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闽台新农人联手变荒为宝
来源:泉州晚报 2017-09-04 11:13 阅读人数:1

  “哇,冰的,好吃”。盛夏,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南安洪梅镇山溪村的翠峰农场,好客的工作人员拿出切好的火龙果,冰甜的果实让人一解暑热。而2015年前,这里还没有火龙果的影子,有的只是大量抛荒的土地,是闽台新农人的到来,让土地变荒为宝。

  流转土地搞农场

  荒地变成金元宝

  田春水,这位70岁的台湾新竹人是这个农场的负责人之一。有着40多年企业管理经验的他有个“农业梦”。但台湾土地少,水果种植难以形成连片规模。经人牵线搭桥,他将目光投向彼岸的大陆,隔海的泉州。2015年,他和一位台湾伙伴、两位在泉州经商的大陆企业家一起投资,在洪梅镇流转300多亩荒地,建起了这个农场,搞生态农业。

  “火龙果一亩能收四五千斤,产值约3万元,黄金百香果一亩第二年起能收成两千多斤,产值约2万多元。”农场的大陆负责人田延伍介绍着农场的成效,今年还在农场建成了30吨冷库,也就有了随来随取的冰火龙果,这不仅延长了水果储存期,也提升了经济效益。信心十足的他,计划在增加流转200亩土地的基础上,研制水果加工制品,并建设农场民宿、农场餐厅、水果采摘、大型花卉观光区、樱花步道等休闲生态农业,借鉴台湾休闲农业的理念,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原生态的观光农场,集农业观光、果蔬采摘、娱乐餐饮、生态住宿于一体,让更多的大陆乡亲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台湾农业。

  企业农民村集体

  三方满意齐点赞

  对田春水和翠峰的到来,山溪村村支书黄瑞谦举双手欢迎。“以前村里农民种水田和果林,经济效益差,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田地抛荒。”黄瑞谦说,翠峰农场流转300亩土地后,除了支付村民的租金,村集体的山地每年还可增收10万元村财,村里把这部分钱投入村文体中心、老人活动中心建设,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农场的到来,也创造了就业机会。如今农场聘请了20多名当地的农民打理农场,每人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遇上采摘季,收入就更多,需要的人手也就更多。

  三赢的合作让多方都满意。洪梅镇镇长陈海涛说,翠峰农场和山溪村的合作,是一个农村土地流转较为成功的案例,也是台湾农业技术管理和大陆资本闽台合作的成功案例。在这样成功案例的带动下,洪梅已流转近千亩地,成立7个专业合作社,带动400多户农户增收。

  农订会举办9年来

  两岸农人频频联手

  翠峰在南安并非个例。

  早在2009年,台湾南投县农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主席吴记,就在码头镇东大村赤岭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引进5000多株台湾百香果幼苗。在他的带动下,东大村形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百香果示范基地。台湾农民吴三旗则在南安最偏远的眉山乡,扎根大埔山,进行高山高床奶羊养殖基地,创新的高床养殖让人从味道上感觉不出这是一个养殖场。而在翔云,南安人卓炳连引进台湾教授和农业高级工程师,他手上的第五季农业和龙潭休闲山庄正成功地复制着台湾水果芳香和休闲农业精髓。

  记者了解到,南安农订会举办9年来,累计签订购销合同1942份,成交金额达136亿多元,辐射台湾全岛超过500家企业和团体。即将走进第十年的农订会,还将带来更多成果,诞生更多闽台新农人联手创业创新的美好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