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石结构房屋改造征收签约率逾60%
来源:泉州晚报 2018-12-28 10:34 阅读人数:1

延陵石结构房屋改造项目现场

  2018年11月,鲤城区浮桥街道延陵社区迎来了近年来第四次片区征迁改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个城中村从2005年的防洪堤征迁开始,逐渐变了模样。据延陵社区老居民吴先生介绍,社区里七成以上的房子都是石结构房屋,不仅分布凌乱,而且年久失修,抗震、抗灾能力都很差。“老房子蚊虫很多,卫生环境差,周边也没什么配套。特别是村道非常狭窄,一旦发生火灾,连消防车都很难进来。”经过前三次的征迁改造,不少居民住进了延陵安置小区一、二期安置房,配套建设的鲤城区第六实验小学和幼儿园也已投用,带来不少便利。

  作为鲤城区2018年重点项目,延陵石结构房屋改造项目也是该区近年来单体拆迁量最大的项目。“这里属于已拆除的旧防洪堤行洪区内,上世纪50年代后相关部门未再办理该片区房屋基建审批手续,群众住房基本上都没有正规合法手续。”延陵石结构房屋改造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黄俊宏说,为了让群众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政府通过规划改造加大配套基础设施投入。征迁后,群众不仅可以搬入具备合法手续的安置房,还可享受到卫生服务站、老年人活动中心、农贸市场、购物商场等公共配套设施。“经过多方专家论证和入户民调,指挥部和被征迁群众共同商讨出一套补偿安置方案。住宅户每户可享受144平方米以内的就地安置,也可选择在东片区就近安置或货币补偿。”黄俊宏说,安置方案得到群众支持,签约过程也比较顺利。自11月1日启动征迁以来,7个征收工作组沉到一线抢进度,目前征收签约率已超60%。

  “这次社区征迁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凝聚力,正是因为前几次片区改造的实效,让群众吃了‘定心丸’。”鲤城区浮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林金苗说,社区针对群众的现实需求,在安置小区旁边集中迁建、安置了6座宫庙和20多座公妈厅,整合利用了土地、方便了群众,征迁过程中还大力倡导移风易俗,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逐步适应从“城中村”到新型社区的转变。据介绍,未来,这里将建设成为集民俗文化展览、宗祠文化中心和住宅于一体,留住闽南文化乡愁记忆的高端社区。

  像延陵社区这样的城中村改造,正在我市逐步推进。据了解,今年以来,市住建局等单位主动服务城中村改造项目,包括加大对城中村拟征收区域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市城乡规划局委托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城中村改造规划等。目前,已完成东海后埔片区、刺桐古港片区、北峰西华洋滞洪片区等环湾重点区域拟实施改造片区(城中村)项目的规划研究和策划工作,并上报市政府同意后交由各牵头单位和业主单位组织实施。

  人大代表 建议回顾

  市人大代表吴为民等认为,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民心所向的解困工程,是提升城市形象的必然要求,与我市今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的需求非常迫切。

  为此,在今年市两会上,吴为民领衔提出《关于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的建议》,建议“腾笼换鸟”美化城市环境,集约土地利用,增加片区公共配套设施,改善投资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