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以供给侧改革助推茶业“二次腾飞”
来源:泉州晚报 2017-12-14 16:36 阅读人数:1

  眼下,当北方各地大雪纷飞时,铁观音的故乡——福建安溪,茶香四溢,茶农喜笑颜开,购销两旺,让人体验着别样的火热。

  近年来,安溪茶在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舞台上频频崭露身影。9月初,在汇聚世界目光的“金砖会晤”上大放异彩,令不同肤色不同面孔的人心生向往;2016年,安溪铁观音以1424.38亿元蝉联中国茶叶类品牌价值第一位;安溪铁观音入选“2017年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安溪铁观音 好喝一身轻”的品牌口号响彻大江南北……

  荣耀背后是安溪县委、县政府以茶叶质量为抓手,不断推进供给侧改革,助推茶产业“二次腾飞”的结果,让一片小小的树叶,成为富民大产业。

  庄园模式开启新征程

  “庄园里可以采茶,体验茶叶制作过程,还可以购买茶食品,真是美妙极了。”来自厦门的陈先生每年都会携家带口来到位于安溪县龙涓乡的华祥苑茶庄园休闲度假,购买庄园茶,每次都感觉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山、水、茶、林、园一体化,绿线、水面、园貌、慢道、天际线……人之所至,移步皆景,处处是诠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创意手笔。

  这是安溪茶庄园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大量年轻人进城务工经商,千家万户“各自为政”、单打独斗难再持续,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怎么办?面对困境,安溪政企从问题着手,推行茶庄园建设。以“茶庄园+”为开发模式,接二连三,拓展茶庄园“+宗教朝圣”“+运动休闲”“+文化创意”“+农家体验”等。茶庄园由原先以产茶为主要功能的单一经济体,演变成集旅游、观光、消费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

  “通过建设茶庄园,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茶农、家庭农场’的产地利益共同体,克服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小、散、杂’弊端,提高茶园管控比率,提升质量安全和组织化水平。”安溪县农茶局局长陈志明介绍,目前全县已有茶庄园22个,管控茶园28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的47%。

  位于该县桃舟乡的添寿福地茶文化庄园集生产、加工、深加工、客商定制、休闲旅游等于一体,带动周边2100多户农民建设无公害茶园万亩,从业农民每人平均年收入达3万元。“自家的茶园也成了庄园建设的一部分,收入年年增加,真是太好了。”当地茶农高兴得合不拢嘴。

  华祥苑茶庄园生态之旅获评2016年度全国茶旅游精品路线,高建发茶庄园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不仅如此,庄园茶还成了广大海内外客商的最爱,销量剧增。”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文华说。

  如今,茶庄园所在之处,村美民富,既保护了生态,确保茶叶品质,又增加茶农收入,带动了安溪茶业及旅游业发展。

  “未来,安溪将深入实施茶业庄园化战略。”安溪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县委、县政府将在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引入资本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扶持。至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金牌茶庄园”,庄园化、集约化管理的茶园将占全县茶园面积80%以上。

  上好全域生态底色

  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茶树上挂着蜘蛛网,一些昆虫从绿叶上爬过;桂花、红豆杉等绿化树渐成规模,茶树行间长着杂草,还种植黄花菜等。行走在安溪县虎邱镇日春茶园里,群山环绕,空气清新,茶与树相间而生,甚至分不清楚哪棵是茶、哪棵是树。

  “以前,我们在管理茶园时,总是把杂草清理得干干净净,只见茶树,其实这样严重破坏了茶园自身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们摈弃这种茶园管理方式,种树留草。”负责人林阳顺告诉笔者,通过这样的举措,在茶园里形成一个小生态。

  近年来,安溪通过从县域大生态—茶山绿化—茶园小气候—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四个层面立体推进,致力建设优质高效生态茶园,退茶还林,提升茶山绿化水平,为茶业上好生态底色。

  “我们推动茶叶种植模式创新,推行‘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全面强化茶山生态环境建设。”安溪县农茶局茶叶站站长杨文俪介绍,通过此举,茶园周边有林,路边沟边有树,梯岸梯壁有草,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现在变成“保水、保土、保肥”。

  同时,实施“退茶还林”工程,持续推进茶山生态修复工程,重点修复“两侧一重山”茶山生态,着力压缩茶园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还林、还果、还蔬、还药,促进茶园整体环境持续改善向好。“近年来,我们每年造林和林分改造8万亩以上,退茶还林3000亩以上。”安溪县林业局副局长刘全能透露。

  安溪还在茶园里率先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信息素有色粘虫板、捕食螨等农业管理新技术,全面提升茶园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好山好水出好茶。安溪铁观音“天生丽质”,生长、制作环境得天独厚。因此,在保护茶园小生态的同时,安溪还注重保护好茶园外的县域大生态,为茶叶的生长、种植、制作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安溪茶产业永续发展保驾护航。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石材行业整体退出。严格落实环保准入制度,对高耗能、高污染建设项目坚决说“不”。安溪县环保局局长刘升鹏说:“近年来,安溪已经拒绝了一二十个污染项目。”

  行走在茶乡安溪,西溪日夜奔流,茶香依然飘逸。安溪茶产业在良好生态环境下,正在转型升级的轨道上阔步迈向“二次腾飞”。

  匠心制造弘扬传统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出师”仪式在安溪县西坪镇上演。国家级非遗、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人魏月德的首位传承人王有强出师,向师傅魏月德敬茶。

  出师仪式的举办,只是安溪建立制茶大师“传帮带”机制,传承匠心精神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安溪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倡导制茶工艺回归传统,注重对制茶大师的培育,建立“传帮带”机制。举办安溪铁观音大师赛,不惜投入百万元重奖制茶大师,激发广大茶农尤其是年青一代弘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做好茶的热情。

  安溪先后培育了陈两固、温文溪、刘金龙、李金登、王清海等一批制茶大师。他们发挥精湛制茶技艺,创办研习所、工作室,带徒传艺、联系基地、服务茶企,当好茶产业的引领者、代言人,培养一大批制茶能手,引导广大茶农弘扬工匠精神,回归传统工艺,专心做好茶,加快安溪茶产业“二次腾飞”。

  “我们设立大师工作室,开展制茶技术研究,组织技术攻关,展示研究成果。”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李金登说,同时,深入茶农、茶商、茶企、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徒授艺,传经送宝。

  因此,“什么是传统好茶”在广大茶商茶农中形成共识,重摇青重发酵的传统制茶理念强势回归。“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弘扬工匠精神,如今,广大安溪茶人所坚持的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三个阶段、十道工序,二十多小时的匠心制作’印证了工匠精神。”陈志明表示。

  祥华乡天香魂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詹国珍告诉记者,近年来,合作社所有社员尝到了坚持传统工艺制茶的甜头,自发全部采用传统制茶工艺做茶,市场销路旺盛,前来采购的客商络绎不绝,供不应求。

  “县里面培育出来的一些制茶大师,每年都几次到村里来给我们传授如何做传统好茶。”提起近年的茶叶收成,感德镇槐川村陈志鹏笑逐颜开,由于有大师的传经送宝,他严格重视传统制茶工艺,毛茶售价逐年攀升。

  “事实证明,安溪铁观音的‘二次腾飞’正以回归传统、强调匠人精神为导火线,以‘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为平台,逐步蔓延开来。”安溪县茶管委办常务副主任刘青洲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