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商务局关于印发2016年工作总结暨2017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来源:泉州市商务局 2017-02-09 17:15 阅读人数:1

 

各县(市、区、管委会)商务部门,局各科室,局属有关单位:

根据工作需要,现将《泉州市商务局2016年工作总结暨2017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泉州市商务局2016年工作总结

2017年工作思路

 

2016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市商务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谋发展,实际利用外资顺利完成预期任务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出口稳定在合理区间。为民办实事项目圆满完成,重点民生商品市场价格稳定,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局机关机构改革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深入开展,党风廉政“一岗双责”机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载体日趋完善,“两个文明”创建同频共振,干部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为商务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一、商务指标运行情况

1.外资方面。全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4家,比增21.6%;投资总额23.48亿美元,比增13.9%;合同外资13.56亿美元,比增36.2%;实际利用外资16.28亿美元,比增3%

2.外贸方面。全年全市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622.2亿元,比降3.9%,其中:出口完成1153.5亿元(含一达通和中化数据),比增1.2%。进口468.3亿元,比降14.3%

3.社消方面。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4.65亿元,比增10.8%,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5位。

4.外经方面。全年全市企业赴境外投资在2015年高基数下再次呈现井喷式增长,55家企业赴境外投资22.77亿美元,企业数和投资额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75%和283.9%。

5.电商方面。全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2816.8亿元,比增39.4%;跨境电子商务累计报关单量407.19万件,累计贸易额超6亿元,其中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额2466万元(海关“9610”监管方式),业务量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始终坚持“稳增长、转方式”,全力以赴稳增长,积极培育新业态,不断优化外贸发展方式。

1.多措并举稳定出口增长。一是全力以赴稳增长。指导企业用好出口信保、外贸助保贷、出口退税质押贷款等工具,将信保补助比例由去年的48%直接提高到60%。出台“抓大户、抓龙头”的专项扶持政策,追加1600万元的扶持资金,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精准帮扶,重点鼓励本地产品由本地企业出口,支持部分有条件的企业组织开展省外、市外货源出口业务,拓宽货源渠道。二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精心组织1923家次企业参加泉州品牌“境外行”、“海丝行”及广交会、华交会等展销活动,展位数达4146个,现场及意向成交额超过6亿美元。其中,组织788家企业参40场泉州品牌“境外行”、“海丝行”展销活动,展位数886个,展会遍及4大洲的22个国家。三是有为应对贸易壁垒。指导我市144家次企业有为应对15个国家(地区)对我市发起的21件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约2千万美元,共有26家企业参与应诉,为企业兑现省市级进出口公平贸易资金185万元。四是完善外贸联动机制。定期召开由商务、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外管等部门参加的外贸联席会议,集中研究、协调、解决企业通关、退税等问题,提供高效、便利、宽松的服务。

2.不断提升外贸发展水平。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推动“泉州跨境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上线运营,成功引进阿里一达通等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围绕“电商+大数据+外贸”,为全市外贸中小企业提供通关、退税、融资、物流等服务。持续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认证等品牌培育工作,在广交会主展区设立泉州品牌集中展示专区,持续扩大泉州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举办品牌国际化视野研修班,鼓励恒安、匹克等63家福建省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扩大出口,推动“泉州制造”对接全球零售市场依托6个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四个省级出口基地等载体,促进外贸重点产品集聚发展。贯彻落实好《进一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行动方案》,创新模式推动跨境电商服务外贸出口

(二)始终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全力做好招商推介和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加强园区平台载体建设,确保利用外资平稳增长。

3.精心策划产业链招商活动。精心组织第十九届投洽会、泉州市外资专场恳谈对接会等招商活动,投洽会成功对接74个项目,投资总额28.77亿美元,拟利用外资19.16亿美元,对接项目拟利用外资居全省首位。强化产业引导,紧紧围绕我市17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谋划招商项目,与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贸易中心协会、香港贸发局等机构组织开展深度合作,做好日本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日本三菱银行、香港保利协鑫集团、中国金融集团等重点客商对接工作,全年新批投资总额超亿美元外资项目5个,成功引进1家世界500强企业(费森尤斯医药)以及晋华集成电路、金石能源、巨大捷安特自行车生产制造等一批优质的产业链项目。加快现代服务业招商选资,全年新批现代服务业项目70个,合同外资额5.3亿美元,比增83%汇鑫金融、环企云旅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相继报批落地。

