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泉港区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公报室 2016-03-01 11:08 阅读人数:1

  ——20151223日在泉州市泉港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泉港区人民政府区长  吴礼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泉港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主要工作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二次创业”四年行动计划的决胜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以“二次创业”为动力,全面加强“五位一体”建设,扎实推进产城联动“135”计划,较好地完成了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亿元、增10%(预计数,下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9亿元、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20亿元、增长4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亿元、增长5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16元、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1元、增长9%,其他指标基本实现或超过预期目标。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下行压力,着力强调度、优服务、保增长,确保区域大盘稳中向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把握企业转型、结构转变、动力转换的平衡点和着力点,努力做到换挡不失速、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1)企业帮扶精准实施。坚持问题导向、一企一策,全方位、多领域推进“三比一看”活动,帮助企业解决“两证”办理、人才引进等问题,打好企业帮扶“组合拳”。出台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兑现落实各级惠企资金8152万元,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建立企业资金链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帮助27家企业获得23.3亿元银行授信,成功运作21批次1.48亿元“过桥”资金。实施“百名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举办2清华大学企业高级培训班,以及电商模式创新、石化产业人才等专题培训班。组织企业参加“泉州品牌海丝行”、“闽货华夏行”等展销活动,12件产品列入全市名优产品名录,市场渠道不断拓宽。2)投资拉动积极有效。围绕提高项目开工率、建成率、投资完成率,全力突破项目前期、落地、投产等关键环节,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201个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2.8亿元,56个项目新开工建设,福林气体、东鑫石化技改等45个项目竣工投产。项目用地集约高效,全年获批用地2148亩,盘活存量土地177.64亩,收回闲置土地278.98亩。招商势头持续向好,全年“三维”对接项目18个,签约金额394.33亿元,为长远发展积蓄强大后劲。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出台企业员工区内购买商品房等优惠政策,完成商品房销售2168套、增长7.19%,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增速位于全市前列。3)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引导企业开展产品、技术、品牌、管理和商业模式等“五个创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各类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为平台、人才政策为保障的创新体系。推进“两化融合”,成立首个创客服务中心,实施省市科研项目24项、区级重大专项43项、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15项,完成技改投资9亿元,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2209件、1146件,增幅位居全市前列;新增国家专利奖1、省级名牌产品8项、高新技术企业412家企业获省市级工程(行业)技术研究中心称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二)持续壮大石油化工主导产业,全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带动多元产业全面发展。按照既定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全力打造“135”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集群优势、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巩固提升1)集群化效应更加凸显。石化产业做大做强,钟山石化、凯美特等8个项目动工建设,联合石化EO/EG、福林空分等4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石化产值22.4亿元。园区建设全面提速,南山片区新开发利用土地2226亩,单位产出贡献730万元/亩,石化园区综合实力位居中国化工园区第5公用配套体系健全完善,石化研究院、应急救援中心(一期)正式运行,湄洲湾石化物流贸易基地规划建设2)规模化发展步伐加快。实施支柱产业扩张促进计划,粮油食品饮料、纺织鞋服、建筑建材产值分别增长12.7%25.1%10.7%,全年可突破270亿元,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9个百分点,粮油食品饮料、纺织鞋服率先实现百亿目标。港口物流业持续增长,5-6#泊位、重件码头等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4550万吨、增长15.4%3)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实施新型业态提速促进计划,着力调整“两头小、中间大”产业格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五万工程”特色农业持续推进,新增土地流转380亩,新建设施农业535亩,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21亿元。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加快青年网商创业园、湄洲湾创客汇、建配龙(梦谷)网商创业园等项目建设,全区实现网商零售额5亿元、增长10%。东方伟业、为为国际等商贸综合体加快建设,新华都投入运营,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99亿元、增长12% 

