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泉州动态 > 泉州要闻
山美至惠女连通工程全线贯通
来源:泉州晚报 2019-04-29 16:30 阅读人数:1
  28日,横跨南安市5个乡镇11个村落、连通泉州市晋江流域和洛阳江流域中库容最大的两座水库间的跨流域引调水通道——山美至惠女连通工程全线贯通,标志着“北水南调、东西互济”的泉州大水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记者从市山美至惠女连通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获悉,山美至惠女连通工程是省重点水利项目七库连通的龙头引调水工程,工程概算投资5.39亿元,于2014年12月底启动,2015年11月全线开工,如今实现全线贯通,历时40个月。项目建设范围涉及南安市码头、梅山、罗东、洪梅、洪濑等5个乡镇,输水线路总长18.53公里(4段隧洞14.81公里、3段管道3.72公里);工程设计引水量每秒12立方米,最大引水量每秒16立方米。

  山美至惠女连通工程的建成,将有效缓解长期困扰我市东南部水资源紧张问题。建成后多年平均引水量达1.55亿立方米,惠女水库的供水能力可从每秒1.3立方米提高至每秒6.64立方米,相当于新建一座大型水库,将有效解决洛江、泉港、惠安和泉州台商投资区等地水资源紧缺问题,保障泉州东南部生活生产用水和泉港全国石化基地、福建联合石化、中化泉州石化等大型企业用水需求,为千亿石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根本的原水保障。

 

C4标山美至罗东隧洞贯通现场

 

利用吊机铺设管道

  虽地处东南沿海,有着丰沛的天然来水,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水一直是制约泉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未曾停止对水的探索与追求,从远在上世纪70年代的山美水库、80年代的龙门滩,到近在去年的彭村水库,一个个水源工程的落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动力。然而,2009年的冬春特大干旱,让泉州饱受缺水之苦,因缺水而停产的千亿石化产业每天损失超千万元。

  在全市上下的主动作为、有效应急处置下,泉州顺利度过旱灾。从那时起,泉州人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水的重要性,萌发了构筑连通全市所有水系、水库的“大水网”建设思维。2013年,七库连通这一新鲜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山美至惠女连通工程正式登场,在市委市政府的指挥领导和市水利局的正确指导下,2014年年底工程正式动工,昨日全线贯通,再次奏响了当代泉州人主动担当作为的时代强音。

生态优先 

全方位保护工程周边自然环境

  与诸多工程一样,连通工程的建设涉及大量用地、林木移植等问题。山美至惠女连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项目指挥部秉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避免因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

  位于山美水库库区的连通工程取水口,水面倒映着成片的林木。该片林木在施工进场道路征地范围内,本需要全部砍伐。“工程施工图纸设计阶段,我们考虑合理避开农田、山林、水塘等,且在施工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因地制宜,优化施工方案,组织大量专业力量,召开多次会议,就进场道路的选择展开研讨,既要省钱省事省力,又要保证水库原生态不破坏,经优化线路方案,规避了近11亩的活力木砍伐。”项目指挥长颜沧波介绍。工程C5标进洞口通过优化方案,采取地下顶管掘进取代原设计需砍伐山林、开挖约2.5亩洞脸的爆破开挖方案,最大限度保护大自然原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工程建设通过挖掘境内现有水资源开发潜力,利用惠女水库闲置库容减少山美水库汛期余水,最大限度优化区域水资源分配不均的格局;通过水系连通,可恢复和改善梅山、惠女、菱溪等水库的生态最小下泄流量,增加区域生态环境用水,修复河道生态环境,有效缓解原先河道生态用水被挤占和河道断流、束窄、淤积等困境;工程进出水口有9米的水头差,全程顺势自流,无需外力施压,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攻坚克难

多项施工技术运用填补我省行业空白

  山美至惠女连通工程既没有现成的工程建设经验,又因为引调水通道长、涉及乡镇多、地理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项目建设指挥部、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天水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等有关专家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较好解决了工程难题。

  位于山美水库库区的C4标进水口施工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进水口施工需在水库库内建造施工围堰,但受山美水库水位限制,常规的土石围堰工程投资、施工难度均较大,且对库内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经参建各方实地踏勘、研究,提出了永久建筑物与临时建筑物结合的方案,分析论证实施填筑较小范围的施工平台。该项技术研究与常规的土石围堰相比,减少土石方填筑4.2万立方米,节省工程投资250万元,缩短施工工期2个月,避免了围堰施工拆除难度较大及对水库水质的不利影响。

