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2015-04-28 10:50 阅读人数:1

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泉州台商投资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市有关决策部署,按照“走前列、争一流”要求,全力推动产业提级、项目提速、招商提优、民生提质、服务提效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75亿元,增长11.0%,工业增加值136亿元,增长1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3.30亿元,增长1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11亿元,增长29.3%;公共财政总收入12.57亿元,增长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48亿元,增长13.2%;出口商品总额(海关口径)3.58亿元,增长14.2%;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8401万美元,增长74.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6.11亿元,增长7.1%。

一、2014年工作情况

(一)谋发展促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支持福建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支持加快泉州台商投资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探索突破新区发展瓶颈的新思路、新方法,强化发展后劲。区党工委、管委会提级升格,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推动“金改”、“综改”两项改革,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途径,出台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意见。制定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工作方案,投入5000万元重点支持产业龙头引领、产业组织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电子商务发展、金融服务等“十大创新”。鼓励企业参与制定标准,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探索行政审批改革,全力推行“马上就办”。开展全区“百日攻坚战”活动,全力攻坚39项重点工作、112个重点项目,有力破解一批重点难点问题。

(二)稳增长调结构,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一是稳定农业生产。完成年度粮食播种任务,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0.23万亩,总产量2.95万吨。加快推进造林绿化任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7285亩,做好重点项目建设林地占用征收工作。加快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海堤强化除险加固、防洪排涝工程等水利项目建设。推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大企业帮扶。结合扶持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产业集群发展、科技体制改革、发展海洋经济、拓展民综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用好、用足上级政策,及时跟踪分析主要经济指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状况,深化“万家企业手拉手”行动,对重点民营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统筹调度资金4000万元,累计使用专项资金811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续贷周转资金问题。出资500余万元参与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外贸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风险补偿金、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共担资金,协助对口企业对接贷款6210万元,推荐盛康鞋业等6家企业申报助保贷,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状况。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鼓励企业技改、技术创新、创建品牌等。三是发挥龙头带动。以玖龙、北车、力达等企业为龙头,推动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构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装备制造业迅速壮大,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13.5%;造纸和纸制品行业快速增长;雕艺产业已形成从原料引进、成品生产、后期加工到营销推广的产业链条,生产企业超200家。围绕龙头企业形成了绿色智能交通、高端装备制造、光电信息、临港物流和蓝色经济等产业园区格局。规模企业运行良好,120家超亿元产值企业实现产值328.5亿元,新增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为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四是强化科技创新。加快高新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北车绿色智能交通一体化研究中心、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泉州分院和泉州台商投资区产业孵化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企业创新主体,新增华德机电、和谐光电、正亿实业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东方机械、和谐光电等11家市科技小巨人企业,组织申报43项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新增授权专利166件,有效发明专利31件。力达机电、隆盛轻工等7家企业获评市管理创新示范企业。五是培育新型业态。加快推进“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组建区电子商务协会,加快电商物流园、电商示范园建设,全区开展电子商务企业达120家。盘活惠南工业园区现有资源,依托华光摄影学院人才优势,围绕盛达电子商务孵化中心、惠南电子商务科技园、华光互联网视觉服务基地形成“中心+园区+基地”协同发展的格局。

(三)抓项目促建设,提升城乡面貌。深入开展全区拉练大检查和“百日攻坚战”活动,有力推动项目建设步伐。全区153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2.7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9.4%。72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89.4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6.2%,其中49个在建重点项目投资85.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17.5%。新开工63个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105%。一是完善规划设计。坚持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抓好全区规划,加快推进区建筑色彩与风格研究、总部经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环卫专项规划、市政专项规划等10个规划项目的编制工作和市政工程项目的设计,完成世茂蓝色海湾一期、台盛时代广场等32个项目的规划建筑方案设计审查和大唐电信、洛阳第二中心幼儿园等26个招商及民生项目的规划用地论证与初步选址工作。完成区农村2012-2030年公路网规划,农村公路建设扎实推进。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张坂、杏田、东园3个工业启动区和湖东片区、蓝色经济培育区2个城市片区建设全面启动;世茂蓝色海湾、锦胜包装、天岗精密机械、德润电子等63个项目新开工,上塘雕艺一条街、原水工程、东西主干道拓改工程、通港公路拓改工程等41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光电产业园区“七通一平”、杏东片区“七通一平”、绿色智能交通一体化产业园“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三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全区47个城建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98亿元。在建市政道路项目24个、开展前期项目35个,完成年度投资5.8亿元,东西主干道、张经支一路等10条道路新开工;13个在建房地产项目、百崎湖区整治及防洪排涝系统工程、南北主干道二期、锦厝安置小区、玉坂安置小区、管委会公租房等在建工程加快推进;上塘雕艺一条街、圣莎拉商务酒店等项目完成年度建设计划;完成东西主干道、南北主干道、通港公路等主要道路绿化亮化工程。四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动网格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进程。开展制止“两违”专项行动和“拉网式”拆违行动,累计组织联合行动171场,制止违建4062宗、面积79.59万平方米,拆除违建1180宗、面积48.79万平方米,完成拆违任务目标的116.17%。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加大公交车辆投入和增设线路,大力推进公交首末站和公交场站建设。