(三)全面加快产城融合发展进程,致力人进城、建好城、管好城,推动城乡面貌加速改观牢牢抓住新型城镇化的机遇,深化城市东拓、南进、西延推进片区板块整合优化,争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1城市形象明显改善。注重规划引领,开展城市总规中期评估,探索“多规合一”,城市规划展馆投入使用;聘请高手名家编制盐田片区控规、五里海沙城市设计和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力求将每个片区、每条街区建成精品。中心城区扩容提质,78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29.5亿元,城镇化率提高2.5个百分点;总部经济区、锦川片区建设加快,驿峰路综合改造全面完成,区文化中心、锦绣公园等一批城建精品建成投用,成为群众休闲、健身好去处,受到上级领导和海内外乡贤一致好评。镇村建设统筹推进,67个小城镇项目、55个美丽乡村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9.12亿元、1013万元,5个村入选首批福建省传统村落名录,涂岭镇和樟脚村、土坑村获评福建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2)宜居建设同步跟进。投入7.5亿元推进路网畅通、生态环保等宜居建设项目53个,市政道路、路灯照明、地下管网、公交客运向农村进一步延伸。治水造林持续推进,完成造林绿化3929亩,人均公园面积提高到9.1平方米;实行“河长制”管理主要河流,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整治河道60公里,在全市水利责任目标考核中名列第三。加强海洋生态监测,开展海漂垃圾治理,海洋环保考核连续两年全市第一。节能减排力度加大,26个节能减排项目有序实施,全面完成年度减排目标。环保设施更加完善,南山片区污水处理厂、工业固废垃圾填埋场等项目投用或动建,新建空气自动监测站2个,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更趋完善。泉港至泉州动车站客运专线开通运行,厦漳泉城际轻轨、福厦客运专线泉港站获国家批复。3)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开展“两违”综合治理和“百日攻坚”行动,依法拆除违法建筑48万平方米,超年度目标30个百分点,率先创建“无违建区”。出台石结构房屋改造实施意见,启动首批14个成片改造试点,全区改造石结构危旧房167万平方米。推进市容市貌、交通违法、文明施工、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数字城管”覆盖城区8平方公里,环卫考评成绩在全市排名取得明显进步。 

  (四)充分释放改革创新强大动力,努力抓试点、破难点、增亮点,促进全民共享改革红利。全面深化经济社会各项改革,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让群众获得更多实惠,打造创业乐园、幸福家园。1)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深化金改创新,票据服务公司、政府主导融资担保公司完成报批,全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9.18亿元。推进民综改革,实施工商登记一照一码、三证合一制度,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增长38.7%;出台区属国企整体改革方案,完成水利水务公司整合重组,石化园区与民企组建6家股份合作制公司;推广政府购买服务,“互联网+”居家养老助残试点推行。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实施意见,建立旧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2)海丝战略对接初显成效。主动融入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扎实推进山腰街道、土坑村闽南文化生态整体性重点保护区域建设,黄素石楼等重点文物修缮保护工程顺利实施,建成非遗展馆,再获中国水密隔舱福船文化和海盐文化之乡两个国字号文化品牌。“六个一”文化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较好,全区实现旅游收入增长15%。文化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闽台“三同文化”、同名镇村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等对台交流合作创新开展,举办“海丝路·家乡情”文艺晚会、康寿文化等文体活动46项、惠民公益演出90多场;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图书馆正式投用,建成村居文体示范点7个、健身示范点19个、老年体育活动中心2个,区文体新局获评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先进展示单位。侨台外事工作不断加强,成功举办盛大的第八届世联会、美籍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等活动。启动编纂《泉港区志》,《姓氏志》、《泉港年鉴》出版发行。组建广电传媒有限公司,数字电视信号实现全覆盖。3)民生工作创新亮点纷呈。投入1.14亿元,完成153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年财政民生支出21.3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1.67%。围绕破解阻碍教育均衡发展的症结,实行区直小学划片招生改革,深化小片区管理,在全省首创校长和教师“县管校用”新机制,进一步加强完中校班子建设,投入6500多万元完成泉港二中教学楼、益海实小新校区等项目建设,全区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围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泉港区医院院长招聘,成立大病救助基金,妇幼保健院迁址重建等项目进展顺利,疾控中心业务用房完成搬迁,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围绕构建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健全社会救助统筹联动机制,“救急难”工作列入全国试点;全面开展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建成15个社区服务站、8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区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即将投入运营;城镇新增就业711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90人;推进扶贫开发,实现脱贫5221095人;低保、居民保、新农合等进一步提标扩面,实行高龄补贴、一级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5亿元,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建设单位。完善计生利益导向、优质服务机制,人口与计生工作实现进位争先目标。 