4.跟踪服务外资项目报批落地。扎实开展加快项目建设百日会战活动,把“五个一批”作为推动外资项目生成、落地、投产的重要工作方法。我市共有50个外资项目列入全省项目跟踪管理系统,总投资537.3亿元。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51.65亿元。扎实做好达利食品、百宏实业、恒安集团、通达集团、力达集团等境外上市企业返程投资的跟踪服务工作。优化环境服务项目落地,在要素保障和行政审批等方面为签约项目提供“保姆式”“月嫂式”服务。建立项目履约通报机制,对履约情况每个月对账单,亮结果精心组织外商投资企业年度投资经营信息联合报告工作,全市3900家企业通过网上联合申报,参报率76.88%,参报企业数及参报率均居全省前列。

5.持续深化开发区管理。持续做好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整合、转型、扩区和提升工作,我市4个开发区入围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前10名,泉惠石化工业园区排在省级开发区首位。全力推进泉港、泉惠石化工业园区整合申报国家级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目前申报材料已呈报国务院并批转至商务部办理。继续完善泉州综合保税区平台建设,综保区顺利通过验收。推动开发区绿色发展,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惠石化工业园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绿色开发区创建示范区。

(三)始终坚持“走出去、促合作”,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交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6.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围绕“海丝”先行区建设,努力推动外贸、外资、外经“三外”融合联动发展,支持企业赴海外开展品牌收购兼并、建立境外生产基地、科技研发机构和国际营销网络,帮助我市企业申报境外投资专项扶持资金580多万元,有力地带动我市合适产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一是积极推动境外商贸物流园区建设。鼓励支持南安泛家居联盟整合厨卫、建材、石材、消防等行业,以产业+联盟+公司的模式走出去赴澳大利亚、印尼、阿联酋等国家地区建设境外建材产业园等项目;支持波兰新达商品城建设福建省首家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该项目已建成商铺270个,仓储面积1.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00多家。二是认真做好典型经验总结推动工作。推动中国粮食城与柬埔寨、老挝开展商品互换交易项目,用泉州优质的建筑建材等产品交换柬埔寨等国粮食。积极宣传和推广福建峰亿轻纺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境外生产基地的先进经验,建立国际产能合作一举多赢的成功样板。

7.持续扩大对外合作交流。一是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出台《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工作意见》,主动对接自贸区建设,印发《关于组织实施复制推广自贸区创新试点经验的实施意见》,并分三批复制推广了63项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自主创新29项政策启动“一带一路”商务人才培养工程,赴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泉州市自贸区复制推广人才综合素能培训班”。二是密切与“海丝”沿线国家经贸往来。充分发挥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作用,积极做大“海丝”朋友圈。组织开展19场泉州品牌“海丝行”系列活动,参展企业超过300家次。全年与“海丝”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达到120亿美元,实际利用“海丝”沿线国家外资1542万美元,赴“海丝”沿线国家投资1.4亿美元。三是深化泉港澳合作交流。协助做好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和闽台(泉州)食品交易会等活动组织申报工作。精心组织22家企业参加第7届“品牌泉州香江行”活动,联合香港贸发局组织我市食品龙头企业分别赴北欧、东盟开展商务洽谈,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推动对台货运直航班轮常态化运营,不断加强同台湾机电商会等各类机构、行业工会的沟通和交流,依托2016两岸企业家峰会等平台载体,深化泉台经贸合作。

(四)始终坚持“扩消费、促流通”,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商贸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

8.全力打造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扎实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电子商务发展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在“中国电商百佳城市”和“中国网络零售百强城市”排名中泉州分别位居第7位和第8位。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率先出台《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路线图》,发布《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二是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电子商务与传统制造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全市超过90%的规模以上工贸企业涉足电子商务。三是助力内外市场开拓。全市网络零售总额达到828.1亿元,占全省总量的45%2016年“双十一”当天我市网络零售总额达49.6亿元,占全国总量2.8%成立跨境电商协会,先后举办APEC电子商务峰会和跨境电商峰会,邮快件进出口、9610零售出口、跨境B2B出口结合海外仓出口等多种跨境电商模式齐头并进,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额居全国关区前列。四是培育电商经营主体。形成了泉州跨境通、一品嘉、泉州购、茶多网、环球鞋网、布衣柜网、泛家居O2O等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细分领域专业电商平台。建成28个电商园区(基地),总面积超28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万家。五是发展县域电商经济。共有6个县(市)获评“中国电子商务百佳县”,占全省42.9%。全市淘宝村69个,淘宝镇10个,分别占全省的64.5%76.9%,数量分别位居全国地级市第4位和第2位。晋江在“全国十大淘宝村集群”排名第三位,为全省唯一入选。