(四)深对接大招商,突出“姓台属高”。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努力打造招商选资的快速通道和服务平台,先后14次组团赴台湾、北京、天津等地招商考察,共签订投资协议项目6个,投资总额32.5亿元,其中台资2个,投资额4亿元。在谈项目56个,总投资将超1400亿元。一是强化对台招商。突出以台引台、以商招商,加大对台宣传力度,强化招商团队建设,完善招商机制。加大对台资重点企业的招商跟踪服务力度,实现台湾百大企业招商新的突破。针对台湾中小企业“专、特、精”特点,设立电子信息、数控机械、生物科技、食品等四个专业园区,加强与台湾糖果饼干面食同业公会、台湾电电公会、台湾海峡两岸医事交流协会等团体的对接交流。二是加强“三维”项目对接。把握国家“一路一带”战略及中央支持福建跨越发展的机遇,完成福建省第四届民企对接会和粤港澳对接会项目签约任务,新签约视通科技、泉工机械、智崴科技、大兴电缆等42个项目,总投资125.06亿元。三是突出高新产业聚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园区建设步伐,以杏东片区、张坂片区等产业片区为载体,积极引入高新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海洋经济等产业。强化科技创新平台的孵化、带动、引领作用,继续引进一批研发机构,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现代化发展。四是加快招商项目落地。承接台湾先进产业和技术转移,打造台湾精密制造和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区,突出数控机械、电子信息、电子商务、食品产业招商工作,推动9.8投洽会8个对接项目、粤港澳产业链对接会9个对接项目顺利落地。

(五)优服务强保障,破解发展瓶颈。一是强化融资保障。积极向上争取到财政部代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1.12亿元,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发行10亿元台商开发公司二期债券。全力打造政银对接平台,强化与各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新增授信11.1亿元,新增下柜资金15.93亿元。二是强化用地保障。积极运用省政府赋予泉州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和省级重点项目用地政策,大力组织申报各类项目用地,新增获批建设用地2841.05亩。三是强化服务保障。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劳务用工、行政审批、员工子女入学等问题。为企业补办“两证”44宗,逐步解决好遗留问题。对行政审批环节和内容进行全面规范和梳理,彻底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用,进一步规范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

(六)惠民生增和谐,社会事业同步推进。坚持民生优先,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教育、生活配套等10件4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财政投入民生4.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2.7%。进一步深化“教育强区”五年规划,加快推进区重点项目涉及教育类17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7930万元。推动与泉州华侨职校、泉州工商旅游职校、惠安开成职校等三所重点职校联合办学,强化师资力量。大力推进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全民健身”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引入市图书馆的数字图书资源,创建农家书屋数字阅读平台。成功举办“文化之都·活力新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文化周活动。完成低保、新农合、新农保的提标工作,强化医疗、临时救助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计生和卫生工作,较好完成各项计划生育考核指标,卫生考评连续11个月位居全市前列。设立食品药品监督局,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平安建设,抓好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档案方志、经济普查、双拥、支前等工作扎实推进。

(七)转作风促转变,机关效能明显提升。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了精简会议的实施意见,着力改进文风、会风,压缩会议场次,2014年召开、承办本级会议、活动25场,同比减少39%。以党工委、管委会及其办公室名义印发文件636份,同比减少23%。三公经费共717.55万,比去年减少了727.75万,同比下降了50.35%。组织开展纠正“四风”、集中治理“中梗阻”专项活动和“六查六看”,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慵懒散”的不良作风、“低慢差”的办事效率等问题。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全面梳理办理证照项目流程,简化审批时限,审批时限从法定的8351个工作日压缩为2872个工作日,行政审批时限压缩率达65.64%,其中审批件办结率达99.79%,即办率达78.27%、服务件办结率达100%,即办率达99.87%。深入开展破解“办证难”工作自查活动,梳理28项群众“办事难、办证难”问题,出台了公开办证办卡服务事项的通知,100%完成整改,彻底解决了困扰企业和群众的“办证难”问题。深入开展“听民声、转作风、解信访”专项整治活动,每月15日到区信访中心开展接访活动,先后深入张坂镇黄岭村、前见村、百崎乡百奇村、东园镇龙苍村的缠访户家中开展下乡接访活动,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78%。