  (五)主动落实转变职能第一要务,竭力转作风、提效能、树形象,有效提升政府施政作为。顺应群众期待,始终恪守“为民、务实、清廉”之责,以良好的政风带民风、促行风。1)安民措施落到实处。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启动新一轮“平安泉港”创建,实施天网视频监控体系建设,实现“两抢”案件286天零 

  警情,群众治安满意率提高到92%。认真落实信访“路线图”,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277,办结反馈率100%排查各类矛盾隐患912个,调处成功率99.88%。顺利通过“六五”普法验收,社区矫正典型做法在省市推广,凤阳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抓好安全生产、食药安全、防汛抗台、防震等工作,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建成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基地,7个镇(街)全部获评省级安全社区。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村干部待遇大幅提升。兵员征集、转业士官安置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民兵“双25”高炮分队被总参谋部评为优胜单位。此外,民族宗教、对口帮扶、工青妇、档案、口岸、海防、打私等工作取得新成绩。2)公共服务便民高效。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查摆解决“不严不实”问题29个。办理人大建议107件、政协提案148件,办结率100%、综合满意率99%。推行“马上就办”,即办率86%、提前办结率98%,行政服务信息化、电子化水平居全省前列。落实行政监察、绩效考评、审计监督等制度,机关作风和服务效能明显改善。3)机制运行规范有序。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着力清理办公用房、“吃空饷”问题,“三公”经费下降45.1%。有序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市场监管局、卫计局等4个部门完成组建。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建立行政权力、公共服务、责任三张清单制度,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清理乡镇(街道)津补贴,建立绩效管理新机制。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扎实推进。 

  各位代表,2015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目标基本完成。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抢先发展,面对困境迎难奋进、化危为机,泉港发展的方向更加清晰,前进的步伐更为坚定,腾飞的基础日益厚实,泉港已经站上新的更高历史起点,正以崭新的风貌,在腾飞崛起的征程上阔步向前。 

  ——五年的艰辛创业,让泉港实现了区域经济总量翻番、结构优化的既定目标。泉港已成为福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分别是2010年的1.56倍、1.62倍,年均增长分别为9%10%。五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累计完成698亿元,是前五年总和的1.46倍。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0%23%,增速位居全市前列。港口吞吐量累计完1.75亿吨,完成海关关税534.7亿元、占泉州关区90%区三产比例3.368.927.8,呈现“一稳、二强、三提速”良好态势 

  ——五年的拼搏奋斗,让泉港成为了全省产业贡献最大、配套最全的石化基地。石化产业链从“油头”向“化身”、“轻纺尾”延伸,乙烯、丙烯等九大产业链条初具规模,石化产值约占全省1/4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石化园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完成南山片区万亩土地“十通一平”,五年的征地收海、土地平整等工作完成量占2000年建区以来的8成以上,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化工园区前八强,入选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加快建设“两院三中心”,“十大公用工程”配套陆续投入使用,成为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石化产业服务高地。 

  ——五年的赶超跨越,让泉港打开了产业城市融合互促、联动发展的崭新格局。城市建设从条状开发向块状开发、片区开发滚动,共投入132亿元,实施市政配套、房地产开发等153个城建项目,2.5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形象明显提升,基本形成12平方公里城市东南部生活区城镇化率从40.82%提高到49%。实施宜居环境建设、“点线面”综合整治和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在工业园区、生活区之间建设绿化隔离带,森林覆盖率达40.8%7个镇(街道)全部获评国家级生态镇 

  ——五年的不懈探索,让泉港站上了民生共享均衡普惠、体现质量的更高层次。社会保障从底线民生向质量民生、智慧民生转变,实施“六大民生工程”,投入4.6亿元办成148件为民办实事。荣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科技进步先进区、科普示范区、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单位、长寿之乡、海港文化之乡、北管音乐文化之乡、水密隔舱福船文化之乡、海盐文化之乡和福建森林县城、平安先行区、双拥模范城(四连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等称号 

