国家级石化自贸试验区。推动石狮、晋江、惠安争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探索建设中国与欧洲、中国与RCEP区域国家合作产业园区,探索与阿联酋共建中阿丝路数字科技园。建设纺织服装、鞋业、伞业、陶瓷、藤铁工艺等10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积极申报国家外向型产业贸易投资提质增效项目。加强海丝沿线国家城市合作。不断夯实与日本浦添市、德国诺伊施塔特市等现有国际友城的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继续推动与印度金奈市、韩国光州广域市、日本大阪泉州地区等深化友好关系,积极拓展海丝朋友圈。依托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平台,加强与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城市的交流借鉴,实现绿色包容可持续发展。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综合保税区创新升级,统筹发展石狮、晋江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开展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专项行动,拓展升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行关、港、贸、税、金一体化运作。推动泉厦两地统一关区代码,形成港口联盟。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改委、海洋渔业局、外事办,泉州海关,市工商联 

    4.构建一带一路新交汇。加快建设海丝枢纽港口。推进与厦门港组建区域组合港,推动后渚港整体搬迁;推动石湖作业区、石井作业区等码头工程连片开发建设。推动石狮锦尚作业区、中化惠安外走马埭作业区和斗尾作业区新建码头扩大对外开放。持续融入丝路海运”“丝路飞翔建设。对接用好福建省丝路海运政策措施,推动我市更多港口和航运企业加入丝路海运联盟。融入丝路飞翔建设,开展泉州新机场选址工作,推进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扩能改造工程。积极融入日韩、东盟、澳新等国际航线群。深化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与航空公司、邮政快递企业、物流企业的合作,建成集跨境电商三关合一、进口电商保税仓储、智慧物流于一体的跨境电商国际物流中心加快构筑四横四纵多支点铁路网络。建成运营兴泉铁路、福厦客专泉州段。加快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泉州段建设,协作推动兴泉铁路厦门支线前期和昌福(厦)高铁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优化提升肖厝作业区疏港铁路;推动兴泉铁路黄塘站配套设施建设,争取适时开通中欧图定班列,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发改委、商务局,泉州港口发展中心、湄洲湾港口发展中心,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5.打造辐射国内的消费中心城市。提升中心城区商贸功能。整合提升丰泽广场以及城东、东海等新城商圈资源,提高东海中央商务区商业能级。举办城市综合体等核心商圈夜间市集,培育一批夜间经济示范点位,整合闽南文创产品、美食评鉴等互动体验项目,拉动夜间消费。加强社区商业服务配套,打造商业成熟社区15分钟便民商圈。培育消费新场景新热点。持续打造最闽南商务IP,打造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刺桐鲤等一批特色文旅消费热点。举办泉州非遗购物节,培育特色商圈、步行街、文旅网红打卡点,推动旅游演艺进景区、历史街区。传承创新百年老店、特色小店,保护传承、培育提升一批泉州老字号创新在线消费新模式。推动传统商贸业数字化转型,支持鞋服、石材、水暖、茶叶、陶瓷等传统专业市场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社交化转型升级。优化布局直播电商,常态化举办线上产业直播节、产地直购直播等主题活动,构筑线下孵化+供应链+线上平台立体化营销体系。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文旅局、数字办 

      (四)拓展泉台融合和侨智侨力汇聚新渠道 

    1.持续推动泉台直接往来通道建设。持续跟踪国家用海政策。谋划并适时实施泉金客运码头搬迁方案,推动建设石井闽台客货运码头,与翔安机场形成海空联运格局。持续推动泉金客货运航线做大规模、扩充运力、提升辐射。做好泉台海上货运常态化直航。用好泉台集装箱运输航线直航政策,鼓励参航企业优化货品结构。争取开通泉州至台中空中直航航班,开展泉州至澎湖海空通道前期工作。加密航点航线航班,促进港航物流深度融合,打造两岸直接往来的门户枢纽。 

    责任单位:市委台港澳办,市交通运输局、发改委、资源规划局,泉州港口发展中心、湄洲湾港口发展中心,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2.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加快推进闽台产业合作载体建设。加快泉州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等载体建设,争创两岸石化产业合作基地、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落实落细惠台利民政策举措。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推动泉州台商投资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数据港项目上升为省级和国家级平台,推广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落实金融领域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持续推进向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建设。推进两岸人才交流。鼓励企事业单位招聘台湾青年,承办台湾青年实习实训活动;吸引台湾优秀青年艺术演员来泉就业,探索出台由泉州艺术学校赴台招考南音、木偶专业学生的政策规定。持续推行对台专业技术职(执)业资格直接采认。深化闽台文化交流。争取设立闽南文化交流中心。改造提升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实施海峡两岸闽南文化溯源交流工程,持续办好海峡论坛泉州分论坛等活动,争取年接待台胞来泉参访交流10万人次以上。 

    责任单位:市委台港澳办,市文旅局、人社局、卫健委、金融监管局、水利局、数字办,泉州半导体高新区管委会,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 

    3.搭建泉商侨商回归大平台。调动海外泉籍侨亲和国际咨询机构资源,利用“9.8”投洽会、中国进博会、世界闽商大会等平台,结合福建省RCEP青年侨商创新创业峰会、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等活动,精准对接侨商。谋划设立泉州人会客厅,策划举办世界侨商大会。依托中央法务区建设,探索成立华侨经贸服务中心探索设立海外招才引智工作站和联络处,争取国家支持设立海外华侨华人培训基地。推动有条件企业与住在国泉籍侨商合作建设境外经贸产业园,争创国家级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侨办),市商务局、资源规划局、教育局、人社局,市侨联 

    4.打造海内外华侨心灵故园办好海外泉籍精英故乡行活动,用好世泉青、侨商会、侨青联等涉侨团体平台和海外社团联络员机制,办好海外泉籍青年精英研修班,打造泉州海外华文教育中心。建设侨青双创服务平台,建好泉州市侨批馆,规划建设华侨投资创业产业园和侨商总部基地。打造海外华裔青少年泉州实践基地,办好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冬)令营。持续开展侨乡文化名镇名村创建活动,打造最美侨村出台《泉州市华侨历史遗存保护条例》,保护华侨建筑。健全重点侨情数据库,推动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二期)项目前期调研,争取升级为国家级平台。承接落实人才港湾计划涌泉行动,在有条件的党建+社区邻里中心设立服务海外华侨所站,做好暖侨工作,规划建设华侨名人园。推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升格为省级馆,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侨办)、档案局,市资源规划局,侨联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统筹领导。建立健全推进21世纪海丝名城建设工作机制,市政府统筹组织并协调督促各地、各有关职能部门合力推进21世纪海丝名城建设。构建统一领导、地方和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责任单位对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研究提出解决办法;重大事项要及时报告。 

    (二)强化落细落实。要逐年制定年度具体工作计划,细化分解责任单位,滚动更新年度重点推进事项和项目两张表,细化年度任务目标,明确时间节点。各责任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的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协调调度,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全周期跟踪服务。要加强计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实施专项督查考评,定期通报年度重点推进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三)强化宣传造势。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围绕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主题,策划大型专题系列采访报道,营造全市加快推进强产兴城浓厚氛围,带动社会各方主体主动融入,形成强大合力。要充分利用好世遗品牌的红利期,积极对接各种外宣资源,讲好泉州故事,提升泉州城市品牌。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