9.不断完善商贸市场体系。一是序时推进重点市场建设。全市新建大型专业市场、会展中心、商贸中心等项目19个,投资额47.75亿元。晋江海峡国际五金机电城项目一期已正式投入运营。泉州海峡箱包物流商城、中国茶具城(德化)一期主体建设完工。晋江国际鞋纺城二期和海西汽车汽配城二期项目完成过半。鲤城的百脑汇、晋江的海峡石化、国际会展、食品、汽车精品以及南安的海西再生资源园区、粮食城(三期)项目建设按时序顺利推进二是冷链物流建设提速增效。出台《关于促进冷链物流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争取并兑现冷链物流建设专项资金250万元,全年新增库量近5万吨。截止2016年底,我市冷库容量近45万吨,近150万吨生鲜农产品进入综合冷链,约占整个流通的27%,人均冷库容量47公斤,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不断完善二手车市场体系。优化二手车流通管理的有关规定,不断完善市区南环路国联、晋江优适得、石狮鸿基等二手车交易市场标准化建设。认真执行报废汽车回收有关规定,指导全市6家报废汽车回收企业配合做好全市黄标车淘汰工作,全年拆解机动车2.8万部,兑现老旧汽车报废补贴资金378.4万元。

10.持续扩大消费。举办“泉州万达百货第二届狂欢购物节”、“苏宁任性购物节”、“建材家装文化节”“建材大联盟”等各类大型促销活动,指导丰泽区、晋江市开展全区域特色购物节活动,全年共组织各类促销活动100余场。发动我市茶叶、食品、机械装备行业等20余家知名企业参加6场“闽货华夏行”推广活动,组织12家老字号企业参加全省老字号企业品牌展、福建精品电商年货博览会暨阿里年货节活动,扩大泉州产品在省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认真做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的统计跟踪,推动更多批零住餐企业由限下转限上,全年新增限上企业319家。

11.不断加强市场运行调控。一是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提前完成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任务,投入500万元扶持全市“菜篮子”基地建设,争取351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优化提升我市17个省控副食品基地,全年“菜篮子”工程累计完成投资额7761万元,新增蔬菜畜禽基地6个,优化蔬菜畜禽基地45个,完成6家“菜篮子”基地建设直销体系建设。二是做好市场稳定保供工作。积极有为应对年初低温天气、年中台风侵袭等多重考验,及时组织蔬菜批发市场开展河北、湖北、昆明、兰州和寿光等5条线路的蔬菜应急调运,日均增调额30万斤做好全市1.2万头生猪活体储备,有效稳定重大灾害天气期间的市场价格。牵头编制《泉州市生活必须品市场供应突发市场应急预案》,及时统筹协调25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台风灾后重建工作。

12.全面深化商贸流通业改革创新发展。一是启动“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出台《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传统零售业、批发业、商贸物流业、生活服务业等四个领域深化互联网应用,新华都、中闽百汇、苏宁云商等零售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实体店铺数字化改造,石材、水暖、鞋服、茶叶、陶瓷等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现有基础扎实、发展前景较好的商品交易市场进行了O2O改造。二是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动商贸物流项目和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强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与衔接,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提高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泉州弘桥智谷物流有限公司被国家商务部列入全国首批智慧物流示范单位。传化物流公路港正式运营,有力地促进智慧物流、城市共同配送业务的发展。三是推动家政服务业“补短板”。制定出台《家政服务业补短板实施方案》,牵头建立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乐乐、美尔等7家家政企业被列入全省示范性家政服务站,雅适、好帮手等5家家政企业被列入全省家政标准化示范企业。四是品牌提升工程。实施“老字号振兴工程”,完成了《泉州老字号保护和促进条例(草案)》起草工作。林记正泉茂糕点、杨氏连发锡铺、高建发茶业等3家企业入选第五批“福建老字号”,“福建老字号”企业数已增至16家。7个项目获得“福建十大名菜”系列荣誉称号十强,获奖数量居全省第二。晋江五店市获评全市首个“福建美食名城”。启动《寻找泉州传家菜》大型美食文化推广活动,已正式对外发布7期节目,最高日点击量超过30万人次。