  ——五年的用心营造,让泉港形成了企业发展活力迸发、政企互动的良好环境。泉港已在实践中形成了“领导在一线推动、责任在一线落实”的攻坚氛围,累计完成征地13429亩、征海11700亩,争取各类资金30多亿元,建成投196个重点项目出台“二次创业”优惠政策30多个,每年扶持奖励资金近1亿元。在全省率先建成行政、效能两个电子综合监察系统和“网上办事大厅”,审批提速率31%,代办制、定员跟办等很多做法在省、市推广,形成四方宾客纷至沓来的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泉港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和衷共济、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不懈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各级驻泉港直属单位和部队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的发展,成效是显著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有:1)各地石化基地竞相崛起,省内古雷、湄洲湾、江阴等三大基地(园区)竞争日趋激烈,在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国内经济调速换挡的大背景下,石化主导产业面临着“量”、“价”双重考验,区域经济“过山车”风险加剧。2)产业升级步伐有待加快,支撑“135”产业的龙头项目还较缺乏,特别是石化全产业链发展尚未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业短板突出,经济总量和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3)资源环境容量空间有限,随着国家收紧国土森林资源、环保排放、政府债务等要素闸门,我区用地、用林、环保等指标将逐步趋紧,给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带来更大压力。4)城市公共配套相对滞后,城镇化率低于省市平均水平,加上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历史欠账较多,可能导致人口净流出、土地基金倒挂、产业结构失衡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5)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部分单位和个人联系群众不够紧密,责任意识、能力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恰逢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战略,支持福建加快自贸区建设,以及泉州“东亚文化之都”、海丝先行区建设,泉港作为福建“石化强省”建设龙头基地、泉州产城联动新城区,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上升期。同时,建区15年来的成长积淀,以及独有的区位条件、产业集群、港口优势和人文底蕴,为我区承接使命、加速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和现实途径。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机遇,激情创业,奋力赶超,推动泉港实现新一轮跃升,在更高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区委三届十四次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产业链条延得长、城市建设提品质、民生大计得改善、党建科学作保障”为工作主线,以实施产城融合战略为主要抓手,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要任务,着力打造“135”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由“单一主导”向“多元支撑”迈进,推动城市建设与产业升级互促互进、融合发展,加快把泉港建设成为海丝石化先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发展样板区、自主创新特色区、民生普惠共享区。 

  围绕以上指导思想,“十三五”期间我区主要经济指标预期为: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提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四大类31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8项、预期性23项。在此基础上,努力提前实现“五大指标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重点打造“四大组团”即打造东北部工业组团、港口组团,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迈进,成为中阿石化贸易的重要支撑港区打造西南部生活组团、生态组团,形成“四星拱月”城乡规划发展格局。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推动“十三五”规划纲要落到实处,我们策划了重项目304个,计划投资1107.9亿元,着力实施五大行动计划: 

  ——实施石化倍增行动计划。完成南山片区一期土地开发利用,启动并部分完成二期万亩土地平整和项目布局;密切跟踪协调富德能源、新佑能源等总投资374亿元的一批意向项目尽快落地培育新的产业龙头,争取石化园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提升“两院三中心”运作水平,构筑辐射全省的石化产业服务高地;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力促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实施港口振兴行动计划。加快建成在建的9座码头泊位,进一步完善港口集散体系,实现港口物流业增加值至2020年占GDP比重达10%;规划建设湄洲湾石化物流贸易基地,打造区域性石化专业市场;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规划建设中阿石化产业园,力争跻身中阿石化贸易的重要支撑港区。 

  ——实施产城融合行动计划。继续推动产城融合发展“135”行动计划,抓好296个产城融合项目建设,争取纳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推进石化工业区及安全控制区整体建设,建成17平方公里的生态园林,切实解决“厂村混杂”问题;大力发展“山海泉港”特色文化旅游,规划建设省级健康产业示范园区,培育打造“康寿福地”区域品牌。 

  ——实施质量民生行动计划。全方位推行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统筹联动、“救急难”试点、政府购买服务、“互联网+”居家养老助残、社区便民服务等改革,促进社保提标扩面,努力在省、市率先打造若干个民生试点和亮点。实施精准扶贫攻坚计划,拓展“跨村联带”农村党建模式,深化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石结构房屋改造、生态保护修复行动和农村公路、农村饮水安全、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推进文化惠民,扶持发展“六个一”工程,打造海丝福城文化品牌。 

  ——实施服务提升行动计划。主动对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重点是,进一步简政放权,打造行政服务“马上办”升级版;鼓励引导企业推进“数控一代”、智能制造应用,推动技术、产品、品牌、营销、管理的全面升级;培育发展若干个体现特色、充满活力的“众创空间”,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泉港大建设、大提升、大跨越的重要时期。我们相信,有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有历年历届积累形成的良好基础,有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有海内外泉港人的奋力拼搏,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永葆激情,合心、合力、合拍,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泉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共同创造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美好家园! 

