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2018年度城乡规划工作要点
来源:泉州市规划局 2018-04-24 10:33 阅读人数:1

2018年度城乡规划工作要点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局将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推动我市城乡规划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重点在探索规划编制改革、建设生态连绵带、服务新城建设古城发展、完善城市服务能力和提升规划管理水平等方面下功夫,突出品位品质,提高城乡宜居度,全力推动城乡规划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探索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坚持凝聚环湾战略共识、推进环湾协同发展为核心,突出生态连绵带等城市规划建设新理念,积极探索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实施体系改革工作。一是开展新一版总规修编工作。在去年完成对2010版总规实施评估报告的基础上,正式启动规划期至2035年的泉州市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二是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工作。主动协调各部门按照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成果,推进部门专项规划修订,协调调整差异图斑,消除规划差异。全面推进市域范围内县(市),开展多规合一工作,形成一个县(市)一个规划、一张蓝图。三是强化规划管控工作以优化总体规划实施方式为导向,进一步优化规划实施管理体系。在完成控规整合的基础上,强化正面引导+负面清单的规划编制与管控方式。2018年计划开展规划编制、研究和基础测绘项目共26个。

二、开展“生态连绵带”规划建设

规划建设“生态连绵带”,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用绿道串起山林、水体、湿地、田园等自然资源,形成相互衔接、连绵成片的生态体系。一是编制完成《泉州市生态连绵带统筹规划》,围绕一环一湾十廊的规划格局策划形成生态连绵带建设项目库和整体实施计划。二是启动生态连绵带示范段的规划建设工作,着重打造主城生态连绵带、晋江生态连绵带、洛阳江生态连绵带、百崎湖生态连绵带等示范性项目,以点带面、上下联动推进全域生态连绵带框架体系的形成。三是坚持点线面结合,按照打造一湾、两江、四山的城市生态景观体系的要求,对主要进出通道、主要客流廊道、高速门户节点、城市重要景观点、城市重要景观面等五个方面进行专项整治提升;积极推动洛阳江综合整治、沿海大通道景观提升和市区观音山、青莲寺等公园及西华洋、百崎湖滞洪区公园建设。

三、推进海丝新城建设和古城保护发展

以城市设计为抓手,把城市设计理念贯彻到规划编制、项目策划、工程设计的全过程。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协调城市组团在项目规划、功能、标准、时序等方面的相互衔接,加快推动新城建设和古城保护发展工作。

(一)海丝新城规划建设方面。一是结合海丝新城各片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着重推进中央商务区、公共文化设施集中地、滨水地区、交通枢纽地区等环湾新城空间控制节点的城市设计。开展对环泉州湾、沿晋江、洛阳江两岸等重点发展区域、重要景观地段的城市设计,通过城市设计工作加大规划向策划和项目前期服务两端的延伸和衔接力度,进一步强化项目生成能力,更好地服务项目落地工作。二是在完成东海后埔片区、刺桐古港片区、北峰西华洋滞洪片区和江南站前大道西侧片区、田中片区、江南兴贤路中段片区等环湾重点区域拟实施改造范围划定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统筹集聚的工作思路,主动指导配合各业主单位对上述片区开展规划设计,为进一步推动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和空间优化工作,推进现代化新城的建设。

(二)古城保护发展方面。一是完成《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和《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报批工作,开展《泉州城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和中山路、西街、城南城市设计规划编制工作,全力服务好古城活化利用城市双修工作。二是做好古城范围内历史建筑的摸底清查,完成古城范围内历史建筑的挂牌保护工作。组织编制古城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导则,规范对传统建筑的管理、修缮和改造行为,保障房屋质量和使用功能。

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坚持系统化、网络化、标准化的建设要求,围绕交通系统、海绵城市、城市排水防涝、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方面开展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大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一)交通系统建设。一是完善中心城区跨组团快速通道网络。加快建设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及一重环湾和二重环湾主干道快速化提升,启动跨江重要通道建设前期工作(东海通道、百崎通道)。二是织密城区主次干道路网,疏通城市拥堵交通节点。加快城市支路改造建设(丰泽后街、爱国路、奎霞巷),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组织交通改善研究,挖潜提高现有道路通行能力,合理组织单向交通,畅通微循环。三是推动公交设施、城市慢行系统和停车场等建设。推进高铁动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丰泽公交场站等场站建设。逐步完善城市过街设施,继续在人流密集区域增加立体过街设施(如千亿大厦、森林公园、东湖街圣墓等)。继续推动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

(二)海绵城市建设。一是结合已完成《中心市区海绵城市总体(专项)规划》,推动台商区百崎湖流域作为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开展示范项目建设。二是推进丰州滞洪排涝系统一期工程建设,指导东海柯石水库排洪渠、饮马河,城东玉兰渠,江南玉田渠、新步排洪渠等渠道等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建设工作,改善城市水环境。三是推动中心市区四座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和建设各组团中水管道。四是结合新改建市政道路推动市政道路海绵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实施等。五是推动公园绿地建设,增加绿化设施渗蓄功能,完成桂屿水体公园建设,推进桃花山公园、森林公园、观音山公园、滨海公园绿化提升工程等。

(三)排水防涝设施建设。一是落实《泉州市排水防涝改善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规划方案》的项目安排,继续推动丰州滞洪排涝系统整治一期工程建设等渠道整治工程,打通各片区主要排涝通道,快速有效提高排涝能力。二是开展中心市区芳草园分洪箱涵、东海法石排涝泵站建设,启动丰州滞洪排涝系统二期工程、江南乌石山滞洪区、锦堂滞洪区,城东浔美滞洪区建设,在各片区形成相对完整的防洪排涝主干体系。

(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一是结合古城城市双修和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在台商投资区等新城区和西街、中山路、新华路等古城街巷等策划生成综合管廊近期可实施项目,推动综合管廊示范项目建设。二是在新建城区重要节点、重要商务区、重大交通线网项目(如结合城市轨道、有轨电车交通线路,同步研究综合管廊配建工程等)建设,研究推动干支线综合地下管廊建设。

五、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服务水平。

(一)探索强化规划管理新模式。在中心市区已建规划一张图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规划数据交换、云服务等信息化工作,推动规划管理一体化云平台建设。通过统一组织城乡规划管理应用,集成规划管理成果,推动城市规划管理向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转变,促进规划区范围内规划和管理两个全覆盖工作。

(二)强化敏感区域建设管控。以此多规合一规划成果为基础,结合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项目范围、泉州古城历史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界限等其他空间数据,建立城市敏感地段(区域)空间界限动态管控机制。进一步在城市敏感地段(区域)范围内,实现建设项目的规划行政审批与执法从前端项目策划选址到违法违章项目现场勘核的全方位监管。

(三)优化规划行政审批服务。一是持续推进放、管、服工作,深化规划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对自由裁量权的管控,完善和建立一事一表项目台账制度,不断提高规划审批服务工作效能。二是完善多规合一审批平台建设, 实行一并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信息共享的投资项目并联审查审批机制,提高并联审批工作效率。三是探索建设项目网上规划审批工作模式,贯彻落实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的服务要求。

六、持续加强机关党建工作

我局机关党建工作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鲜明讲政治,聚精会神抓党建。继续坚持党务业务两手抓,坚持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要求和态度,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力助推五个泉州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