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泉州动态 > 部门动态
人口疏散基地 泉州建设有道
来源:泉州晚报 2018-12-19 10:53 阅读人数:1

  建设人口疏散基地是应对战争及自然灾害的必要手段,也是人防综合防护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保障,可谓关键时刻赖以生存的“诺亚方舟”。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市人防办紧紧围绕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职能任务,按照“规模达标、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连接顺畅”的总体要求,结合城乡建设,积极推进人口疏散基地(地域)建设,工程数量、体量日益增大,功能日趋完善,既不断满足城市人防避难疏散需要,又密切服务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起步早 泉州经验获点赞

  泉州地处东南沿海一线,既是军事斗争的最前沿,也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战略区位十分特殊,是国家确定的人防防护重点城市。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我市积极探索和推进人口疏散体系建设,不仅出台了省内首个疏散地域建设规范性文件,并率先在永春县建设了疏散基地(地域)示范点,在人口疏散基地(地域)建设上走在了前头。

  2008年,敢为人先的泉州人防迎来一场检验——南京战区五省一市人防办联席会议暨福建省城市人口疏散体系建设会议在泉州召开。国家人防办领导、部队领导、各省市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等120多人齐聚泉州,考察了泉州市建设的永春县人口疏散基地,观摩了丰泽社区人口疏散演练,交流了五省一市城市人口疏散体系建设经验。泉州《关于加强城市人口疏散体系建设的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城市人口疏散体系建设》等经验材料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并作为典型经验广为转发。

  “这才是真正的战时人口疏散基地(地域)。”彼时,国家人防办领导在讲评时如此夸赞。

  特色足 基地建设多样化

  赞誉并非凭空而来,泉州人口疏散基地(地域)建设有自己的特色。

  扎根美丽乡村——在泉州台商投资区,疏散基地(地域)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基础设施上下足功夫,实现了通车、通水、通电、通话、能指挥、能掩蔽、能生存、能教育、能医疗、能生产等“四通六能”标准。走进泉州台商投资区的该处疏散基地,道路通畅、水流潺潺、林木茂盛,一派秀丽的田园风光。

  融入生态环境——坐落在泉港区涂岭镇的一处生态园,山清水秀、交通便利,被誉为“泉港后花园”。这些年,此地成为一处网红旅游目的地,不少游客前往品尝农家美味、体验果蔬采摘、欣赏湖光山色、呼吸清新空气。事实上,该生态园也是一个人口疏散基地(地域),当战争或灾害发生时,看似寻常的旅游目的地,将立即转化为救急救难的安全营。

  化身公园绿地——在晋江,利用千亩休闲公园,某公园结合场地特征正改造为一处融地上地下于一体、平战功能齐全的人口疏散基地,包含疏散指挥区、临时安置区、物资储备区、医疗保障区、交通中转区等,有望年底开放部分园区供市民健身娱乐。

  盘活国有资产——饱受赞誉的在永春县建设的人口疏散基地最为典型。该基地的前身为创办于1954年的国营华侨茶果场。岁月流转,茶果场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经过改造,2007年此茶果场建设成了人口疏散基地。17栋建筑,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可接收安置1.2万名疏散群众……花小钱办大事,换来国有资产一副全新面孔。

  效益优 演练教育两不误

  基地既已建好,怎可放着长草?

  城市人口疏散演练是检验人民防空应战应急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检验人防疏散体系建设成效的手段。截至目前,我市已连续20多年组织大规模疏散演练活动。就在今年“9·18”泉州市第21次防空警报试鸣暨人口疏散演练活动中,我市在全省首开跨地域异地人口疏散先河。紧贴实战,300多名市民从鲤城区被集中疏散至永春县人口疏散基地。在精心组织下,疏散人员与当地村民户户对接,住进农民家中,与老乡其乐融融,达到了演练预期效果。大规模演练有序,平时演练亦不断。在南安、安溪、德化等地,依托各乡镇中小学作为疏散基地,人防演练常态化开展。大大小小的演练活动下来,我市人口疏散基地的设施、服务等功能一次又一次经受住了检验。

  人防疏散基地(地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关注。建管用并举,软硬件齐抓。据悉,为维护基地建设,永春的人口疏散基地建成至今又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继续优化完善停车场、道路等各项设施,同时不断探索疏散基地安置方式,通过举办中小学现场观摩等活动,不断赋予疏散基地新的内涵。无独有偶,泉州台商投资区的疏散基地投入上千万元,将基础设施优化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人防教育馆被列为国防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一大批社会各界人士在此接受爱国教育洗礼。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