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信息类别: | 规划计划方案意见 | 索引号: | QZ00101-0300-2019-00015 |
发布机构: |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 | 2019-01-21 | 备注/文号: | 泉政办〔2019〕4号 |
内容概述: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泉州市2019年“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1月21日
泉州市2019年“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方案
为认真落实市委十二届七次、八次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经研究,决定开展2019年“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目标要求
2019年第三产业发展要聚焦“作答时代命题,聚力赶超攻坚”,突出“五个再加力”,力争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10.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0%,组织实施服务业百大项目,争取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64亿元。
(一)行业目标
行业/类别 |
2019年增幅(%) |
主要指标 |
2019年增幅(%) |
责任单位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
11.5~12 |
公路运输总周转量 |
13~14 |
市交通运输局 |
|
水上运输总周转量 |
18~19 |
||||
邮政业务总量 |
30~33 |
市邮政管理局 |
|||
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 |
8~8.5 |
批零住餐销售额 |
18~19 |
市商务局 |
|
#限额以上 |
24~26 |
||||
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
5~5.5 |
||||
限额以下 |
10 |
||||
金融业增加值 |
5~5.5 |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 |
10~11 |
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市金融监管局 |
|
房地产业增加值 |
7.7~8 |
商品房销售面积 |
15~16 |
市住建局 |
|
其他服务业 |
13.5~13.8 |
电信业务总量 |
70 |
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市工信局 |
|
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 |
23~24 |
市工信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金融监管局、民政局、文旅局、市场监管局 |
|||
财政八项支出 |
10~11 |
市财政局 |
(二)各县(市、区)目标
|
鲤城区 |
丰泽区 |
洛江区 |
泉港区 |
石狮市 |
晋江市 |
南安市 |
惠 安 县 |
安溪县 |
永春县 |
德化县 |
泉州开发区 |
泉州台商投资区 |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 |
10.5 |
10.5 |
10.5 |
10.2 |
11.5 |
10.5 |
9.5 |
10 |
10 |
10 |
11 |
14.5 |
11.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 |
11 |
11.5 |
11.5 |
10.5 |
11 |
11 |
11 |
11.5 |
11 |
10.5 |
11 |
11.5 |
11.5 |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千百十”工程
1.做大做强双千亿产业集群
——旅游休闲产业集群。2018年,我市旅游总收入1090亿元,千亿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对经济融合发展作用显著。2019年,要重点培育壮大旅游休闲产业集群,保持高增速发展,加快构建“亮点在古城、厚度在山海、空间在生态连绵带”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旅游+”融合,实施“六大旅游产品”培育计划,加快智慧旅游云平台建设。积极参评福建省“金牌导游员、金牌讲解员”,着力提升导游队伍素质。争取2019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270亿元以上,比增超过20%。
——电子商务产业集群。2018年,我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2019年,重点推动跨境电商发展,规范电商行业发展,提升电子商务集聚区,加大物流服务商、渠道服务商、平台服务商等电子商务配套业态的培育力度。做大做强泉州市网商虚拟产业园、泉州跨境通公共服务平台。争取2019年全市电商交易额完成5800亿元左右,比增16%;网络零售额完成1500亿元,比增15%。
2.开展双百行动
——实施服务业百大项目。滚动实施2019年服务业百大项目,现代流通、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健康养老、信息服务、总部经济、酒店服务、文化服务、体育服务等9个行业类别共101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64亿元。
——开展“2019泉州服务业企业百强”排序。跟踪2018泉州服务业百强企业的运营情况,加大对服务业百强企业的协调服务力度,推动服务业龙头企业加强商标注册和品牌建设,形成良性发展态势。组织开展“2019泉州服务业企业百强”排序工作,各县(市、区)、市服务业行业主管部门要滚动建立辖区(行业)内百强企业挂钩联系机制,积极推荐服务业龙头企业参与百强企业排序评定。鼓励支持服务业龙头企业参与“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排序,争取我市入选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3.实施“5个十”计划