13.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及时清理和废除了妨碍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及做法,相继在拍卖、畜禽、药品等多领域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牵头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推动跨部门跨地区协调联动,2016年“双打”工作考评我市名列全省首位。全面履行商务部门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成品油流通、拍卖、商业特许经营等领域的监管执法职责。规范早餐工程管理,对早龙、永鸿早餐车重新进行规划,确认早餐工程经营点485个。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配送监督管理工作,落实药品配送企业“定期报告、定期巡查、适时约谈”三项制度。认真履行商务领域食品监管职责,牵头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认真抓好商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推进商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隐患排查治理,组织开展两场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专题培训班,97家商贸企业被认定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级以上达标企业,达标率100%,全市商务领域无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在全省商务领域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年度考核中排名全省第2位。

(五)始终坚持“优服务、抓作风”,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完善监管措施,努力构建和谐机关。

14.不断提升机关服务水平。一是发挥政策效用。出台2016年泉州市促进商务发展的若干措施》、《泉州市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措施》等市级政策,资金盘子达到5300万元。督促各县出台配套措施,形成市县合力。积极争取中央资金9168万元,争取省级资金2.04亿元,编印《2016年度中央省市扶持商务发展政策汇编》5000册并第一时间宣传到相关企业,指导企业抓紧申报各类扶持资金,其中市本级资金已于11月底前100%拨付到位,惠及1446家次企业。二是全面简政放权。及时梳理、更新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办事流程和权力运行,全局保留22个审批服务事项共219份申报材料,取消3项行政许可事项和5项公共服务事项,减少33项申报材料,全年共为企业提供行政审批服务680件,全部提前办结。受理“市县联动”网上审批438件,占全市总量的68%。受理“省市联动”项目35件。三是坚持高效服务。编撰《泉州市“十三五”商务发展专项规划》,聘请机关法律顾问,印发《泉州市商务行政执法制度汇编》等资料,梳理公布了8项商务系统便民服务事项,全年承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58件,受理12345”政务服务平台信访件5件、“12312”平台投诉咨询34件,其他投诉及网上咨询15件,全部按时办结。认真履行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脱钩要求,依法加强对18个商务领域行业协会的服务与监管

15.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及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夯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1263”机关党建工作机制全面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党员进社区、结对帮扶、创卫创城、义务献血、体育竞赛等活动,指导各支部开展“五好”党支部创建工作,1名优秀党员和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获得市直党工委表彰。组织加强干部管理工作,认真做好2012年以来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述职述廉工作,推荐市管副处级后备干部6名,选拔任用科级干部6名,选派2名同志参加驻村蹲点,选派1名同志到平潭综合实验区挂职,组织7名科级以上干部参加党校轮训。二是推动党内监督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紧盯省市责任制检查和省纪委巡察反馈问题,切实抓好“问题清单”的落实整改。出台文件规范廉政谈话提醒实施程序,强化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监督管理,重视健全抓早抓小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清单,督促落实“一岗双责”,组织开展两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层层传导压力,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级级向基层延伸。三是抓好机关内部建设管理。成立商务发展资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商务发展资金管理若干规定》,从资金安排制发政策、落实政策兑现资金、政策成效评价等方面从严把关,确保资金的使用规范有序。继续把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列入纪律审查重点,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常态化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及时调整超标办公用房,加强政务公开、机关财务、公务接待、公务出行和因公出国(境)等制度建设和管理,顺利完成局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和驾驶员安置工作。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方位,商务发展尤其是“三架马车”行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越来越多,商务工作的难度和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一是利用外资面临“外流”和“断流”双重考验。先进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传统制造业向周边地区分流,自贸区虹吸效应逐步显现,给我市利用外资带来较大冲击。各县市区在项目落地和要素保障上仍然缺乏强有力的工作措施,项目推进“最后一公里”出现“断流”,很多项目出现“签大批小”甚至转内资落地。二是对外贸易面临环境、基数和转型三大压力。国际需求改善仍然难言乐观,我市主要市场中,除东盟和大洋洲市场,其余全部下降。传统制造业受周边国家和内陆省份竞争力增强影响,订单和产能向外转移趋势已相当明显,我市鞋类、箱包、陶瓷、纺织服装等传统商品出口分别下降18.7%23%15.4%4%。而光电、集成电路、原油加工贸易等外贸新增长点以及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企业等外贸新业态又尚未形成有效支撑,出口仍处于青黄不接的转型阵痛期。三是社会消费总体需求仍然不够旺盛。受消费周期和刚需下降的叠加影响,汽车、成品油等大宗消费品复苏态势仍然较为缓慢,住宿餐饮业月均增长在个位数徘徊,电商发展对实体批发零售业的“挤出效应”不容忽视,电商企业销售数据充分纳入社消指标体系尚需时日。此外,机关工作人员不足、党建工作创新不够、党风廉政和“一岗双责”落实仍不够到位等问题也制约着各项工作的推进。

