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志愿服务成为城市生活新常态
来源:泉州晚报 2018-05-15 10:00 阅读人数:1

  在丰泽区,市民时常能够看见穿着红色背心的志愿者们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在道路的十字路口,他们挥舞着小红旗协助指挥交通;在儿童福利院里,他们用轻声细语让孩子们绽放甜美的笑容;在河道边上,他们用双手让环境更加清整……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播撒友谊与爱的种子,让这座城市更温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项活动,成为市民生活的一种常态。

  30多个志愿服务品牌

  发挥标杆引领作用

  4月3日,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推进会,会上丰泽区推荐的泉州市“刺桐花”志愿者协会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4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刺桐花”志愿者协会是一个心理专业的志愿者团队,成立于2013年,现有志愿者85人,均为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成立以来,他们走进20多所学校、30多个社区及单位,承办大型心理活动32场,公益讲座200多场,心理咨询5000人次以上,受益居民达5万多人次,深受社会各界好评,成为丰泽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老吴前两年患上了抑郁症并有自杀倾向,他所在的社区就与挂钩的“刺桐花”志愿者联系,对他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志愿者们一方面鼓励老吴到医院进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联系其单位提出改善建议,经过了半年多的努力,老吴彻底走出了阴影。康复后的他也加入了公益组织,要把爱心的火炬传递下去。

  近年来,丰泽区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品牌形象,先后培育了暑期乐园、马路天使、稚爱童心、情满旅途·爱在丰泽等30多个志愿服务品牌,他们以服务项目为载体,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更为数万名的志愿者以及有志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市民树立起了实实在在的榜样和标杆。

  全覆盖运行机制

  对接志愿服务双向需求

  良好的机制能让人们的志愿服务更有可为,也才能让志愿者的队伍不断壮大。为此,丰泽区构建起以区志愿者协会为总牵头,街道志愿服务中心为链接,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为基点,志愿服务团队、志愿服务基地、志愿服务项目为平台,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在这个网络体系里,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选择自己合适的途径加入志愿者队伍,并依托“志愿云”平台和志愿项目有效对接,实现志愿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对接。

  目前,丰泽区已建设有40个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示范点,规范社区服务站点运作;设立有美仙山、广电网络、金融服务、爱心小屋等志愿驿站和主要交通路口便民利民服务点,为周边人群提供便民服务。并在福利院、敬老院、城市学校少年宫,社区老年人等志愿服务需求比较多的地方和人群设立基地,向社会发布志愿服务需求,做好供需对接。

  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该区共有注册志愿者协会3个,街道志愿服务中心8个、社区志愿服务站79个,志愿服务团体575个,注册志愿者达7.52万人,志愿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120多支专业特色队伍

  提供精准服务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怎么样把好事做好,不让受助对象出现‘被志愿’‘被服务’的尴尬,成为我们开展志愿服务的首要前提。”丰泽区委文明办志愿服务活动负责人叶生荣说道。为此,该区组建了职工、巾帼、党员等不同群体和助残、科普、环保、助老、爱幼等不同专业特色志愿服务队伍120多支,其中,包括了由政法干警组成“雨后阳光”志愿服务队帮助失足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由理发师组成的“金剪刀”服务队定期为残疾人和老人免费理发……并开发了“文明旅游”“美化家园”“敬老爱老”“关爱成长”等志愿服务“十大行动”,建立丰泽区大中专院校学生志愿者联盟,对接辖区2.5万大中专学生志愿者。“通过设计好志愿服务内容,细化分工、精准服务,我们才能真正满足受助者的需求,把志愿服务做到市民的心里去。”叶生荣说道。

  精准的服务还需要专业的技能给予支撑。该区一方面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根据志愿者的特点合理安排服务项目,另一方面,通过设立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开展志愿服务专业培训和岗前培训,提升志愿服务品质,包括 “暑期乐园”志愿者培训、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培训、专业特色志愿服务培训及各类岗前培训等,引进和培育专业社工队伍,真正把好事做好,做得持久,做出实效。 (郑玲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