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01-1300-2016-00055
    • 备注/文号:泉政文〔2016〕54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16-04-22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渔港经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6-05-19 15:19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积极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壮大海洋经济意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泉委发〔20161号)精神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规划建设渔港经济区的目标任务,推动我市渔港经济区建设,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把握中央、省里支持泉州先行先试重大战略机遇,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渔港建设的若干意见》(闽政〔201342号),完善渔港功能,建设渔港现代化、经济多元化、环境生态化的渔港经济区。 

      二、发展定位 

      在发展目标上,根据沿海各地自然条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原有渔港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布局,探索新的渔港建设模式,将休闲观光、加工制造和流通贸易等功能融入传统的渔港功能。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一批生产功能集成、资源要素集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的渔港经济区,带动我市海洋经济发展。 

      在发展方向上,立足渔港自身资源现状、产业基础,利用区位优势,结合沿海城镇建设,推动海洋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成为以渔港为载体,城镇为依托,渔业产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和补给、渔货集散、加工贸易、休闲渔业和滨海旅游、集镇建设和渔民转产转业等为一体,带动渔港、城镇、产业联动发展的海洋经济特色园区。 

      三、发展布局 

      以中心、一级渔港为依托,结合城镇建设,按照我市海洋经济开发一核两翼的空间布局,在全市重点打造三大渔港经济区域,形成跨镇域发展的渔业产业经济辐射圈。其中,一核在泉州湾重点打造祥芝渔港经济区、崇武渔港经济区;南翼在深沪湾重点打造深沪渔港经济区;北翼在湄洲湾重点打造诚峰渔港经济区。  

      四、建设内容 

      (一)加强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加大改造和完善港区道路、电网、供水、消防、清淤、环保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渔港整治和港区维护。完善渔船后勤补给、维修保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渔港整体功能,提高港区避风、防污和消防能力,保障渔船靠泊安全。 

      (二)建设水产冷链物流产业链。完善包括冷藏设施、配送系统、信息网络、电脑结算系统、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等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流通市场信息服务,把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发展现代网上水产品物流配送,推动水产品市场物流与养殖、捕捞、加工融合发展。 

      (三)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引导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入驻渔港经济区,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延伸水产品产业链,打造渔港经济区特色品牌,促进水产品加工从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四)发展渔业船舶、游艇修造业。在全市扶持一批工艺装备水平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具备规模建造大型渔船(游艇)能力的船舶修造企业。进一步完善和延伸渔业船舶(游艇)的研发、设计、配套、修造产业链条,增强远洋渔船、休闲渔船的制造能力。 

      (五)打造休闲渔业产业。加强渔业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渔业文化、民俗文化,拓展渔港功能,开发渔人码头,提升休闲渔业内涵和品质。在渔港经济区建设一批集渔港海钓、餐饮购物、游艇体验、渔家乐、赶海游等于一体的渔业休闲观光区,创新发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休闲渔业特色品牌。 

      (六)建设远洋渔业生产基地。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壮大大洋性渔业,积极拓展过洋性渔业。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吸引大型远洋渔业企业落户我市,扩大远洋船队规模,建设深沪等远洋渔业口岸,提高远洋渔业装备和技术水平。 

      (七)深化渔业开放合作。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重,持续扩大与东盟等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远洋捕捞、水产品贸易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真正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海洋经济优势。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保障落实机制,组建人员相对固定、团队化运作的班子,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渔港经济区的规划和建设。各相关县(市、区)要成立渔港经济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市、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及渔港所在的乡镇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发改、财政、国土、规划、林业、海洋渔业、环保、旅游及辐射到的乡镇政府等相关单位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渔港所在的乡镇领导兼任。 

      (二)强化规划引导。一是编制原则。要根据渔港现状和渔区渔业发展需要,遵循渔区特色、渔业特点,编制现代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并经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要与地方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小城镇建设规划、资源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实现多规合一,整体推进。二是编制要求。对拟列入渔港经济区建设的区域,应编制具体的渔港经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规划范围、规划目标、功能定位、用地用海布局。通过规划,对渔港经济区产业发展进行合理的布局,提升港区整体功能布局和基础设施配套,最大限度保留海洋生态和渔村风貌。 

      (三)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渔港经济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的渔港经济区建设专项资金。交通、水利、电力、文化、旅游部门也要对口争取资金支持渔港经济区建设。20162020年,市级每年从海洋经济发展和现代渔业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部分资金,对渔港经济区规划编制费用、项目前期费用、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补助。要发挥金融市场作用,多方筹集发展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对渔港经济区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组织经营多形式的渔港经济区投入机制,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渔港经济区开发领域。 

      (四)突出企业培育和项目建设。要引导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向渔港经济区集聚发展。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参与渔港经济区旅游业开发和建设。要多渠道、多形式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五)整合发展渔区产业资源。充分利用、整合渔区现有的资源和产业特色,整合发展渔区水产品鲜活、干品鱼货交易、水产品加工和海鲜餐饮等传统特色产业;发挥我市海丝文化”“闽南文化”“宗教文化”“惠女及埔女文化等文化底蕴丰厚和滨海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休闲渔业、海上观光、海洋文化、渔村民俗风情等滨海旅游。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