  三、扎实做好2016年工作 

  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均与2015年持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内涵与外延同拓展,打造更具实力的石化名城 

  按照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培育壮大以石化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多元产业体系,推动区域经济有质量、高效益、更均衡发展。 

  1走高端升级之路。按照“做大做强、提质升级”的要求,力促石化集群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拓展平台空间,完善石化园区区间道路、防洪排涝等配套建设,启动南山片区二期万亩用地开发,规划建设中阿石化产业园搭建产业提升的优质平台。要促进链条延伸,全力引进富德能源、新佑能源等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项目,促进钟山化工EO下游衍精细化学品、凯美特火炬气综合利用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不断提高产业集群的集聚度;建立石化产业链项目对接机制,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关联企业合作联动。要优化产业布局,抓紧论证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进一步整合园区用地,优化项目布局,使石化产业链条项目及公用工程项目合理布置并发挥最大效能。要提升集散能力,重点规划建设石化产品交易中心,构筑市场、港口、管廊、仓储、公路、铁路“六位一体”的新型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要打造安全园区,抓紧推进危废综合利用项目,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石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 

  2、走规模经营之路。致力发展壮大三大支柱产业,快速提升非石化产业贡献率。港口物流业要整合提升洋屿、沙格、南山“三大港口物流园区”,筹建“一基地五中心”,加快推进肖厝作业区5-6#、省交通集团和奥德费尔等码头泊位建设打造更加便捷快速的集散条件;联合组建物流研究院,扶持培育兴通海运、隆汉物流等物流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德和仓储、仁建物流等项目建设,致力打造“一园区四基地”的物流载体网络粮油食品要加快福海三期泉怡饮料二期建设,鼓励天线宝宝、金维他等企业发展高附加值食品,扶持壮大涂岭红茶、惠屿鲍鱼等本地名优特产品发展,鼓励引导相关企业走集约化经营路子,切实打造粮油贸易集散基地。新材料要推进普安工业区二期开发,促进新型建筑材料、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材料成规模、上档次,形成“资源-产品-可再生资源”封闭式流程。 

  3、走特色兴业之路。瞄准现有产业缺失环节,坚持差别化、特色化发展配套产业,初步形成现代产业格局。现代农业要持续发展“五万工程”等特色生态农业,引导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扎实推进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培育金燕琼脂、利园果蔬等一批品牌农产品。文化旅游业要加快惠屿岛、樟脚古民居、峰尾古城等景区建设,推进海国文化旅游城、海盐文化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打响“山海泉港·康寿福地”品牌现代服务业要抓紧发展中介咨询、工业设计、产品检测、特种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同步加快电子商务、创新金融、健康服务等商业新业态发展。房地产业要加快城市核心区开发,打造若干个上档次、高品位的城市综合体;发展和规范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代理等中介服务,进一步打通商品房与保障房、石结构房屋的连接通道。新兴产业要扶持纳川管材、本益科技等企业开展数控机械研发,规划石化装备制造及维护基地,促进智能制造业发展和应用;积极推进峰尾渔港经济区建设,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鼓励扶持渔船“木改钢”、“木改铁”、“小改大”,带动海洋经济扩量提质。    