三、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全市商务发展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突围攻坚”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商务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新方位,狠抓商务领域改革,突出创新转型驱动,围绕“海丝泉州”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打造商贸流通现代化新格局,全力做好商务领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进而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商务主要指标的初步安排是: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外贸出口增长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重点做好以下六个领域的工作:

(一)固本培源,全力以赴促进外贸平稳发展

1.稳定外贸出口增长。抓紧出台2017年市级扶持政策,优化完善政策的普惠性和实效性,扩大资金覆盖面。出台支持本地企业出口货源回流的扶持措施,引导在外地代理我市商品出口的外贸流通型企业回泉注册公司,解决我市自营出口比例偏低的问题。持续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出口信心。继续壮大外贸经营主体,争取全年新增出口备案企业1000家,出口超亿美元龙头企业达到25家。推动我市品牌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办好40场泉州品牌“境外行”、“海丝行”活动,提升对企业参展的补助标准,继续在广交会上设立泉州品牌展示专区。指导企业用好出口信保工具规避风险。发挥外贸中小企业“助保贷”金融杠杠作用,继续推动保单项下融资,出口退税质押贷款等业务开展。加强对进出口重点行业和产品的国际市场和贸易壁垒的动态监测,逐步建立涵盖全市重点行业的公平贸易预警点。强化外贸进出口联络员联席会议制度,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

2.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新机制。一是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无纸化通关,提高通关效率。优化服务,加强出口企业分类指导,对信用好的降低查验率和加快退税进度。规范经营服务性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鼓励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支持环球汇通、浩翔快递、石狮龙整等企业先行开展旅游购物贸易方式。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升外贸发展的量级和内涵。实施品牌带动,健全完善出口品牌评价、促进、推广、保护四大体系,增强品牌的溢出效应。三是积极扩大进口。实施积极的进口政策,加快泉州出口加工区保税进口展示中心、晋江陆地港陆港购跨境电商进口等平台建设。用好国家进口贴息等政策,积极推动企业进口先进技术、产品和服务。鼓励企业开展商业储备业务和境外能源资源开发,适度扩大再生资源进口。四是实施质量效益导向型的外贸政策。协调财政、金融、投资、贸易、产业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外贸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完善出口退税制度,优化出口退税流程,提高出口退税速度。健全出口信用保险体系,加强贸易风险、汇率风险监测分析,适时公布有关风险提示,引导企业有效规避出口风险。

(二)把握重点,不断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成效

一是健全机制。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认真研究出台我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把“五个一批”作为推动外资项目生成、落地、投产的重要工作方法,严格按照主要领导“五个亲自”、分管领导“五个具体”、项目班子“五个落实”的工作要求,优化环境服务项目落地,在要素保障和行政审批等方面为签约项目提供“保姆式”、“月嫂式”服务。建立项目履约通报机制,把签约项目的成绩及其履约率作为评价外资工作绩效的主要指标,对履约情况每个月对账单,亮结果。二是谋划招商。精心筹备今年3月份深圳外资专场招商会和下半年“厦洽会”相关活动。加强对符合全市主导产业规划的世界500强、台湾百大、行业50强和重点侨商企业的研判,确定重点招商企业名录。与省商务厅、各县市区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动招商,与统战、外事、台侨、工商联等部门协同协作,与世界贸易中心协会、香港贸发局等专业投资促进机构合作招商,充分利用海外社团换届、恳亲大会、招商说明会、大客户群等平台和优势资源,持续上门跟踪拜访,开展常年性的“点对点”精准招商。三是推进落地。按照 “项目攻坚年”工作部署,集中力量服务一批重点项目落地、报批、到资。加大对第十九届投洽会期间对接的52个合同项目的工作力度,力争今年到资率达到50%。继续加大对达利集团、力达集团、百宏实业、恒安集团、卡宾集团等境外上市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继续争取在推进企业增资扩营、未分配利润转增资、并购等方面取得突破。四是强化载体。主动接受自贸区政策辐射,协调各职能单位积极借鉴、先行先试,复制和推广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以高水平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依托,加快培育跨境电商、期货交割、融资租赁等新型业态,促进“三外”联动发展。以贯彻落实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发挥省级以上开发区在吸引投资、促进发展的排头兵和桥头堡作用。重点做好国家级泉州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跟踪促批工作,支持泉州综保区建设运营发展,力争更好地发挥载体作用。五是营造环境。不断简化办事手续,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大力创造更加开放、便利、透明的营商环境,积极吸引外商投资以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三)引导促进,着力提升外经合作规模层次

