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文化事业繁荣兴盛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泉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一
来源:泉州市统计局 2019-09-26 09:04 阅读人数: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实力的增强,为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泉州全力建设文化强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整合相关文化资源,注重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和发展新兴文化,泉州文化建设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  

  一、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泉州开启了文化建设的新历程,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文化事业日益繁荣。 

  (一)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新中国成立初期,泉州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短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严重不足。1950年,全市仅有1个电影院,4个文化馆(图书馆)。1952年成立了18个文化站。经过70年的发展,泉州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2018年底,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1个,文化馆12个,文化站164个,影(剧)院69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12个;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系统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1967场,比2004年增长96.7%;剧场、影剧院演(映)出75.97万场次。从2008年起,全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2015年泉州木偶剧院正式开放,成为泉州公益惠民演出的重要平台。2017年在全市范围内新建一批“百姓书房”,为民众提供“15分钟阅读圈”。20196月,泉州大剧院正式投入使用,翻开了泉州文化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二)文化传播能力显著增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优势,积极发展视听新媒体,从以前单一的广播媒体发展到今天具有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广播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构成的传播新格局,拥有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传输覆盖手段构成的现代化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一是传媒规模不断扩展。1951年全市只有1个有线广播站,直至1986年,才建成电视发射台1座,泉州电视台尚在筹建中,农村有线广播网络开始扩建。2018年底,全市有广播电视台9座,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9座;开办广播节目12套,电视节目12套。二是覆盖范围显著扩大。2018年底,全市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55%98.51%,分别比2000年底提高了1.691.11个百分点。有线广播电视服务人群持续扩大,2018年全市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用户235.49万户,而2000年全市有线电视入户终端仅33.10万户。 

  (三)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1982年,泉州成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举办我国首次泉州国际木偶节。2004年,泉州被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试点。2007年,泉州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成了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南安蔡氏古民居等闽南文化保护区。2013年泉州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2018年“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取得阶段性成果,获评中国工艺美术之都。泉州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4个,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吸纳融汇了中原文化、古闽越文化、域外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的精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得到继承和发扬,富有地方特色和历史渊源的梨园戏、木偶戏、南音、高甲戏、打城戏等戏曲著称海内外。 

  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业态迅速兴起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不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全市文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文化新业态不断崛起,区域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泉州文化产业发展逐步由起步阶段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一)文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17年泉州文化产业创造增加值341.28亿元[1],连续七年居全省首位,是2010年的2.4倍,2010-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3.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4.0%提高到2017年的4.5%,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30.32万人,比2010年增长67.2%,年均增长7.6%。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440.13亿元,是20103.3倍,年均增长19.0% 

  (二)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视听载体、手机出版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文化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泉州成功打造了安溪惠普聚贤国际数字媒体产业基地、领SHOW数字媒体内容创新中心、洪山文创园的动漫和影视产业链,出现了功夫动漫等一批有较强实力的影视动漫企业。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动漫游戏业、广播影视业创造的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7.5%41.0%,文化新业态已成为引领和示范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效益凸显。近年来,泉州大力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了领SHOW天地、源和1916、洪山文创园、老醋文创园、安溪茶文化博览园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形成了惠安雕艺、德化陶瓷、丰泽树脂、安溪铁艺、永春香道、张坂木雕、鲤城民间工艺、晋江潘山庙宇木雕、泉港福船制造等文化产业集群。各县(市、区)依托自身产业特点,形成了特色鲜明、富有活力、协调推进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许多有竞争力和实力的文化骨干企业[2]数量大幅增加,一批潜力大效益好的文化企业快速成长。2017年,全市文化骨干企业589家,比2010年增长33.3%。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8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6家。涌现了一批文创领军企业,在文化产业领域创造了巨大的产业价值。 

  展望新时代,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泉州文化建设将呈现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崭新局面。 

 

  注: 

  [1] 本文全部价值量指标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未扣除价格因素。 

  [2]文化骨干企业指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企业、限额以上文化批发零售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的总称,具体包括: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文化制造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文化批发企业或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文化零售企业;从业人数在50人及以上或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文化服务业企业(其中文化和娱乐业的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