  (二)坚持功能与品位齐提升,打造更显魅力的滨海新区 

  坚持高点定位、建管并举、提质扩容的原则,更加注重城市整体运营、科学经营,以更多要素、更多举措构筑立体式区域新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1、城建品质要整体提升。以争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契机,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的原则,以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促进产业和城市在更高水平实现联动互促。城市布局要优化调整,启动实施氯碱片区整体搬迁入园,着力打造“北工业、南生活”城市发展格局,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中心城区要扩容发展,抓紧龙山荷池社区改造提升、峰尾镇区改造、后龙湾开发等项目进度,加快总部经济区、锦川片区建设步伐,打造一批商务新区、住宅新区;加快中心工业区“退二进三”,培育城市产业新业态卫星城镇要同步推进,加快小城镇建设,抓紧前欧起步区、界山新城、前黄新村(二期)等项目进度,促进城镇组团体系加快成型;实施南埔镇区综合开发,抓紧完善产业周边商业配套,推动新旧镇区融为一体、产城融合互动发展。 

  2、配套设施要提速共享。开展基础设施完善提速年活动,投入30亿元以上,实施路网、管网、水网、灯网、绿网等“五网工程”,推进城乡市政配套共建、基础设施共享。路网方面,重点加快第二疏港大道、客运西站等道路、场站建设,启动凤凰大道建设,推进锦绣街、南山南路、祥云路等道路综合改造,分批推进市政道路“白改黑”改造,实现“七横五纵”路网衔接畅通。管网方面,重点做好全区雨污水管网普查和整修工作,开展中心城区低洼积水路段改造和雨污分流改造,开工建设涂岭西部片区、界山北部片区、盐田片区等雨污水管网,努力破解城市内涝问题;推进天然气管网向城区近郊延伸,组建泉港区燃气协会,建立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水网方面,结合节水型城市建设,整合发挥水利水务集团功能,启用第二水厂、南山水厂,启动泗州水库至湄南调节池以及菱溪水库至第二水厂、南山水厂等水管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网配套,确保供水有序、用水安全。灯网方面,重点推进201省道南山南路至惠安交界处、下朱尾至324国道等路灯工程建设,做好日常路灯、夜景灯及景观柱灯巡查修复工作,逐步提高亮灯率。绿网方面,重点启动玉笏、塔山、岩山公园建设,实施植物园一期景观提升,推进郭厝溪、324国道泉港段沿线绿化工程,形成以公园景观为主体,路域、水系绿化为框架的高标准绿网格局。 

  3、城乡管理要全域覆盖。开展城市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抓好“数字城管”平台高效运行,深入推进城市执法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实现“五个全覆盖”的目标。规划编制要全覆盖,启动“多规合一”试点,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中期评估、盐田控规、五里海沙城市设计,以及11个村庄规划编制,力争实现东南部生活组团控规、村庄规划“全覆盖”。“两违”执法要全覆盖,大力开展“无违建区”创建活动,强化城管执法统筹运作,完善“两违”全覆盖监控、零容忍处置工作机制,确保拆除“两违”建筑30万平方米以上。创卫工作要全覆盖,加快推进固废综合处置、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完善南山片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健全垃圾收集转运和污水处理体系,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区域化联动。市容整治要全覆盖,在网格化的基础上引入“微管理”模式,对微网格内市容市貌、占道经营、园林绿化、交通秩序、市政设施管理等情况进行巡查、监督,确保不留死角、盲点。宽带信号要全覆盖,对接“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实施光纤进村、进大楼,实现4G网络村居全覆盖。 

  (三)坚持深化与创新互协调,打造更富朝气的创业乐园 

  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创新,尽一切努力突破机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市场活力,为企业发展拓宽空间,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1、坚持要素攻坚再行动。强化用地保障,成立用地报批服务小组,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强工业用地批后监管,争取清理闲置用地1000亩以上、低效用地再开发500亩,积极盘活闲置厂房,完成“零地”技改投资2亿元,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强化资金保障,推动荣盛票据服务、小额贷款公司和政府主导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营业运作,设立和引进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继续加大“两证”办理力度,鼓励企业对接银行保险、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利用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融资;用好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引导金融机构整合创新金融产品,把资金更多投向重点项目、企业发展。强化人才保障,充分发挥引才政策作用,培育和引进一批优秀企业家、管理人才,实现全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4.5万人。 