一是完善支持服务体系。编制境外投资工作路线图,建立“走出去”工作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培育中介服务机构,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信用体系,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二是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兼并收购、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带动国际国内资源要素的重组和整合。促进电子、石化、机械、船舶、建材、轻工、纺织等优势行业走出去,推动电子商务走出去,努力形成一批立足“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大力推进泉州制造业“走出去”基地建设,支持泉州劳动密集型产业到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地区投资设立产业专区,带动我市产品、技术、标准和服务出口。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设境外商贸物流园区,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企业抱团入驻境外商城,重点推动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境外商品城项目建设,支持南安建材家居企业抱团赴澳洲设立商品城。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开展大豆、花生、棉花、木薯、食用菌等经济作物及适当的粮食作物品种选育、种植加工、仓储物流和国际流通等领域的互利合作。鼓励“走出去”民营企业在泉州设立海外业务总部,探索开展准离岸贸易和国际结算中心业务,进口“海丝”国家资源产品、农副产品等,在泉州加工后返销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支持企业承包境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我市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健康稳定发展。

(四)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商贸服务业现代化发展

1.创新供给促进消费。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相关部署,大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品牌消费、文体消费等新兴消费。依照成品油分销体系“十三五”规划,加快中化泉州加油站选址和建设,重点推动布局30个加油站选址先期开展建设,促进成品油销售零售额提升。对接福建自贸区建设,积极申请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加大台湾大润发等国内外知名商贸品牌企业引进力度,配套发展品牌消费集聚区。继续引导大型购物综合体继续向县区深耕,不断完善中心城区以外的商业网店布局,壮大城乡消费和农村消费。致力打造泉州本土区域消费品牌,继续开展“消费促进月”“美食节”“服装节”“建材大联盟”等各类促销活动,全年组织各类促消费主题活动不少于200场。继续积极推动限下转限上工作,加大资金扶持,争取全年新增限上企业超过250家。

2.构建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持续增强中国鞋都、石狮服装及面辅料批发市场、泉州建材水暖批发市场、安溪茶叶批发市场等现有交易市场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引导其向专业交易中心、现代采购中心、现代展贸型中心等转型发展,实现线上线下市场有机融合。引导经销商实行品牌化经营,培育各产业集群内的国内国际知名品牌。支持我市商贸企业开展连锁经营,合理布局连锁经营网点。引导商贸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工具拓展网络商贸渠道。完善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与商圈建设,逐步形成“市级商业区、区级商业区、社区商业区、特色商业街区、商旅文化示范街”的商业布局体系。鼓励连锁商贸企业在农村设点布局,加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疏通农村生活消费品和农产品流通渠道,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和农村成品油零售网点建设,完善社区和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布局。加强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布局,积极引进冷链物流龙头企业,着力推进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祥芝中心渔港水产品交易市场等一批冷链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增强农产品冷链集散和配送的质量保障。