(八)强基础激活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针对基层组织薄弱,缺乏活力等问题,以大投入促进大党建,激发基层党建活力。一是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把村党支部活动经费、村委会工作经费、党员活动场所建设等支出作为保障重点。建立村干部绩效管理机制,将村干部工作实绩与经济报酬相挂钩,村主干绩效纳入镇考核,对“两违”、综治、计生等工作不力的村主干实行一票否决,对8个“两违”严重村的村主干给予撤(停)职和停发津贴处理。对软弱涣散的村级组织实行镇派村支书,逐步解决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党建工作65个重难点问题,推动21个典型点创建和11个薄弱村转化。二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主题,以“服务争一流,发展走前列”为载体,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创新了“周末学习讲坛”、“金点子”征集、打造“333”服务体系“自选动作”。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参加“周末学习讲坛”、观看电教片、上党课、集训轮训、交流讨论、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学习规定内容,进一步深化了对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认识。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及成员通过定期接访下访、举办各类座谈会、面对面谈心征求、网络征求等形式,征求意见8类224条,征集金点子140条。班子带头查摆问题60条,班子成员共查摆问题165条,班子成员之间互提批评意见220条,100%完成整改任务。建立11个薄弱村、重点村“村情档案”和457户困难户“民情档案”,结对帮扶群众450户1695人,征求群众和企业意见建议650多条,深入村级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86个,发展项目90个。三是创新基层党建特色模式。以“村官论坛”为载体,开展项目进度竞赛和服务群众比拼,规范建设78个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开展村级网格化管理试点,形成“三点一线”群众工作新格局;探索“1+X”非公党建模式,创建“台资企业党建综合体”,培育隆盛轻工、双喜制衣、荣欣体育等一批非公企业党建典型点。

二、2015年主要安排

2015年,区党工委、管委会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市有关决策部署,以“走前列、争一流”为目标,围绕“三加快一赶超”的要求,即加快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加快打造“城市建设典范”、加快打造“体制创新样板”,努力“看齐平潭、超越漳州”,全力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建设、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工业增加值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出口商品总额(海关口径)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创新驱动,打造经济新引擎。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实施我区纳入省、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方案的97个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按照“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发展思路,深挖潜力,立足优势,推进产业转型提升。发展壮大力达机电、嘉德利电子等优势企业,加快建设舒华百亿健身产业园,积极发挥玖龙、北车等龙头企业作用,进一步健全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落实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十条意见,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推动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加快高新园区建设,落实市、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政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争新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省科技型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重点筛选扶持德润电子信息产业园、泰丰鞋业、文松彩印等15个工业重点项目,推动金天梭精密机械、斯达纳米、福联精编等高科技企业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二是大力培育发展新业态。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支持新业态创业发展,积极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加大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力度,推进电子商务“中心+园区+基地”格局的形成。扶持发展物联网产业,注重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型业态,争取福建联合商品交易中心获批营业,推进中投贸易、鹏闽进出口等10家外贸公司开展出口业务。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金融广场建设,加快打造现代金融中心。发挥“最美海岸带”优势,大力发展高端旅游产业,打造高端旅游产品。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加快港口建设,促进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产业的发展。三是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深化对台农业合作,加快发展精细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产城融合,彰显城市新风貌。深化“环湾规划建设年”活动,坚持产城并重,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计划实施环湾中心城市项目89个,总投资425.72亿元,年度投资71.39亿元。一是加快完善城市配套。进一步加快南北主干道二期、东西主干道二期等主要路网建设和3个工业启动区、3大城市生活片区、7个安置小区、1个区级公租房项目等项目建设,同步推进杏田片区、东园工业片区、张坂工业片区的“七通一平”和百崎湖整治及防洪排涝等市政工程建设。二是打造城市样板工程。重点推进湖东片区和蓝色经济培育区两大城市片区建设,谋划洛阳片区整体开发,加快亚洲艺术公园、世茂蓝色海湾、金融广场和金融一条街、雕艺一条街等一批区域特色突出、品牌效应强的标志性项目的规划建设,积极促进保利、恒大、海洋公园、游艇俱乐部等项目落地。三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力推进86个宜居环境建设项目,扎实开展石头房改造试点工作,深入开展“两违”治理、环保、环境卫生、海岸带、洛阳江沿线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突出项目带动,提升开发新速度。确定132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39.4亿元,增长6.5%,其中申报市级以上重点项目71个,2015年度计划投资95.01亿元,增长12.7%。进一步强化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切实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加大项目调度力度。完善项目领导挂钩包干的项目管理机制和重大项目指挥部推进制度,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力争实现新开工项目70个、新投产项目30个。二是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全区路网建设,新开工洛沙大道、张经14路等5条道路、总投资约6.52亿元,力争完成东西主干道拓改工程二期、南北主干道二期、杏秀路拓改等17个道路项目建设。加快各片区市政管网、污水管网建设,完成杏琅路管线改造和惠南引水工程建设。推动金屿大桥尽快动工。三是加快民生保障项目建设。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启动金屿安置小区一期、湖东片区安置小区、后港安置小区等3个1941套安置房项目建设。计划启动医疗项目7个,预计总投资1.16亿元。四是着力保障要素供给。下大力气破解资金、土地、人才、项目前期等瓶颈,加强项目用地、用林、用海、环评等报批业务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征地、拆迁、水电等问题。利用好石结构改造、棚户区改造等政策,统筹利用有限的土地。探索和完善PPP等项目建设模式。