  2、坚持创新驱动再发力。规划建设泉港石化科技众创园,加快泉港新材料高新技术园区建设,争取新材料高新区列入泉州国家级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继续实施“两化融合”、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扶持行业生产线和重要装备自动化改造打造一批智能工厂。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新建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个,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8项、发明专利15项,实现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专利“三个全覆盖”。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出台鼓励电子商务发展措施,引导路通管业德诚树脂等传统企业先行“触电”,扶持达人网络科技等电商企业发展,鼓励宏情食品开发众创平台,力争获批市级众创示范空间1家,创建5家以上电商示范企业和2家以上电商示范创业园;积极引进知名物流和仓储企业,推动电商、快递和智能仓储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企业品牌工程,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制订,加强质量攻关,让“泉港品牌”、“泉港质量”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有力支撑。 

  3、坚持服务环境再优化。强化政策扶持,落实上级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和促进工业稳定增长各项措施,兑现本级各类优惠政策,新安排专项扶持资金3000万元以上。强化市场开拓,加强行业内部资源整合、平台共享、联合销售,鼓励本地企业产销对接,着力解决企业产能过剩、库存过大问题。强化用工保障,对接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加强跨区域劳务协作,帮助企业招工。扶持金燕海洋、百川科技等企业改制上市,调整充实上市后备资源。继续实行“关检合一”、“三个一”通关模式,启用口岸联检大楼,优化港口前方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清单管理模式,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发挥网上办事大厅作用,研发电子政务手机客户端,将政务服务搬到网上、移到指尖,将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35%以内,实现行政服务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扩大政府购买服务领域,推广运用PPP合作模式,发展壮大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清理规范中介组织。 

  (四)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打造更有底蕴的海丝福地 

  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人文空间和美丽乡村建设,把泉港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幸福的现代化品质之城。 

      1、坚守绿色环保底线。严格环境准入,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先行和“三同时”监管并行,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污染。加快石化园区周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加强建筑工地扬尘、锅炉烟尘治理,淘汰黄标车,提升空气质量。严格执行能源消费强度控制,引导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革和创新,推进企业和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陈田水库上游环境综合整治和泗洲水库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安全。严格执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区域污染物排污权储备信息库,完善减排监测体系。持续推行“河长制”,推进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和生态水系项目建设,启动坝头溪综合整治工程示范段建设。实施海漂垃圾治理行动,建立海洋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加快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加大速生林改造力度,推进乡村风景林建设和火烧迹地更新,完成造林绿化1350亩以上。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严厉打击毁林采矿、开山取石等违法行为,治理水土流失2000亩。 

  2、培育文化之乡品牌。扎实推进“四个文化之乡”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举办“锦绣泉港”文化周和“泉港之夏”文艺巡演活动;注重历史文化挖掘传承保护,实施山腰街道闽南文化生态区和土坑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发展规划,推动海丝福船、山腰海盐文化、土坑历史文化名村展示馆建设,申报1-2个省级非遗名录。持续推动闽台“三同文化”交流合作。落实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创新产业项目。实施全民健身战略,举办第二届全区运动会,建立10个全民健身活动站点,鼓励发展校园足球等校园特色文体活动,新增文化体育类社会组织2-3个。编制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涂岭全域旅游示范试点镇规划,创建5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建设2个休闲度假基地、8个乡村旅游点。广泛开展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全民读书等活动,推进志、鉴编纂,争创省级示范方志馆。 

  3、做靓美丽乡村名片。按照“五种类型、五个层级”目标要求,持续提升27个区级美丽乡村建设品位,创建2-3个精品村。坚持沿溪、沿路、沿库、沿塘原则,完善提升樟脚、东张、惠屿等示范村,串点成线,打造富有特色的美丽乡村精品走廊。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同步配套乡村公园、亮化工程、危病桥改造、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推进农村畜禽养殖等面源污染整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持续开展“跨村联带”帮扶,鼓励村(居)盘活、出租集体资产,增加村财收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领证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切实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区级以上示范社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企业2家。 