3.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一是打造基于泉州市产业特色的垂直性电子商务平台。引导知名品牌搭建龙头产业联盟,整合供应链上游供应商资源,组建行业性B2B电子商务平台,打造一批初具规模、基于泉州市优势产业资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垂直性电商平台,推动“生产基地+电商”生态圈发展二是积极实施六项工程。传统专业市场电商升级工程建设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业集聚。电子商务园区类工程加快建设泉州网商(虚拟)产业园及各县(市、区)分园区。统筹规划全市电商园区,错位发展、协作共赢。跨境电子商务工程积极申报中国(泉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围绕泉州综保区、晋江陆地港等平台载体,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市场培育、物流通路等环节进行监管模式创新和业务创新,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境外仓、境外体验中心,运用境外仓发展集货模式跨境电商业务“互联网+”应用工程。推动生活服务类电商、移动电子商务等的发展和应用,拓展“互联网+”的应用层次。农村电子商务工程加快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培育本地化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电商服务类工程。积极推进第四方物流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电商服务类企业技术服务水平和工程协同促进效应。

4.推动商贸流通转型升级。一是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推动传统零售业、批发业、商贸物流业等领域深化互联网应用。鼓励零售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实体店铺数字化改造。大力推动住宿、餐饮、家政等生活服务业在线化。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优化配送模式,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二是实施“泉州老字号振兴计划”。启动“泉州老字号”的评审与认定工作,壮大老字号企业队伍。加强对老字号的宣传和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老字号企业升级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创新商业模式。三是实施“家政服务业补短板计划”。 加大力度对96339便民服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继续培育扶持一批以员工制为主的家政龙头企业,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家政服务体系。四是实施“再生资源回收整合计划”。围绕《泉州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6-2020年)》,提升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范化水平和规模化程度。依托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多方式整合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提升再生资源回收规模和水平。推动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开展绿色回收进社区(街道)、学校、机关、商场活动。

(五)深化改革,全面优化商务服务保障水平

1.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牵头协调各级各部门落实好《关于组织实施复制推广自贸区创新试点经验的实施意见》各项内容,主动复制推广自贸区制度创新经验。充分发挥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平台作用,进一步密切与“海丝”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开展好20场“品牌泉州海丝行”系列活动。继续发挥全面深化改革专项工作小组联络员单位的牵头作用,落实《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实施意见》和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各项内容,加快推动与开放型经济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商贸流通现代化创新发展。继续发挥泉州台商投资区等载体平台作用,加强同台湾主要工商团体的联系,做好第二十届海博会、第十九届鞋博会、第十届农订会等重要展会的筹备工作,深化泉台经贸交流合作。继续推进与港澳更广泛合作,争取签署新的《泉州市加强与香港合作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承办好活力澳门推广周相关活动。

2.加强市场保供调控。落实重要民生商品储备任务,做好2017年泉州市“菜篮子”项目建设,计划投资额不低于6000万元。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继续做生活必需品等6大子系统73家企业和商贸统计102家企业市场监测管理及时客观发布市场供求信息,确保节假日、灾害天气市场供应稳定,促进市场繁荣稳定。

3.优化提升市场秩序。深入推动商务行政执法建设,继续全面履行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成品油流通、拍卖、商业特许经营等20多个领域的监管执法职责。充分利用12312举报投诉服务平台,健全上下一体、部门互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牵头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流通领域的各类商业欺诈行为按照质量强市建设要求,组织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食品安全宣传周、信用消费日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业质量水平继续抓好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推动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商务领域不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依法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服务与监管工作,促进行业协会健康发展。

4.继续深化简政放权。继续落实好商务系统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通用目录调整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做好审批服务事项申报材料梳理公布工作。跟踪落实国家省里关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改革试点工作的统一部署,积极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继续跟踪省厅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按照制定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实施方案,逐步探索联合抽查,完善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

(六)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和谐机关建设

1.落实党风廉政责任。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细化责任清单,不断健全党组全面监督、纪检专责监督、党委职能监督、基层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坚持抓早抓小,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性开展约谈函询、诫勉谈话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继续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和日常管理监督,认真执行干部考察考核、年度述责述廉等制度。继续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巡察,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

2.注重机关党的建设。以“机关党旗红、‘五个泉州’在行动”主体实践活动为抓手,持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深化“1263”机关党建工作机制建设,全面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

3.加强机关内部建设。认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好新一轮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加快建设机关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载体,做好商务宣传工作。继续完善机关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办公用品采购和公务出国(境)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扎实做好政务公开和信访工作,常态化开展好机关工、青、妇、老等相关工作。

4.提升工作保障能力。实施“海丝”商务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和使用,完善干部轮训和轮岗机制,加强商务干部队伍对新常态、新业态、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研究,提升在形势研判、指标分析、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精准、务实的意见建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