(四)突出招商选资,实现交流合作新突破。力争2015年引进项目20个,投资总额200亿元,其中台资项目10个。一要加强“三维”项目对接。注重从民企“二次创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同央企、民企、行业协会的联系渠道中催生项目,积极承接国内外先进地区产业转移,按照“招大商、大招商”的工作思路,围绕高端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我区优势,积极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重点跟踪好大唐电信和海丝世博城2个百亿项目,争取早日落地建设。二要强化对台招商。开展赴台上岛招商,组建驻岛和台资企业相对集中区域招商小分队,做好对台招商项目的跟踪落实,抓好智崴科技落地建设,做好耐斯集团、宝华佛具考察洽谈准备工作,跟踪鸿海科技集团投资动态。在台北设立办事处,并安排人员进驻,实现常态化招商。组建台资协会区级联谊会,做好入驻台资企业服务工作,推动以商招商。三要突出高新产业聚集。加快电子信息、数控机械、生物科技、食品等专业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发展具有“专、特、精”特点的中小型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园区建设步伐,以杏东片区、张坂片区等产业片区为载体,积极引入高新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海洋经济等产业。

(五)突出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上新台阶。坚持民生优先,实施10件3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教育强区”战略,推行“区管校用”人事制度改革和校级领导干部竞聘制度,深化与泉州实验小学等市直学校共建工作,优化教师培养机制。加快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区、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体系。加快建设区综合社会福利中心,进一步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区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建设,跟踪对接台湾海峡两岸医事交流协会医疗产业项目,扩充医疗卫生资源。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战略,分三年在78个行政村建设标准化群众性健身场所。抓紧“一户一表”给水工程,解决群众用水问题。加快推进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创新文化下乡模式,深入开展扶持文艺精品公益性演出活动。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深入挖掘雕刻艺术文化,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推动旅游与文化传承保护融合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平安建设,抓好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企业事业单位主体责任,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整治专项行动,开展道路交通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六)突出改革创新,增创发展新优势。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尽快完成全区机构调整和人员定编工作。积极对接中央、省、市的改革措施,努力破解对台招商、项目落地、工业投资、民生建设、企业招工等难题。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泉州台商投资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研究对接自贸区政策,积极申报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继续深入开展“金改”、“综改”等配套改革,组织落实好市“综改”三年实施方案。继续推进三级行政服务网络建设和运行,完成四个乡镇便民中心标准化建设和78个村便民代办点建设。加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续监管,积极开展各类特色主题改革,争取列入省级试点。

(七)突出效能提速,创新服务发展新举措。推行“马上就办”,改革行政审批和行政管理制度,逐步从严格事前审批向强化事后监管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政务平台“三大平台”。加强效能督查,构建跟踪督查、组织监督、效能监察为一体的大督查工作格局。强化机关作风建设,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办事拖拉、吃拿卡要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增强推行力、提高执行力,倡导和发扬龙舟精神,不甘人后、争创一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雷厉风行、见诸行动。

(八)突出党建实效,凝聚科学发展新合力。要全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一要夯实基层党建基础。跟踪落实好进一步完善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从经济、政治、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提高村干部待遇,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基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奖优罚劣,提前安排谋划2015村级换届工作,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二是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继续提升延伸“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和“333”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农村党组织与学校、非公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推进不同区域党建工作融合。打造“党建+协会”组合式特色党建,扩大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进一步提升台资企业党建综合体职能,扩大台资企业党建服务带动作用。要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建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动态监测和常态整顿机制,推行村级星级管理制度。三要打造过硬干部队伍。要创建“项目+党建”模式,采用岗位练兵、赛场选人、制度管人等方式,选派党员干部到征地拆迁、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岗位上锻炼,建立干部业绩档案,在急难险重等一线工作中培养、考验干部,以业绩论英雄。要加强培训。探索村干部异地挂职、交流办法,建立不合格党员处置和退出机制,结合民主测评、参加组织生活、“一票否决”、违法违纪等情况,建立“亮牌预警”机制,对“三不党员”、“后进党员”、“腐败党员”分别给予白牌、黄牌、红牌预警。四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把党风廉政建设摆上突出位置,落实区领导“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努力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增强干部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要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严格遵守执行《党章》、《党内监督条例》、《廉政准则》等党纪法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监督,抓住重点和环节,建立健全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促进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