  (五)坚持补缺与提质共推进,打造更加和谐的幸福康城 

  民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持续加大投入,做好惠民、利民、安民的实事好事,努力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1、谋惠民之策。投入1.42亿元,实施1038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确保件件办成,取信于民。推进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实施六联八帮两兜底计划,落实12项帮扶措施,确保按计划推进整村扶贫和贫困户脱贫工作完善就业公共服务网络,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培训和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各5000人以上。健全完善社会救助统筹联动、“救急难”、社区便民服务工作机制,继续实施低保、“五保”供养和社保提标扩面,高龄补贴范围从80周岁以上扩大到70周岁以上。投入4亿元,建设各类保障安居工程2850套,确保群众住有所居。持续运营“中国长寿之乡”品牌,推广“互联网+”居家养老助残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产业,新建社区服务站15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8个、老年服务中心6个,构建完善区、镇、村三级养老机构。规划建设儿童福利中心。鼓励企业、民众参与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发展。完善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落实创建文明城区机制化、常态化机制,培育志愿服务文化,提升群众文明素质。 

  2、行利民之举。围绕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目标,实施校长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名师名校长”培养奖励制度,进一步落实教师队伍“县管校用”新机制,探索教育管办评分离机制;持续改扩建泉港二中、益海实小等8所中小学校舍,加快推进北大培文外国语学校建设,新建3所农村公办幼儿园,鼓励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推进“三通两平台一覆盖”数字校园建设,逐步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出台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若干意见,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围绕“健康强区”战略目标,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完成泉港区医院综合改革任 

  务,全面推动与闽南分院联合办医进程,切实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完善涂岭、界山卫生院建设和乡村医生养老政策,加快妇幼保健院新址建设,启动泉港区医院病房大楼2#楼建设;筹建泉港区中医院,全面完成中医药资源普查和《泉港本草》编辑出版工作。稳妥落实“全面两孩”政策,提升人口计生优质服务水平。继续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保障城乡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维护物价稳定。实施殡仪馆、松园迁葬区(一期)升级改造,推进农村骨灰堂建设。抓好侨台、民族宗教、气象、防灾减灾、人防、工青妇、海防、打私、双拥、军民融合等工作。 

  3、尽安民之责。“安全是最大的民生”,要加快石化工业区安全控制区建设,逐步解决“厂村混杂”问题;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开展危化品、易燃易爆物品和油气管道安全生产攻坚专家百企督导行活动,深化道安、海上交通、校安、食药、消防、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做好海上搜救、防溢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推进城市安全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农村公共视频“天网”工程,实现村村视频全覆盖,进群众安全感较大提升。实施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公共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安定稳定。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发展民间金融,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编制并启动“七五”普法规划,建设覆盖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一镇一调解工作室建设,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路线图”,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勇于担当使命,敢于直面挑战,善于自我提升,进一步转职能、改作风、优服务,为推进泉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尽职尽责。 

  (一)善作为,对民负责。牢记“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建立健全抓落实的责任机制,既立足长远,认真落实“十三五”规划,又着眼当前,逐项分解区委决策和本次人大会审议通过的目标任务,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抢抓当前重大历史机遇,加强沟通衔接,争取更多利好政策和重大项目落地泉港。善于捕捉新常态蕴藏的新机遇,创新发展理念,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激活发展潜力。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实施政府公务人员“岗位对责、绩效对账”,落实镇(街道)干部职工绩效量化考评,形成比学赶超谋发展、促跨越的工作局面。 

  (二)讲实效,为民谋利。牢记“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始终坚持“三严三实”行为规范,持续抓好“不严不实”突出问题整改,做到群众认可一件、销号一件,切实兑现承诺。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推进领导干部零距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问政问计问需于民,及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确保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做好行政机关审批职能归并整合工作,健全联合审批、无偿代理、网上审批等制度,推进行政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中心建设,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电子政务网运作管理水平,逐步完善便民服务体系。 

  (三)重法治,受民监督。牢记“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源自法授”。坚决贯彻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提升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水平。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抓好公务人员法治教育,拓展政府和法院良性互动内涵,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工作,完善办事公开制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四)严纪律,让民放心。牢记“政府过紧日子,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有关要求,严肃工作纪律、自觉按规矩办事。强化“三公”经费管理,切实抓好公车改革,严格控制公务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防“四风”反弹和违反“八项规定”变种隐形等问题发生。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要求,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监管水平。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完善土地出让、工程建设、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 

  各位代表,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让我们在区委的领导下,汇集全区之智,凝聚全区之力,同心同德,奋勇争先,扎实苦干,为加快建设绿色石化港口新城、为推动泉港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一轮转变提升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