——制定出台十份政策文件。研究制定我市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第三产业龙头企业扶持措施、交通运输服务业扶持措施、总部经济扶持措施、加快酒店服务业发展扶持措施,对照研究国家、省出台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医疗健康、跨境贸易、电商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文化等领域扶持政策,抓紧研究我市实施意见(详见附件1)。
——培育十大商务楼宇。开展全市纳税千万元以上商务楼宇的摸底工作,跟踪服务集约效益较好的重点商务楼宇,重点培育十大商务楼宇,打造“亿元楼”,提升楼宇经济发展水平。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等楼宇经济重点县域要结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大特色商务楼宇培育力度,按照“一楼宇一业态”,吸引商务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等高端服务业业态进驻。
——推动十大招商项目落地。侧重针对《泉州市重点发展产业指导目录(2018年本)》中10个中类55个小类服务业重点业态,借助“6.18”“ 9.8”等推介平台,继续策划生成一批能够弥补产业链条缺失、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的第三产业招商项目。重点推动联泰文旅风情街区、德邦东南总部(泉州)项目等十大服务业招商项目(详见附件2)尽快转化落地。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县(市、区)对接联络和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加大全市第三产业招商引资宣传推介活动力度,开展针对性强、个性化的第三产业招商推介会及小分队招商。
——举办十场品牌展会。进一步扩大展会的溢出和带动效应,办好中国(晋江)家装建材博览会、南安石博会、海峡两岸食品交易会、泉州商品博览会、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惠安国际雕刻雕艺博览会、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中国(德化)茶具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南安)国际水暖泵阀暨消防器材交易会、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等10场融合地方特色产业的展会。加快引进集聚一批国内外知名展览机构,推进晋江会展中心等会展设施项目建设,提升泉州全国性、国际性会展承载力。
——开展十项大型综合性活动。重点推动环泉州湾国际自行车赛、晋江国际马拉松赛、国际大体联世界杯、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海丝古城徒步穿越活动、闽台对渡文化节、国际泛家居主题活动周、安海两岸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蟳埔民俗文化旅游节等10项第三产业领域大型综合性活动。各县(市、区)要结合县域产业特色,策划开展精品活动,以高品质大型活动扩大特色产业影响,带动产业发展。
(二)打造“泉州服务”
1.研究发布“泉州服务业发展指数”。依托服务业专业机构,组织研究“泉州服务业发展指数”,力求反映我市及各县(市、区)服务业发展综合水平,纳入我市第三产业发展工作年度绩效考评的衡量指标。各县(市、区)、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积极配合提供相关材料。
2.推广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持续深化“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动我市服务业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服务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鼓励支持社会组织、企业自主制定标准,开展一批市级及以上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推动已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的鲤城大酒店和家政龙头企业乐乐家政企业深化服务标准化工作,提升服务业标准可复制性,加大行业推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
3.培育拳头业态(园区、品牌)。培育打造若干省内国内有影响力的第三产业拳头业态、集聚区和品牌。一是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拳头业态。2019年,重点推动快递服务、专业市场两大业态。快递服务全省领跑。申创泉州快递产业聚集示范区。推动末端联投联运,打造快递便民生活服务圈,完善末端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综合服务体系。2019年,争取快递业务量完成12.3亿件,同比增长28%,占全省比重超过45%,在全国地级市排名前5位。推动泉州顺丰创新产业园、中通快递福建总部、圆通速递福建总部项目、申通快递泉州物流园项目、德邦东南总部(泉州)项目、韵达集团泉州区域总部基地项目等六大重点项目落地。专业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继续扶持壮大中国水暖城、南安水头石材交易市场、石狮服装城、安溪中国茶都、晋江鞋纺城、晋江石化产品交易中心等专业市场,扶持专业市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市场与产业的联动效应,提升本土产业经销队伍全国市场占有率。二是培育国家级、省级园区。梳理摸底第三产业领域园区获评国家级、省级字号(示范)情况,建立跟踪服务机制,着力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重点推动11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吸引“四上”服务业企业入驻。三是鼓励支持服务业品牌建设。建立我市第三产业上市(挂牌)企业及后备企业库,推动19家第三产业上市(挂牌)企业年度业绩高于我市行业平均水平。梳理我市获评中国驰名商标的第三产业商标情况,引导未注册的第三产业企业申请商标注册,引导高知名度的第三产业企业加强驰名商标认定保护,加大第三产业龙头企业品牌建设扶持力度。
