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见证文保单位揭牌仪式 “峰后石获”保护开启新历程
来源:东南早报 2019-09-10 09:59 阅读人数:1

  昨天在惠安县崇武镇五峰村峰后自然村海边,举行了崇武峰后石获入列县级文保单位揭牌仪式,意味着这处石获有了新的“身份”。记者获悉,为更好地保护这处石获,惠安已启动申报省级文保单位工作。

  调查陈氏宗祠 从族谱中发现明代“石获”

  每当潮水退去,崇武五峰村峰后自然村的海边滩涂上,就会露出一处300多米长的弧形“石获”。它是由大小不一的花岗石混合垒起,总长312米,上面长满了牡蛎、笠螺等甲壳类生物。整条石获与海平面持平,最远处离岸400米,石获内集水面积约120亩。

  “这处石获是用峰后盛产的花岗岩,就地取材建成的。”陈金良介绍,石获利用了潮水涨退和鱼群回游的特性,在海上筑起弧形石墙。涨潮时,鱼群会顺着海水流动进入石获觅食;退潮后石获就拦住了鱼群回游的路线,渔民便可轻松捕获。崇武峰后石获的发现,与惠安重华文史研究会秘书长陈金良在当地的一次调查有关。2014年,陈金良与同事在崇武峰后的飞钱陈氏宗祠中,偶然发现了陈氏族谱中有关“石获”的记载。按照推算,其建造的时间,大概在1486年至1490年。

  2016年召开的“海峡两岸石获(沪)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表示,崇武峰后石获很可能是目前国内有文字记载、建造年代最早的石获,而台湾地区的石沪,也应该是源自海峡西岸。台湾澎湖科技大学的李明儒教授说,澎湖石沪最早记载于公元1720年《台湾县志》,比崇武峰后石获迟了200多年。

  将申报省级文保单位 石获被纳入景区规划

  去年11月底,惠安县人民政府发文公布第十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崇武峰后石获与另外12处文物点上榜。昨日上午,崇武峰后石获举行县级文保单位揭牌仪式,意味着这处石获有了新的身份标志。

  原惠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清发介绍,石获堪称人类渔业文明、海洋文化的“活化石”,是海洋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对崇武峰后石获的宣传、研究和保护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可填补泉州乃至大陆定置捕鱼研究的空白。

  记者获悉,目前崇武镇峰后石获文保单位管理处已成立。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处石获,目前惠安已经启动申报省级文保单位,希望获批后能有专项经费保护修缮石获。

  崇武峰后石获被重新发现后,当地镇村沿着海边修建了一条宽敞的道路,连接村道和崇武镇区。同时在海边建起了观景台,将峰后石获纳入创建崇武全镇域5A级旅游景区的发展规划。据透露,崇武镇还在石获遗址周边进行整治清理,一个由石获、海滩景致、历史景点组成的旅游新点正在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