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泉州动态 > 图片新闻
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
来源:泉州晚报 2016-09-28 10:30 阅读人数:1
 

 

     海丝申遗遗产点之一万寿塔 (陈起拓 摄) 

  泉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泉州将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布局和福建省海丝核心区,全力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建设一流的营商环境城市。

  昨日,记者采访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克思与黎明大学副教授王强,分别从海丝申遗、古城保护、港口振兴、民企发展等角度,为泉州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探索路径。

  申遗工作 进一步练好“内功”

  记者:目前,以泉州为牵头城市的海丝联合申遗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您觉得在接下来的海丝申遗、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建设上,泉州还有哪些方面的工作要做?

  王克思:泉州申遗工作主要基于国家层面的使命和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既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又能通过海丝的历史文化元素讲新时代泉州人的故事。下一步,泉州应加强对遗产点本体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进一步发挥遗产点的作用,扩大泉州海丝知名度和影响力。

  王强:在我看来,泉州牵头申遗工作应进一步练好“内功”。一方面,提高海丝申遗点遗址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交通等配套设施与环境保洁措施。另一方面,泉州应多组织善于讲好泉州海丝故事的网络写手,通过分享旅游体验故事,以接地气的叙事风格传播泉州的海丝文化元素。

  加强与海丝沿线城市经贸合作

  记者:泉州的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制造业基础雄厚。在您看来,泉州民营企业该如何把握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机遇促进经济转型?

  王强:泉州的企业家应结合企业自身需求,加强与海丝沿线城市合作与交流,在推动自身产品、技术等“走出去”的同时,积极将新技术、新理念,以及优秀人才“引进来”。

  王克思:泉州民营企业发达跟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碰撞形成的爱拼敢赢、创新突破精神密不可分,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民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少企业从原来的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从原来的自发式走出去走向更有针对性、更有策略地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政府也在加快职能转变,提升服务水平,加快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在此条件下,相信泉州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走向国际大牌。

  整合提升史迹展现古港新貌

  记者:报告中指出,“适度超前、错位发展,着眼于建设海丝国际枢纽港和国际邮轮港”,未来五年我市要怎样推动“千年古港复兴”?

  王克思:在我看来,古港复兴包括文化层面和功能层面。一方面,泉州千年古港是海丝的见证,也是各种文明交流的窗口,也是人员货物资金往来的通道,如何借助古港复兴,将古港遗迹进行文化整合、包装、提升,至关重要。另一方面,21世纪后的今天,泉州港口该如何支撑比以往更大规模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我认为,应更加重视港口开发建设,对港口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布局建设,突出泉州湾中心港区,加快南翼石井作业区、北翼肖厝大型散货深水泊位等整体连片滚动开发,推动斗尾国际深水集装箱码头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发挥港口作用。此外,加强港口配套设施建设,形成港口集疏运体系,用足够的铁路、公路通道将港口优势与广阔腹地连接,打造“海丝国际枢纽港和国际邮轮港”。

  王强:我认为,在做好本地港口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周围配套设施的提升,包括完善与腹地之间的交通运输线,改善软硬件设施,增强港口的吞吐量等。在政策上,应提高企业进出口贸易的便捷性。另一方面,古港建设不仅要考虑互联互通等交通因素,它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加强港口旅游产业建设,通过古港新貌这个“窗口”让世界了解泉州。

  重点抓好历史街区保护整治项目

  记者:报告中提到“要做足千年古城韵味”,您觉得古城的韵味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能否谈谈怎么样将这种“古韵”挖掘出来“做足”,并把它传承发展下去。

  王强:古城之韵体现在泉州人传统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衣、食、住、行、游等。要挖掘古城之韵,就应因地制宜利用好传统资源,规划和发展好包括传统建筑、街区、民宿、小吃等在内的元素。尤其是传统小吃目前相对分散,经营模式要如何形成统一的规范与标准。建议可以借鉴现代的营销与包装理念,统一品牌识别,采取个体加盟的经营模式,创新产品形式与包装,让这种传统美食能更好地保留下来。

  王克思:泉州古城是海丝起点各种文明交融相汇的核心区域。比如在方圆百米内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寺庙保存完好,相互交融,说明泉州海丝文化具有非常独特的包容性。如何去挖掘和传承?为此,我市出台实施“古城提质复兴计划”,以街区整体提升和个体建筑修缮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抓好西街、中山路、城南历史街区保护整治等项目。同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和传承古城之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