  洪梅管道段设计路线沿南安市洪梅镇洪罗路,采用在现有道路下埋设管道。由于线路沿线周边环境复杂、居民建筑物较多,且管道基础弱,施工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经分析比选,施工队采取人工非爆破开挖顶进的方式,先分别设置了2个工作井,对于地层为弱~微风化基岩段,采用相应的人工非爆破开挖的施工工艺,开挖圆形洞径3.2米,随后顶进钢管;对于地层为强~全风化岩土层段,采用人工风镐开挖,先开挖后顶进钢管施工的方法进行施工。洪梅管道人工非爆破开挖顶进技术(顶管技术)是我省水利项目的首例,不仅避免了控爆开挖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难控制、涉及的爆破审批和征地拆迁难度较大、对周边居民的交通出行影响大等不利因素,也给同类项目施工开创了借鉴性的技术先河。

  此外,项目建设之处,基于矩阵仿真水资源配置模型的供水仿真暨库群连通提升泉州市水安全技术研究的课题曾获2015年福建省科学进步奖三等奖。工程输水管道采取直径单根DN2800毫米钢管、两根DN2200毫米PCCP管是省内已完工同类引调水工程中口径最大的。

安全生产

40个月工期实现“零事故”工程目标

  自开工以来,项目建设指挥部就以争创“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全国文明工地”为牵引,充分履行主体责任,高标准、严要求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精心监管各项环节、各道工序、各个队伍;强化质量管控措施,实现全过程质量监督、检测管理;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借力专职监督员加强工程全方位廉政监管,做到“三安两优”,工程施工至今保持了“零事故”的工程目标。

  项目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兼技术总负责石全禄介绍:“由于项目技术难度较大,招投标过程中对设计、施工、监理的资质要求很高,只有强强联手,才能攻坚克难。此次贯通的C4标隧洞总长5259米,是全线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不可预见因素最多的标段之一,隧洞先后出现较大裂隙涌水4次、塌方2次,好在参建各方集思广益,及时组织聘请专家现场踏勘支招,借鉴同类工程施工技术,科学组织、措施得当,才能化险为夷”。

  2015年5月17日,工程下穿隧洞在高速公路边坡下方出现洞顶局部小塌方,由于隧洞上方为高速公路,若不及时妥当处理,将严重影响高速公路的通车安全;得知消息后,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吴树延第一时间带领水工、地质、施工专业设计人员赶赴现场,实地查看并充分了解情况,与业主、监理、施工单位探讨处理方案至深夜,为顺利地解决隧洞塌方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队伍建设

昔日青涩青年历练成了项目好手

  山美至惠女连通工程项目部设在山美水库管理处,机构成员主要抽调山美水库的青年骨干,缺乏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经验。但是,他们不甘平凡,在几个“老师傅”的带领下,仅用半年完成原本需要2年才能完成的可行性研究报批程序所要求的13个前置项目;仅用3个月完成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仅用一年基本完成近532亩的安征迁任务。

  “这批年轻人个个都很优秀,我是看着他们成长的。我们在一线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旗插在工地的那一刻起,指挥部领导身先士卒,整个队伍便下定决心‘大干一场’。他们严于律己,整日吃住在工地,用查阅图纸怼寂寞、用技术讨论赛智慧、用坚守监管磨毅力,从最初的青涩怯场到如今的独当一面,成为一支能拼善战的青年队伍。”工程部主任许重富自豪地说。这个年轻团队及相关个人先后获福建省青年突击队、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福建省重点项目建设功臣、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全省水利系统先进个人、泉州市工人先锋号、泉州市重点工程建设标兵、泉州市项目攻坚先进典型个人、泉州市直水利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山美至惠女连通工程的先行先试给七库连通余下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施工经验,有力推进了整个泉州“水网”更好更快落地见效。该工程的主体贯通意味着工程全面进入“衬砌”阶段,预计年底可开闸通水,届时一条全封闭的“地下水动脉”将对惠安、泉港、泉州台商投资区形成双水源线路互为备份的水资源格局,对于保障泉州东南部沿海地区生活生产用水和泉港泉惠石化基地、福建联合石化、中化泉州石化、国电等大型企业用水需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泉州东南部中远期用水将得到有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