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泉州动态 > 泉州要闻
国际档案日 泉州市档案馆的征集活动引来踊跃捐赠
来源:泉州晚报 2018-06-10 10:02 阅读人数:1

谢长寿老人将自己编写的线装书笔记和抄写书稿用的毛笔捐赠给市档案馆

  昨日是国际档案日,今年我国档案日的主题是“档案见证改革开放”。围绕这一主题,我市各级档案馆准备了50多项活动,带领大家了解与此有关的珍贵“泉州记忆”。这两天,响应市档案馆的档案征集活动,不少热心市民将自己珍藏的“宝贝”捐赠给档案馆。

  老人捐162册手写文史资料

  85岁的谢长寿老人在泉州老城区出生、长大,从浙江医学院毕业后在外地工作了数十年,50多岁时回到故乡,从事预防医学工作。

  离乡多年,谢长寿对故土的热爱不减,并渐渐萌生了编写家乡文史资料的念头。他花了二三十年时间,细细踏勘古城以及城外的山川河流、历史古迹,查阅了大量文史资料,用毛笔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录下来。就这样,逐步编写成了《泉州学大纲》《泉州城内沟河志》《大坪山桃花山志》等11种共计162册线装书笔记,装了满满两大箱。其中,仅《泉州学大纲》就有82册,约82万字。值得一提的是,在编写地情丛书时,为了让笔记的内容更加严谨专业,谢老还请从事地质工作的表弟提供材料。

  这些凝聚着谢老几十年心血的线装书,曾令许多专家学者赞叹。线装书上工整誊抄的毛笔字,还曾被人误以为是印刷品。十几年前,听闻谢老有这些“宝贝”,市档案馆人员就曾登门求书。当时,谢老还亲自去“考察”过馆内的保管条件,感觉十分满意,可终因不舍,没有马上捐赠,但他与工作人员约定:“这些书,早晚都是档案馆的。”

  这次,借着国际档案日的契机,谢老终于下定决心,捐出这两箱珍贵的线装书笔记。与两大箱线装书一起送来的,还有几十支毛笔。这些笔,只是他这些年为了编写书稿用掉的一小部分。“档案馆的保存条件很好,我希望,这些凝聚我毕生心血的笔记,能被妥善保管,长久地流传下去。”

  古籍爱好者连续两年捐赠

  年近六旬的泉港人黄惠龙,沉浸在古籍海洋里已有30余载。昨天上午,他从泉港赶到市区,带着自己多年来收藏的《四库全书》(完整版)、《清代朱卷集成》、《稀见清咸同光三朝档册》等10多部古籍电子版,无偿捐赠给市档案馆。

  黄惠龙是档案馆工作人员的老朋友了。去年,他向市档案馆捐赠了140多部电子版古志书。这次捐赠的电子书是他花费大量心血、历经多年搜集而来的。黄惠龙说,此次捐赠的这些古籍电子版较为少见,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也让自己视若珍宝的资料多一个备份,避免丢失。

  侨领后人分享珍贵《哀挽录》

  李柏权是清末民初南安籍印尼侨领李功藏的后人。他保存有李功藏过世时的《哀挽录》,里面不仅有李功藏的生平事迹,还有当时各界人士的挽词挽联等。李柏权表示,这本《哀挽录》对他们家族来说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为了让重要资料得到永久保存,他们愿意先将此书复制后共享给市档案馆。适当时候,他们也将考虑将此书捐赠给档案馆。

  在“6·9”国际档案日活动期间,市档案馆还从馆藏照片中甄选出291张照片,以新老照片对比的形式,举办“图说改革开放新变化——泉州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档案图片展”,全面回顾泉州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