4.开展服务业工作试点。第三产业各行业主管部门抓紧组织分析本行业发展制约症结所在,研究提出工作推进或改革方案,于2019年4月底前汇总报送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筛选部分县(市、区)或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试点工作,市产业转型升级引导资金根据试点需要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对于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可复制推广经验的,提请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发文给予推广。
(三)强化“四高”工作抓手
1.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提升城市服务质量和水平,开展2019服务业顾客满意度测评工作,争取测评总分逐年提高,现代物流、银行业、旅游业等重点领域行业主管部门同步开展顾客满意度测评。着力推动制造服务、消费服务、文旅服务等“三大领域”高质量发展。一是做大做强制造服务。着力创建“全国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在《泉州晚报》开设服务型制造专栏。二是促进消费服务扩量提级。选择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家政、教育培训等作为重点领域,逐步建立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推动实物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推动产教融合工作。三是培育拓展文旅服务。坚持不懈做好“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实施闽南文化保护示范工程。推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文化泉州云”、“百姓书房”等项目建设,丰富文旅服务供给。
2.高水平开放。结合“海丝先行区”“闽西南协作区”工作,推动泉州服务业对外开放。配合推动“丝路海运”相关工作,支持安通物流等公司纳入“丝路海运”品牌航线和丝路海运联盟。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争取第三产业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纳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教育、文体等方面协同协作。推动石狮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立足于用足用活试点政策,充分发挥增值税“不征不退”的优势,带动周边外贸进出口业务做大做强。其他县(市、区)要主动融入共同做大泉州“市场采购贸易”、境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等新业态。开展泉州品牌“境外行海丝行”等展销活动60场。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双十、双百、双千”工程。
3.高起点谋划。结合“环泉州湾都市产业发展总体策划”工作,加强对环泉州湾核心区服务业重点业态进行谋划。选择若干环泉州湾重点载体,抓紧开展规划方案研究等前期工作。各服务业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研究梳理行业空白点、薄弱点,注重谋划策划招商项目,加强与市发改委、工信局、商务局等三大区域招商牵头部门的对接,各县(市、区)要发挥县域招商主体作用,促进服务业项目接续落地。
4.高标准创新。设立泉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院,加强对服务业创新相关亟需课题的研究,培育我市服务业专家智库。实施服务业新动能引领行动,培育发展体验经济、分享经济、平台经济、新零售等创新业态,分别培育认定一批平台经济示范项目、体验经济示范项目、分享经济示范项目。结合市经济年会峰会开展2018泉州现代服务业创新项目资本对接活动。培育多样化细分服务平台,探索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着重建设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泉州软件园、中国海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泉州分园、健康服务门户网站等平台。鼓励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1~2个“国字号”研发机构落地泉州。
三、保障机制
(一)强化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第三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第三产业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督促推进第三产业重点项目、落实第三产业发展重点工作。继续推进《泉州市第三产业发展工作着力点三年行动方案》33项着力点工作。完善第三产业指标运行月度分析机制,开展薄弱指标“体检会诊”,梳理问题症结,研究对策建议。建立第三产业运行季度分析推进机制,每季度形成全市第三产业以及主要行业运行分析报告。
(二)强化宣传推介。建立完善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季度考核通报制度,信息报送完成情况纳入年底绩效考评依据。各县(市、区)、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求充分运用各级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宣传我市出台的第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宣传第三产业发展中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三)强化工作考评。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要抓紧制定2019年“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方案或工作计划,3月底前报送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全市2019年第三产业发展工作绩效考评方案,开展阶段性工作督查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对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年度绩效考评体系。
附件:1.2019年泉州市第三产业政策体系任务分工表
2.2019年泉州市第三产业十大招商项目推进表
3.2019年泉州市服务业百大项目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